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云,王先偉,艾秋月,徐 繁,侯 俊,安廣池
(1.山東省應急救援中心,山東 濟南250014; 2.棗莊市薛城區(qū)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棗莊277000;3.豐都縣宏景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重慶 豐都408229; 4.棗莊市農業(yè)農機技術推廣中心,山東 棗莊277800;5.重慶豐騰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重慶 豐都408223)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為我國特有的榆科青檀屬植物,其幼枝樹皮是制作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宣紙的主要原料[1-4]。青檀的木材結構致密,材質堅硬,還是優(yōu)良的建筑、家具、車輛和細木用材[5]。青檀作為石灰?guī)r山地的指示植物[6-7],根系發(fā)達,在立地條件極差的石灰?guī)r山地比較容易栽植成活并成長為高大喬木,在干旱瘠薄的石灰?guī)r山地上,青檀一直被視為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8]。為探索山地青檀林省工造林綠化的新模式,2016年以來,筆者進行了輕型基質青檀容器苗育苗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其關鍵技術總結如下,供有關方面參考。
青檀幼苗期耐陰性強,但抗凍性較差,一般情況下進行播種育苗,最好使用本地出產的青檀種子,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性。在棗莊市,青檀種子成熟期為9月下旬,適宜的采種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種時間過早則種子成熟度不夠,影響發(fā)芽率;采種時間過晚則種子落地嚴重,采種難度增加。
不同地形的青檀種子差別較大,同一林分的青檀種子也會因為立地條件而質量不同。所以,在采集青檀種子時,要注意選擇林分郁閉度小、樹冠圓滿、樹勢健壯、樹形直立性好、翅果和種子發(fā)育飽滿的植株,在不影響青檀植株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下,用高枝剪剪下結滿果實的小型果枝,將翅果摘除,集中放入容器。采用高枝剪采集青檀種子,在提高采種工效的同時,也改善了樹冠內膛的通透性,完成了對青檀樹勢的調整,有利于提高今后的種子產量和質量。在青檀樹分布較為集中、地勢相對平坦的林分,進入采種期后在樹下鋪設帆布或者塑料布,任由樹上的翅果成熟后自行脫落,間隔一周左右時間收集一次,去除枝葉雜草等雜物,將翅果集中備用。
將采集到的青檀果實放在陽光下晾曬,待果翅干透后人工揉搓翅果,風選去除果翅及雜物。再將風選后的種子浸入清水中,浸泡1 周左右,間隔1 天更換1 次清水。手摸種子表皮軟化后,再在水中揉搓種子,使殘存在種子上的果翅表皮脫落干凈。最后,用清水漂洗種子,即可得到純凈度90%以上的青檀種子。
將清洗后的干凈種子置于半陰的環(huán)境中晾干水分后,裝入透氣的pvc 編織袋中保存,注意防止鼠鳥危害。青檀種子在保存過程中要經常打開包裝透氣,必要時要倒出攤放在土地上晾曬,防止種子發(fā)生霉變,影響發(fā)芽率。
12月中旬前后,將種子浸入清水浸泡7~10 天,撈出瀝干水分,將其與持水量60%左右的濕沙充分混合,種子與濕沙的體積比為1:3。混合后將其置于背風向陽處的土坑(深約50 cm)中沙藏,促進種子解除休眠狀態(tài),提高發(fā)芽率和出苗率。種子量少時,也可以直接將其置于木箱中沙藏。
沙藏過程中,間隔10 天左右翻動1 次,檢查種子有無發(fā)芽和霉變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經過連續(xù)多年的造林綠化,山區(qū)所剩下的造林地一般都是難以造林、成林的高坡位、高海拔、土層瘠薄的“硬骨頭”,造林地交通不便,苗木運輸困難。近幾年推廣營養(yǎng)缽育苗,但由于營養(yǎng)缽體積較小、苗木根系生長空間受限,栽植后一旦遇到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仍然很低。
為避免因為營養(yǎng)缽過小帶來的苗木抗旱性差和栽植成活率低問題的發(fā)生,需要適當增大營養(yǎng)缽的容積。經過筆者多年摸索,選擇直徑15 cm 的黑色塑料營養(yǎng)缽作為容器,為青檀苗生長提供了必要的土壤空間需求,當年春季育苗,雨季就能夠達到造林苗木質量標準。
