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艷萍
戶外自主游戲是指幼兒在活動室以外的露天場地所進行的自主選擇游戲項目、游戲同伴、游戲方式的游戲活動。而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對于幼兒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成人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jīng)驗?!币虼?,幫助幼兒學會有效解決問題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大班幼兒學會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去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更有利于推進戶外自主游戲的進展。
結(jié)合我班幼兒的發(fā)展認知特點及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瘋狂卡丁車”的游戲應運而生。在游戲開展前期,我們和幼兒展開討論,共同進行卡丁車賽道搭建材料的收集工作。但在正式開展“瘋狂卡丁車”的游戲過程中,小小游戲員們由于認知經(jīng)驗的限制,不斷遇到困難,而此時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與支持就起著重要作用。
卡丁車的賽道搭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只見心心和嘉嘉正拿著不同顏色的安全錐,分別擺放在兩邊,形成賽道的兩側(cè)。見狀,我蹲下身問道:“你們在合作搭建一條賽道嗎?”心心抬頭,眨巴著眼睛點頭回應。我提議:“之前我們見過的卡丁車賽道,有的是兩條哦,你們可以嘗試搭建嗎?”嘉嘉聽后,葡萄般的大眼睛骨碌一轉(zhuǎn),笑呵呵地回答:“好呀!”轉(zhuǎn)頭便對心心說:“心心,你繼續(xù)搭建這條賽道,我在旁邊再搭建一條賽道?!闭f完,嘉嘉便起身拿起大小不同的紙盒,在心心的身后搭建起另一條賽道。很快,瑞瑞、小馬、糯米、成成四人相繼搬運來各種晨鍛器械及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紙盒。四人拿起材料和心心、嘉嘉一起搭建起雙股賽道來。
半個小時過去了,我看著他們搭建的卡丁車賽道,問道:“你們的賽道搭建材料有安全錐、PVC管、梯子、輪胎,還有各種各樣的紙盒,如何區(qū)分出兩條賽道呢?”此時,一旁“碰碰車”區(qū)域的夕夕也點頭回應:“是呀,一眼望去好亂呀,一點都分不清路線啦!”心心、嘉嘉聽后都不約而同地嘟起了嘴,沉默不語。
案例反思:《指南》中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睆挠^察中不難看出,卡丁車的小小搭建員們在搭建賽道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經(jīng)驗的限制,在建構(gòu)賽道的過程中,選用的材料是非常雜亂的。此時,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這一關鍵問題,并利用游戲分享的時間,和班級幼兒進行積極的討論與交流,共同商討出卡丁車賽道的材料應如何選用。
而此時,教師在游戲中引導幼兒搭建雙條賽道,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集體討論賽道材料過于雜亂的問題,體現(xiàn)出教師自身的“引導者”身份定位,同時這也是“鷹架教學”的一種呈現(xiàn)方式。
心心正拿著紅色的安全錐低頭搭建卡丁車賽道的一側(cè),一旁的嘉嘉則拿著綠色的安全錐,搭建賽道的另一側(cè)。我輕聲詢問道:“這是單條賽道嗎?”“是呀!”嘉嘉抬頭回答?!吧洗挝覀兇罱藘蓷l賽道,可是耗時很久。怎么設計賽道既節(jié)省時間,又讓賽道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呢?”我詢問道。嘉嘉撓著頭,不說話。突然,一旁的心心雙眼放光,大聲回應:“我們可以將賽道加寬,讓兩輛卡丁車同時行進!”我點頭肯定。接著,心心、嘉嘉便將賽道兩側(cè)的安全錐向后挪動,中間間隔雙倍的距離。不一會兒,瑞瑞、成成等人又從材料存放處運來了柵欄和鞋盒大小的紙盒,幫著心心、嘉嘉搭建卡丁車賽道的中后段。
只見糯米拿著紙盒在賽道的一側(cè)沿直線擺放著,我蹲下身詢問:“真實的卡丁車賽道是這樣筆直的嗎?”糯米抬頭看了一眼自己搭建的賽道,嘀咕著:“好像不是,我把它改成彎彎的吧。”說完,便將直直的賽道擺放得“蜿蜒”起來。終于,一條只由安全錐、紙盒、柵欄搭建的卡丁車賽道竣工啦!我向他們豎起大拇指,又提問道:“怎么讓現(xiàn)在的賽道更有難度呢?”小馬大聲回應:“可以在中間加一條分岔的小路呀!”說完,便拿起紙盒在賽道的中央“開辟”出一條分岔道來。
案例反思:《指南》中明確指出,大班幼兒能主動發(fā)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大班幼兒在園的學習過程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上述觀察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此次搭建卡丁車賽道的過程中,幼兒面臨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將賽道的難度提升。而教師把握住這一問題,引導幼兒將賽道加寬,將賽道變得“蜿蜒”,以及增加分岔路,從而解決了賽道過于簡單的問題,也為卡丁車游戲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好鋪墊。
