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430079) 張 黎
偶然的一次戶外活動,小朋友們無意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陽光下的影子,一整天都在談論關于影子的話題?!坝白邮窃趺磥淼??”“有光才有影子嗎?”“影子為什么時大時小?”這些問題讓幼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影子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影子”的教學活動通過幼兒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和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創(chuàng)設有趣的實驗環(huán)境,提供適宜材料,讓幼兒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接感知和親身體驗,在玩游戲和做實驗中學習知識。
既然孩子們對光影如此有興趣,筆者決定帶孩子們?nèi)敉馔妗坝白印钡挠螒?。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有的孩子踩影子、有的孩子玩手影游戲、還有一些孩子畫影子,看著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筆者趁機問:“影子的游戲好玩嗎,你們知道影子是怎么來的嗎?”孩子們通過自己在游戲中的發(fā)現(xiàn),紛紛說道:“影子是我們的身體擋住了太陽光而形成的,光照在身上就會產(chǎn)生影子,影子是黑色的,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影子只有輪廓……”孩子們說著自己知道的答案,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和渴望得到肯定的神情。筆者及時對影子現(xiàn)象進行了簡單總結:“影子是人或物體遮住光線后投下的暗影,由光線投射而成,有光的地方才會有影子?!辈⒔璐烁嬖V孩子們,光影游戲不僅可以在戶外玩,也可以在室內(nèi)進行光影實驗。
手電筒、玩偶(不透明物體)、玻璃杯(透明物體)、塑料杯(半透明物體)記錄紙和筆。
光與影的探索可以在陽光明媚的戶外,直接觀察人與自然的光影;也可以在室內(nèi)借助透光和不透光的各種小材料、人造光等做實驗。
(1)把三種物體放在地板上,讓幼兒用手電筒分別照射,觀察并記錄其影子。
(2)變換手電筒的位置照射玩偶(不透明物體),觀察記錄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電筒不變,變化玩偶的距離,觀察其影子大小的變化。
(1)光在直線傳播時如果被不透明的物體擋住,就會在物體背面形成影子。
(2)光可以完全透過透明物體,完全透明的物體不能形成影子。
(3)光穿過半透明的物體時會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個半透明的影子。
(4)光照射角度不一樣,影子的形狀、大小會不一樣。
(5)物體離光源的距離不一樣,影子的大小就不一樣。
通過戶外游戲活動孩子們體驗感受到了影子的存在。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了解了影子與光源的關系,明白了影子會隨光源移動發(fā)生變化。在科學活動中,操作實驗很重要,反復的實驗記錄更重要。我們把實驗材料投放到班級區(qū)域游戲中,孩子們在區(qū)域自主活動中隨時取用。
在游戲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對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很感興趣,也容易理解和記憶。在科學領域里,有很多原理看似簡單,卻很難用語言解釋清楚,用于解釋這些原理的專業(yè)術語對孩子來說更是無異于天方夜譚。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學與教的方式應是親近自然、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在做中學、生活中學、游戲中學。
通過以上游戲和實驗的方式能讓幼兒直接看到物體影子形狀的改變和影子變化的過程,非常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其中的科學道理。實驗中的奇妙現(xiàn)象、有趣的探究過程也深深地吸引著幼兒,易于被幼兒所接受。
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欲望。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以及“做中學”能較好的在本次活動中得到體現(xiàn)。教師抓住幼兒捕捉到“影子”的這一教育資源,讓幼兒主動探索,從中尋求答案,尋找影子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探索光與影之間的聯(lián)系。
在實驗操作中,教師引導幼兒從不同的方向照射物體,觀察影子的方位及大小的變化,幼兒成功的發(fā)現(xiàn)影子變化的秘密。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驗證了實驗過程,培養(yǎng)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