傳統(tǒng)的營養(yǎng)缽育苗基質一般采用普通土壤或者園土。一是裝填難度大,二是苗木單體重、背負上山難度大,成為山地造林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效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在容器適量化和基質輕型化上有所突破。經過多次試驗,選擇了草炭土和腐熟的動物糞肥混合而成的基質,較好地兼顧了營養(yǎng)缽體積和重量的關系,不僅提高了苗木質量,而且降低了運苗上山難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中草炭土與糞肥的混合比例為1:1。草炭土選在長度1~2 mm 的園藝型基質,糞肥采用充分腐熟牛糞、羊糞、兔糞等食草類動物糞便。較好地保證了基質的酸堿度、疏松性、持水量和緩效肥力。
2月下旬至3月中旬,選用平底育苗盤,平放在塑料溫室地面上,將混合均勻的基質,撒滿育苗盤,使用木板將育苗盤上的基質刮平和鎮(zhèn)壓,使育苗盤內基質盡量保持緊實。
取出催好芽的種子,輕輕篩去濕沙,輕輕撒到育苗盤的基質上面,然后覆土1 cm。播種后使用霧化噴頭噴水60~90 分鐘,使基質充分吸水濕潤,促進種子萌發(fā)。
苗木出土后,當幼苗出現(xiàn)5~7 片真葉時,用小竹片插入育苗盤,輕輕“撬動”基質,將幼苗全部根系帶基質一起取出,栽植在事先準備好的直徑15 cm 的營養(yǎng)缽中,再將營養(yǎng)缽整齊擺放在1.2~1.5 m 寬的苗床中,精細管理。
青檀幼苗生長迅速,苗干極易彎曲或者倒伏,放任管理條件下當年很難形成直立健壯的主干,必須在幼苗進入快速生長期之前對其進行固定和扶持,才能確保苗木的正常生長。
當營養(yǎng)缽中的幼苗高度達到20 cm 以上時,每盆插入高度1 m 的包塑金屬桿(蘭花類花卉蒔養(yǎng)時用于固定花枝的插桿)綁縛苗干,防止苗木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生倒伏或苗干彎曲,影響苗木質量。插入的包塑金屬桿頂部尖銳時,要立即將頂端彎曲成小鉤狀,防止管理苗木時戳傷眼睛等部位。
青檀屬于苗期速生性非常明顯的植物,筆者試驗表明同樣條件下播種的黃榆其高度僅有青檀的60%左右。所以對于抗旱耐瘠薄的青檀而言,控制苗期的過旺生長,是培育青檀健壯容器苗的關鍵。另外,由于在基質配制過程中已經摻入了足夠的腐熟有機肥,所以在育苗初期一般不要額外增施肥料,以免造成苗木徒長而降低上山造林成活率。6月中旬以后,間隔7~10 天,噴施一次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連續(xù)噴施2~4次,提高新梢的充實度,增強抗寒性。
據筆者調查,青檀樹的有害生物種類有129 種,其中危害嚴重的主要有青檀綿葉蚜、桑天牛、黃毒蛾等,尤其是青檀綿葉蚜屬于筆者2013年新發(fā)現(xiàn)和命名的蚜蟲新種[8],對青檀的危害性很大。青檀特別是青檀幼苗遭受該蚜蟲危害后,不僅影響苗木當季生長發(fā)育,發(fā)生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煤污病泛濫,造成枝葉變黑和環(huán)境污染。因此,將青檀綿葉蚜嚴格控制在苗圃中,杜絕其在造林時的擴散和蔓延,對于在干旱瘠薄的石灰?guī)r山地科學營建青檀經濟林具有重要意義。
其防治方法: 一是抓住春夏之交蚜蟲初發(fā)期,對苗圃中的青檀容器苗噴施70%吡蟲啉水分散劑7000~10000 倍液,殺滅幼蚜,徹底控制蟲口基數,預防夏秋季泛濫成災;二是在苗木出圃前,對苗木進行徹底消殺,苗干及根莖部淋洗式噴施一遍22%氟啶蟲胺腈3000 倍液,即可完全控制蟲情,確保疫情不會因苗木搬運而擴散。
每年6月中下旬,棗莊地區(qū)進入雨季,雨季造林自6月下旬持續(xù)到8月上旬。青檀輕型基質容器苗此時的高度一般為60~80 cm,毛細根發(fā)達,基質與根系結合緊密完全可以滿足雨季造林的要求;而采用普通園土作為基質的青檀容器苗,此時的苗高僅為40~60 cm,毛細根很少,手提苗干盆土會自然散開,苗木質量明顯低于前者。
苗木出圃前20 天內控水減重,出圃時進行截干處理,保留營養(yǎng)缽面以上20 cm,每株容器苗的單體重量不超過800 g,以每人每次上山運輸苗木負重量30 kg 計算,每次可背負37 株苗木。而同型號的營養(yǎng)缽園土苗單體重量平均為1820 g,每人每次僅可背負16 株。
采用草炭土和腐熟動物糞肥配置的輕型基質和直徑15cm 營養(yǎng)缽培育的一年生苗青檀容器苗,苗木單體重量較同規(guī)格傳統(tǒng)園土營養(yǎng)缽苗降低56.04%,人均背負上山運苗量增加了131.25%,2017-2020年連續(xù)4年平均造林成活率比同規(guī)格傳統(tǒng)園土營養(yǎng)缽苗提高57.1%,不僅提高了造林質量,而且節(jié)約了造林成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