卡丁車的游戲正有序進行中。只見游客小穎正坐在自行車上,在起點處準備開啟卡丁車之旅。而一旁的小馬“嘀”一聲吹響口哨的同時,揮動黑白格子旗,作為小穎出發(fā)的信號。突然,嘉嘉跑到小馬面前,拉著小馬手中的黑白格子旗,大聲喊道:“小馬,你不是裁判,我才是裁判,你是收銀員??!”小馬皺起眉頭,用更大的聲音回應:“哼,才不是,我就是裁判!”我趕忙走過去,拉著他們的手,笑著說:“今天你們是怎么分工的?”嘉嘉率先回答:“明明之前說好的,我是裁判,小馬是收銀員,可是小馬現(xiàn)在卻忘記了!”小馬嘟著嘴巴,高聲喊著:“才不是,我就是裁判,你忘記了!”我摸著他們的頭安撫說:“你們之前的角色分工只是說一說,可是有時候會搞混呀,怎么能讓自己的角色分工更明確一點呢?”嘉嘉皺起眉頭,突然雙眼放光,大聲說:“我們給卡丁車游戲的工作人員各設計一個牌子,這樣大家就會記住自己的角色了!”我向他豎起大拇指。接著,嘉嘉便拿起一旁的筆,在紙上畫起收銀員和裁判員的簡筆畫來。
案例反思:《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兒能用數(shù)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記錄。”從觀察中可看出,小馬和嘉嘉因為游戲角色的身份不夠明確,產(chǎn)生了沖突和爭執(zhí)。此時,小小員工們更好地明確自己的角色身份及職責,成為卡丁車游戲推進的關鍵。而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以語言支持、引導幼兒繪畫表征角色身份的標記,不僅更好地推進了卡丁車游戲的進程,還彰顯出教師自身的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定位。
以我班“瘋狂卡丁車”游戲為例,為更好地推動大班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進展,我提出以下建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贝蟀嘤變哼M行戶外自主游戲時,其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所進行的游戲主題更加多元化,游戲情節(jié)也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性。但與此同時,大班幼兒在游戲中面臨的問題也更加復雜。此時,教師應在觀察幼兒戶外游戲行為時,透過游戲所呈現(xiàn)出的表面現(xiàn)象,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歸納問題,從而推進游戲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
如在卡丁車賽道搭建的后期,雖然幼兒已選用較為統(tǒng)一的材料,搭建出比較清晰的賽道,但是教師能透過幼兒游戲的表面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游戲背后所隱藏的問題:搭建的賽道難度還有待提升,從而不斷引導幼兒去增加賽道的難度,逐漸完善卡丁車的賽道。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痹诿看斡螒蚍窒憝h(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營造輕松自在的討論氛圍,并利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同時教師應汲取幼兒問題中有價值的部分,進行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應學會將問題“拋”給幼兒,通過幼兒之間積極的交流互動碰撞出新的想法,幫助幼兒拓展更為豐富的游戲情節(jié)。
例如,在集體分享環(huán)節(jié)中,針對卡丁車賽道選用的材料過于雜亂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最終確定賽道搭建的材料只能選擇安全錐和鞋盒大小的紙盒,從而更有效地幫助玩卡丁車游戲的幼兒搭建賽道。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思維是在活動中、操作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投放適宜、開放性的游戲材料,對于幼兒戶外自主游戲水平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只有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才能為幼兒驗證集體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好的方法提供可行性。如在卡丁車的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紙筆等材料,既便于幼兒及時將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也便于幼兒更好地解決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