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
百年黨史是一部生動豐富的教科書,其時間跨度長、涉及內容多。那么,如何帶領學生真正汲取其中的思想、智慧與力量呢?學校只有用心設計課程、審慎選擇學習方式、兼顧不同學段進行長線推進,才能使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從單一走向豐富、從感性走向理性、從膚淺走向深邃。本文以我校二年級開展的“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為例,淺談我們的思考與實踐。
如何通過黨史學習教育發(fā)展學生的知、情、意、行,提升共生品格?課程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課程的脈絡設計,它決定學習的走向和目標定位。我們組織年級部精干力量通過頭腦風暴,形成課程的基本框架,然后經(jīng)過討論,取得課程進階、任務驅動的一致性意見。
第一篇章:回望,感受百年征程的風華。百年歷史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向前的每一步都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贊歌。教師引導學生沿著黨的發(fā)展歷程,選擇重要節(jié)點進行回望,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現(xiàn)偉大歷史事件的生動場景。
第二篇章:尋訪,汲取革命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百年風華的背后是無數(shù)先烈前赴后繼、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壯舉,是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感人故事。學生分組一起尋訪經(jīng)典的革命故事、身邊的英雄人物,講好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就是最好的紅色傳承。
第三篇章:牽手,傳承生生不息的薪火。生活在和平時代、長在幸福日子里的小小“共生娃”能做些什么呢?教師應引導學生盡可能挖掘身邊豐富的資源,牽手同齡伙伴共生共長。
課程的脈絡明晰后,各個班級即可確定學習主題,劃分學習小組。我校二年級共有十七個班級,近千名學生,為了最大限度促進全體學生全程參與,學習的初期,各班應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組建項目學習小組,以“回望、尋訪、牽手”為關鍵詞,從不同角度展開為期三周的項目學習實踐活動。當然,就二年級學生而言,其年齡小、認知水平有限,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因此,教師的指導與引領尤為重要,家長的支持與幫助也不可或缺。在“回望”板塊,我們買來黨史書籍,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研究黨史,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搜集相關文獻和視頻深化認識,借鑒“學習強國”平臺的豐富形式創(chuàng)編出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的素材;在“尋訪”板塊,家長利用周末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進紅色基地,走近英雄人物,共同制定活動方案,提前設計訪談或對話臺詞,獲得尋訪成果,這就形成了多元共同體一起學習的生動場景;在“牽手”板塊,教師組織學生查閱學校公眾號,訪談學校領導,了解近幾年結對學校的基本信息,努力把在黨史學習中獲得的力量投射到生活實踐中去。
由于各班學習成果的展示相對封閉,為了實現(xiàn)學習效能的最大化,我們打破班級壁壘,進一步整合級部資源,促進學生對中國共產黨有更加清晰完整的了解。這一過程能使項目化學習“個性化、聯(lián)系化、互補性、創(chuàng)造性”的優(yōu)勢得到進一步發(fā)揮?;诘湍昙墐和挲g特征和思維特點,我們認為,成果展示要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xiàn)“浸潤式育人”的目的。為此,“回望、尋訪、牽手”三個板塊的學習成果展示以三節(jié)微黨課串聯(lián)。
1.回望重要節(jié)點。
百年黨史浩如煙海,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建立清晰的認知脈絡十分重要。我們沿著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發(fā)展路徑,選擇了三個重要的歷史性事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改革開放的偉大巨變、精準扶貧的世界貢獻,并將這三個歷史性事件呈現(xiàn)在《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簡史》的視頻中,以圖像敘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形成對偉大中國共產黨的初步印象。
一是回到開始的地方。位于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學生通過先前的學習,生動講述1921年中共一大被迫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召開的故事,深刻體會到在暗流洶涌中誕生的中國共產黨所彰顯出來的英勇無畏和民族擔當?shù)木瘛8S視頻里的紅船,學生一路穿行,眼前掠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畫面: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點燃井岡山星火、偉大長征開始、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占領南京總統(tǒng)府……最后停留在1949年開國大典激動人心的時刻,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燃起學生心中的神圣感與自豪感。
二是改革開放促發(fā)展。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做出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果展示時,一名學生動情地講述爺爺奶奶的幸?;貞洠焊母镩_放后,人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小瓦房建起來了,二八大杠自行車買回來了,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家美佳佳》的歌舞表演,再現(xiàn)了深圳40年的偉大巨變,歌頌了一位在南海畫圈的老人鄧小平爺爺?shù)膫ゴ髽嬒搿?/p>
三是精準扶貧奔小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2020年,全國832個貧困縣,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實現(xiàn)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這種歷史性的巨變是從“十八洞村”莽莽青山中誕生的“精準扶貧”的構想起步的,學生以《十八洞村的故事》情景劇講述了“精準扶貧”戰(zhàn)略構想的產生背景。
紅船在歷史的長河中激情穿越,一幀幀圖像連成百年畫卷,再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的曲折與輝煌,每一次駐足回望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和情感的升華。生動的圖像敘事,讓真理的力量穿越百年征程,讓精神的光芒照亮前進的方向,也讓理想與信念的種子悄然植入學生心田。
