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特·比爾史伯特(1830-1902)是19世紀美國最具精力和勤勉的前沿畫家之一,他以出色的、結(jié)構(gòu)巨大的油畫聞名于世。比爾史伯特2歲時,舉家從德國移居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1853年—1857年,他曾回到德國研究繪畫。在這段時間,他獨自到萊茵河、阿爾卑斯山及意大利游歷。回到美國后,他在新貝德福德舉辦了一場展示會,共展出150幅作品。對其作品的私人收藏遍及美國和歐洲,其中就有著名的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1857年12月,波士頓圖書館購藏了一幅比爾史伯特的作品,這堅定了他對藝術(shù)的信念。
19世紀后半期,他作為第一個旅行藝術(shù)家,走遍了美國西部的大山大水,并且創(chuàng)作了大量關(guān)于當?shù)孛褡逯髁x和宗教信仰的作品,用旅行的觀感來夸張作品中的地形和氣象。實地旅行的感覺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這些作品在規(guī)模上是巨大的,在影響上也是不容忽視的。
比爾史伯特的風景畫是浪漫的,追求一種令人敬畏的、壯觀的效果。在色彩的運用上,他傾向于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他用美麗的綠色植物、冰藍色的水和淡淡的大氣環(huán)繞著藍綠色的群山,使前景到背景的進展產(chǎn)生戲劇性的變化,拋卻中景的柔和與微妙。這種特色從《日落》中可見一斑。
《日落》一圖明暗分明,水天一體。遠景的山體與中景的樹叢、河流糅合到一起,籠罩于太陽的余暉之中,與暗部的草叢、樹木形成強烈的冷暖對比。三頭于河邊飲水的牛以逆光的形式被表現(xiàn)出來,作為暗部向亮部的延伸突出了冷暖與明暗的對比,同時也突出了牛作為畫面中生命的存在,增添了整幅作品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