□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鎮(zhèn)占扎路小學 賈杰
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教學的重點。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方案進行針對性設計,即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在理論知識的引入與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構建研究情境,并在情境中添加學生喜愛的元素,以這種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在知識的深入理解與習題訓練階段,教師則可以融合分層理念,并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此提升教學的效率。
教師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構建情境,便是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中或者想象中的某個片段融合在一起,以趣味性的方式將數(shù)學知識向?qū)W生呈現(xiàn)。教師可以把單元主題作為核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或者動畫元素,然后構建具有一定趣味性、探究性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具有多重作用,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低年級小學生愛幻想、愛看動畫的特性,結合有名的動畫為小學生構建具有引導性的情境,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看大屏幕,今天“柯南”又遇到了一件案子,小偷在橋上偷了一輛汽車中的許多錢,警察們從監(jiān)控和路人的描述中得到了小偷的畫像,并找到了幾個有前科的嫌疑人。請結合畫像,分析誰是小偷。
(隨后,教師向?qū)W生展示了正面、側面、背面、上方四個角度的黑影輪廓圖。)
教師:你們能夠這些輪廓圖中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1:從A 圖(正面圖)來看他的頭形很寬,所以我們可以排除掉第一個頭形很長的嫌疑人。
……
學生3:是嫌疑人4,因為從C圖(上面)來看他的腦袋中間比較低,而嫌疑人4正好是個“地中?!薄?/p>
教師:非常棒,大家這么快就找到了嫌疑人,警察叔叔非常高興。那么現(xiàn)在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這些圖片分別是從哪幾個方向看的呢?這個案例對我們觀察物體又有什么啟示呢?請他們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告訴老師答案。
學生2:攝像頭在墻上,可以看到禿頭,然后路人在前后左右,所以可以看到……
學生3:總的來說,我們在觀察物體時要從正面、側面(包括左邊和右邊)、上面來觀察,只有這樣……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把情境作為基礎,活躍學生的思維,然后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總結,以此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質(zhì)量、效率。在教學中,一個學生的思維深度、思維方向會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而在小組中,學生便可以通過相互交流實現(xiàn)思維的發(fā)散和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需要做好組織與引導工作,使學生在小組中能夠?qū)崿F(xiàn)有效合作,以此達到提升合作學習質(zhì)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目的。
在《長方形周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之后為學生提供一個長方形圖形,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尋找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
教師:看大屏幕,這是一個長方形,請計算它的周長,然后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以小組1為例)
學生1:我是這樣算的,長加寬加長加寬,4+5+4+5=18。
學生2:我用了乘法,這樣更快,4*2+5*2=18。
學生3:我也用了乘法,不過和你的方法不同。(4+5)*2=18。
教師:請大家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
教師:大家想的方法真多,那么你們能說一說不同計算方法的意思嗎?或者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
學生4:我更喜歡方法1,這種方法最直接。
學生5:我喜歡方法3,因為這種方法不同意出錯。如果用方法1,那么在加的時候容易變成“4+5+4+4”這種情況。
教師:很好,大家喜歡不同方法。但如果要應用這些方法,我們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學生6:要知道長方形的邊長。
綜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自主探究的問題,讓學生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并思考各種方法的利弊,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前文所述,學生的思維深度、思維方向存在著差異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時考慮到不同任務對不同學生的影響。對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融合分層理念,如在課前將班級學生分成異質(zhì)小組或者同質(zhì)小組,然后針對小組成員的特點設計學生需要以個體自主研究完成的任務或者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
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分層問題,然后將學生分成異質(zhì)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題目如下:五年級共有153 名女生,女生人數(shù)是男生人數(shù)的1/3。問題一:男生有多少人?問題二:五年級男生是六年級男生的3/4,六年級男生有多少人?問題三:六年級女生是男生的2/3,五六年級共有多少學生?這三個問題的難度逐層增加。在布置完任務后,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著手開始進行自主探究。教師首先需要設定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先通過單獨思考,解決第一個問題。在兩分鐘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解決第二個問題,并在幾分鐘后讓解決了問題的學生舉手,以此了解各小組中學生的解題情況。在教師的示意下,班級中大約2/3 的學生舉了手,教師便能得到結論,即班級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解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對此,教師便需要直接示意學生合作解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引,即要求學生不能一個人解題之后直接向小組中其他同學教學,而是需要各自先說明解題思路,并確保其他同學能夠理解思路,然后在有思路的基礎上再進行合作驗證,以此方式促進各能力層次的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而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需要從知識的引入、講解、深入剖析、應用練習等方面進行考慮,對教學的過程、內(nèi)容進行針對性設計。并且,在設計時,教師還需要將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偏好、學習內(nèi)容偏好、學習能力發(fā)展程度等因素作為設計的考量。如此,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便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發(fā)揮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