2.共繪百年黨史。
活動期間,校園黨建長廊上的條屏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十九塊條屏分別羅列著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以及大會的主要內容。無疑,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中,黨的歷次代表大會都記錄著黨成長的堅實腳步。為了讓寫在墻上的黨史真正走進學生心里,固定的條屏轉化成小巧玲瓏、便于攜帶的載體,抽象的文字配上適宜的畫面生動呈現(xiàn),教師和學生聚在一起,構思、設計、繪圖,共同制作出一套精美的“黨史小書簽”。他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1.講好小蘿卜頭的故事。
革命戰(zhàn)爭年代,英雄數(shù)不勝數(shù),小蘿卜頭的故事打動了學生:小蘿卜頭不到1歲就跟隨父母在監(jiān)獄生活。受父母的影響,熱愛學習、向往自由的小蘿卜頭在獄中當起了秘密聯(lián)絡員,但后來卻被國民黨反動派無情殺害了,犧牲時年僅8歲。為了凸顯小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小組成員個個獻計獻策,家長也自發(fā)加入其中,有精心撰寫劇本的,有負責指導排練的……在低沉的音樂聲中,新時代的“紅領巾”和革命時期的“小蘿卜”頭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小蘿卜頭的樂觀堅強深深打動著學生,他們幾度哽咽,情不自禁以齊刷刷的隊禮表達對革命烈士小蘿卜頭的崇敬之情。黨史學習教育就是需要通過這種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打動學生、激勵學生。
2.感受七戰(zhàn)七捷的傳奇。
開展“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要用好身邊的紅色資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海安是革命老區(qū),傳揚著許多感人的革命故事,在諸多尋訪中,我們選擇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役蘇中“七戰(zhàn)七捷”進行展示。學生經(jīng)歷了走進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聽講解、查資料、實地測量的全過程,并從數(shù)學的視角為大家解讀了這場“百戰(zhàn)經(jīng)典”:“天下第一刺刀”的高度、紀念碑周圍幾何坑穴的寓意、七戰(zhàn)七捷發(fā)生的地點、以3萬兵力對抗12萬之眾的獲勝傳奇……學生的現(xiàn)場分享詮釋了“天下第一刺刀”的特別意義,即使沒有去過七戰(zhàn)七捷紀念館的嘉賓聽后也會收獲滿滿。
3.尋訪外曾祖父的獎章。
尋訪身邊的英雄,講好英雄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紅色傳承。二(8)班周彥希同學的外曾祖父湯志福老先生曾參加過好幾次大的戰(zhàn)役,并榮獲了好幾枚獎章,因此,“外曾祖父的獎章”尋訪小組扛著攝像機、帶著錄音筆登門拜訪了湯志福老先生。一位有著7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其紅色歲月被靜靜地封藏在一個小小的信封里,信封里有兩枚獎章、兩枚紀念章和兩張證書……獎章雖然并不金光閃閃,證書雖然已經(jīng)泛黃破舊,但它們卻無聲地訴說著老人參加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的光輝歷程。
1.“海略”牽手心向黨。
2018年9月,海安市實驗小學與陜西省略陽縣東關小學結為友好學校,開啟了兩地教育合作之旅。在這次“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的初期,我們和略陽東關小學分享了“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方案,共同開展了“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活動。一個月以來,兩地學生分別走進紅色基地,尋訪當?shù)馗锩⑿郏餐L制黨史小書簽,講述精彩的黨史故事……不少學生和東關小學學生結為好友,以“云交流”的方式積極分享學習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可供交流分享的素材越來越多,這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革命的火種曾經(jīng)燃遍祖國大地,星星火炬曾經(jīng)照亮苦難中國。今天,我們帶領學生“跨省牽手心向黨,輝煌黨史一起講”,就是想讓他們透過曾經(jīng)的星火燎原,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千本圖書萬里行。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周田鎮(zhèn)下營小學是我校退休黨員教師焦順華長期關心并幫扶的一所學校。焦老師并非驚天動地的英雄,但她長期熱心公益事業(yè),帶領山區(qū)留守兒童共沐書香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我們。在焦老師的影響下,海安實小二年級級部與海安郵政分公司共同發(fā)出了每人捐出一本書的倡議。倡議很快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他們認真挑選合適的圖書,并在扉頁用心書寫寄語,把對山區(qū)伙伴的牽掛凝結在一筆一畫中。不到一天時間,1000多本圖書匯聚成山,家長義工紛紛參與到圖書的整理、消毒和搬運工作中,海安郵政分公司承擔了全部的物流費用。我們用鮮活的實踐告訴學生,什么是心手相牽,什么是公益行動!
3.百年黨史千人誦。
在近一個月的“紅領巾學黨史”的過程中,教師還精心創(chuàng)編了“黨史三字歌”:憶往昔,內外患。戰(zhàn)亂頻,苦難當。黨小組,雨后筍。聚群策,尋光亮。紅船上,主義真。錘與鐮,指航向。井岡山,星火燃?;I大計,定四方。中國人,站起來。龍騰飛,國威揚。春風吹,號角鳴。勇改革,路寬廣。南巡談,定心丸。春潮涌,國富強。香港回,世矚目。澳門歸,心歡暢。與時進,勇開創(chuàng)。力脫貧,奔小康。中國夢,齊努力。心向黨,創(chuàng)輝煌。凝聚了百年黨史的三字歌在個別誦、班級誦、千人齊誦中不斷激發(fā)向上的力量,百年黨史有如一曲低沉又激昂的贊歌,引領隊員永遠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短短40分鐘的時間,我們以三節(jié)微黨課的形式,展開“紅領巾學黨史”的創(chuàng)造性教育實踐,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歷史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讓歷史走進了兒童的日常生活,并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踐行。
“紅領巾學黨史”項目學習雖已落下帷幕,但我們的思考并未停止。短短一個多月的學習并不能覆蓋百年黨史的全部內容,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還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如何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走深走實?如何讓小書簽發(fā)揮大能量,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講述精彩的黨史故事?如何設計出合適的課程,使不同學段的學生心中有黨史、腦海有畫面、腳下有行動?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xù)思考和深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