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縣新城小學 汪群英
為了適應社會人才發(fā)展的需要,我國教育制度在實踐中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這也影響著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制訂。數學教學不再是知識的傳授和高分理論的灌輸,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對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是數學教學的目標。本文將針對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作具體研究。
小學是學習數學的啟蒙階段,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培養(yǎng)更加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問題都是依靠數學思維來解決的,但是數學知識的學習大多都比較抽象,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很多知識點很難理解,只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問題,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培養(yǎng)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不僅僅表現在數學考試分數上,更多的是表現在數學思維能力上,當學生走出校門的那一刻,不是要讓他們掌握多么快的解題速度,而是讓他們能夠利用數學思維和數學精神來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數學知識也許會遺忘,但是數學思維卻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這才是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所以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才能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入生活元素,借助生活背景構建教學情境,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生動逼真的生活情境學習數學,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比如,在教學“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等圖形的認識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憑借想象力是無法詮釋這些圖形的,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跟不上教師的思維,就會對數學失去興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幫助學生認識這些圖形,比如通過玩皮球來認識圓形,通過黑板的形狀來認識長方形,這些物品都是生活中觸手可及的,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投入到情境之中。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比賽的方式,讓大家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將知識賦予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發(fā)散思維和想象力,從而達到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數都是課堂的主導者,但是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導致學生遺忘較快。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深入思考才更容易吸收,學生只有親自去解決數學問題,才能更好地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勤思考、多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數學語言表達的自信心,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講題,將生活中的問題融入數學知識講解中。例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利用真實的例子,通過分蛋糕來講解這部分知識,比如:一共有7位小朋友,教師一共做了19塊蛋糕,在拿過來的時候不小心掉到地上2塊,教師就又買了3塊放到里面,問現在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到幾塊蛋糕?這是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讓學生親自到生活中去體驗,然后解答這個問題,更加有利于深化小學生的思維深度,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
家庭教育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很少有自覺性,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共同監(jiān)督和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還可以開設培養(yǎng)小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講座,促進家長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
總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現在的小學生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更是教育改革探索下的一種全新授課方式,希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能夠讓教育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