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馬神廟街小學 高學兵
當代社會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在不斷提高,優(yōu)秀的人才不僅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儲備,還應具備較強的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需要從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中逐漸滲透,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獲取知識的習慣,為學生一生的學習鋪好路搭好橋。
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既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掌握概念的形成過程,從長遠角度來看,還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任何科學現象都有它的奧秘,學生正處在學習知識的最佳階段,對科學現象都十分好奇,都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對于一些淺顯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問家長或教師弄明白。但對于復雜的問題,學生只有通過自主發(fā)現,與同伴做實驗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實驗課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好這門學科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有利于改變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的現狀,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輕松完成探究新知學習任務,將知識像羊吃草一樣慢慢“反芻”消化吸收,掌握通過“反芻”獲取知識的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現象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走進追尋科學道理之路、尋找大自然奧秘提供方法。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首先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參與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意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筆者在教學《地球家園都有啥》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開課時首先播放了介紹地球家園動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資源的視頻;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感受地球家園的美景,為學生進一步探索地球家園的奧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踐行“自主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納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面,通過“五部”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與伙伴一起做實驗,同時設計恰當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多動手、多說,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量一量、分一分等活動探索科學知識,使學生條理清晰地掌握所學知識,將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如在教學《地球家園都有啥》一課,首先插入介紹地球動、植物的音視頻,在學生通過看視頻對地球家園有了初步認識后,教師可通過白板5設計趣味分類活動,分組競爭游戲,知識配對游戲,判斷對錯游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對地球知識的學習中。最后,插入思維導圖,使學生對地球資源有了條理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畫一畫地球家園圖。畫好后,投屏展示,讓學生講一講作品內容,引導評價,以此激發(fā)學生對地球家園的熱愛之情。
學生還處于動手能力欠缺,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階段,對科學原理、自然現象還無法做到快速理解,而在教學中通過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生將抽象的科學原理在腦海中建立起具體的形象。例如在小學科學《聲音的強弱與高低》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聲音模擬,如先輕后重敲打鑼和鼓,體會不同強弱的聲音,辨別聲音的細微差別,進而對聲音的發(fā)生現象產生探究心理,為學生動手能力的增強奠定基礎。
科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很多科學原理無法用言語傳達,需要借助教具演示或者學生實操才能理解。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又受限實驗場地、器材有限,為保證學生在科學課中順暢地完成科學實驗,教師在科學實驗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落到實處。同時,教師教學過程要進行合理設計,制定出切實能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流程,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應對措施,確??茖W實驗流暢進行。另外,教師要注意規(guī)范操作過程,加強實操指導。例如筆者在教學《熱脹冷縮》一課時,課前,教師提前準備好制作溫度計用的試管、水銀等。課堂上引導學生用多種液體制作簡易溫度計,研究液體分別在受熱和受冷時體積發(fā)生的變化。認真觀察溫度計液體受熱或受冷時液柱是怎樣變化的,不同液體液柱的變化有哪些差異,是否具備同樣的規(guī)律。從而得出結論:液體受熱體積變大,液柱上升;反之,液柱下降。這樣不但提升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熱脹冷縮,讓學生享受到實驗成功的樂趣,確保學生實操達到預期效果。
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僅僅靠短暫的課堂活動,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很多科學原理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同的條件下,結果不同,需要較長時間觀察才能理解其中的變化規(guī)律。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倡導課外實驗活動,將科學探究活動向課外延展。積極開拓課堂以外的動手實操場所,引導學生在家中做實驗,到公園、田野去觀察,搜集原始數據,做好記載,引導學生一邊看一邊想,弄明白科學現象背后的“奧秘”,筆者在教學《植物的生長變化》時,引導學生將實驗操作從課堂轉移到家中,通過種植不同的植物種子,觀察光線強弱對種子萌芽產生的影響;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分析每種植物種子對光的需求程度。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通過“動手”掌握植物的生長變化,又能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踐行動手操作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理念。教師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認真設計“教與學”的過程,為學生動手操作給予學法指導,拓展學生課外實驗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多觀察、多思考、多交流,走上探索科學奧秘的求索之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將來成為小小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