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維維,楊麗彥
(1.廣東省科技合作研究促進中心,廣州 510033;2.河南工業(yè)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鄭州 450052)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互聯(lián)網(wǎng)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已與各國建立了廣泛的經(jīng)濟貿(mào)易關系,對外貿(mào)易日益增加,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貿(mào)易國。與此同時,我國農(nóng)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也在加快推進,中國是糧食生產(chǎn)和消費大國,糧食作為大宗農(nóng)產(chǎn)品,在國際農(nóng)產(chǎn)品貿(mào)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伴隨逐漸增長的糧食貿(mào)易,我國糧油加工機械設備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
隨著我國糧油機械產(chǎn)品國際貿(mào)易的不斷發(fā)展,標準作為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技術工具,成為對外經(jīng)貿(mào)博弈的焦點,國家標準英文版的推出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相關產(chǎn)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國內(nèi)外對我國糧油機械國家標準英文版的需求迫切。為了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我國糧油機械國際貿(mào)易健康發(fā)展和國家標準國際化,英文版國家標準起著支撐和引領作用。因此,做好糧油機械國家標準英文版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我國實質性參與國際技術創(chuàng)新競爭與規(guī)則制定。本文將以GB/T 25728-2010《糧油機械 氣壓磨粉機》國家標準英文版翻譯為例,對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進行分析,談談國家標準翻譯實踐中的一點體會。
根據(jù)嚴復先生提出的翻譯理論原則,翻譯應做到“信、達、雅”,也即在翻譯應做到譯文形式和內(nèi)容的和諧統(tǒng)一。在進行譯前準備時,要對翻譯策略進行整體把握與布局,翻譯標準前必須先對原中文標準進行認真地分析:首先,翻譯文本的內(nèi)容和結構應與原標準保持一致,應準確表達出原標準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其次,句式結構及修辭方法應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國家標準中的語言表述非常嚴謹,語句簡單明了,邏輯性和客觀性很強,《糧油機械 氣壓磨粉機》國家標準涉及到的專業(yè)術語及專業(yè)詞匯很多,它規(guī)定了氣壓磨粉機的術語和定義、工作原理、型號參數(shù)、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要求,其中既有糧油行業(yè)專業(yè)術語和詞匯,又有機械行業(yè)的專業(yè)術語和詞匯。
考慮到國家標準不同于其它科技文獻,它是規(guī)范性文件,需要在意思表達明確清晰的條件下(“信”),保證文本的可讀性與易讀性(“達”),同時力求使用標準化規(guī)范語言(“雅”)。在標準語句翻譯時力求準確用詞、句義完整、自然流暢,符合英語國家的表達習慣。譯者著力于“忠實"原標準要求的內(nèi)容,盡可能選擇準確的語言形式;但同時又要兼顧 “通順”和“易懂”,使譯文自然、連貫與流暢。我們翻譯時堅持忠實原文、準確、規(guī)范的原則,編寫格式和表述符合GB/T 20000.10-2016《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0部分:國家標準的英文譯本翻譯通則》和GB/T 20000.11-2016《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1部分:國家標準的英文譯本通用表述》有關規(guī)定。
GB/T 25728-2010《糧油機械 氣壓磨粉機》標準以技術性內(nèi)容為主,專業(yè)性很強,涵蓋糧油和機械兩大行業(yè),包含大量的專業(yè)詞匯和專業(yè)術語,而這些專業(yè)詞匯和術語作為標準的載體,對于信息的傳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詞匯是語句中的基本元素,也是翻譯的根本點:必須了解專業(yè)知識,才能夠正確理解原文所傳達的意思與詞匯所表達內(nèi)容含義。通常中文中的一個詞,在英文中既可能有多個對等詞,又可能沒有完全對等的詞。因此,如何準確選詞就成了翻譯的難點。翻譯中有些詞匯可通過查閱詞典并根據(jù)中英文解釋篩選貼合度最高的詞,或根據(jù)場景需要選擇意譯或者直譯以避免產(chǎn)生歧義,這種情況下深入了解詞典中詞匯所在的英語語境和例句非常重要,否則無法真正確定譯文中明確指代的部分。對于行業(yè)中約定俗成的術語詞匯,則需要在查閱該領域的專業(yè)詞典的基礎上,咨詢專業(yè)人士才能合理選擇常用的專業(yè)表達方式。
詞匯理解與選擇舉例:
2.1.1 斜置/平置——意譯以保證意思表達準確
中文版GB/T 25728內(nèi) “6.2.8磨輥離合閘動作時間如下:磨輥合閘時間:斜置時不超過5 s;平置時不超過3.5 s”,其中“斜置/平置”具體而言表示的是“兩個磨輥的軸線形成的平面與水平面之間有一定夾角/平行”,在日常生活中多寬泛地表達為“傾斜放置/水平放置”,經(jīng)過查閱專業(yè)詞典、國內(nèi)外相關標準等資料,該詞匯無明確對應的機械專業(yè)英文詞匯。如果直譯的話,在具體操作時“某個磨輥與水平面的夾角”與“兩平面夾角”相比可能產(chǎn)生一定的偏差,為了保證轉譯為外語能讓目標語言讀者準確理解,此處采用了意譯的方式,即將“斜置”譯為“when there is an angle between the plane formed by the axes of two rolls and the horizontal plane(當兩個磨輥的軸線形成的平面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一定夾角)”,將“平置”譯為 “when the axes of two rolls belongs to the same horizontal plane(當兩個磨輥的軸線形成的平面與水平面在同一平面上)”。
2.1.2 離合閘——選擇語域相符的專業(yè)術語詞匯
在英漢漢英電力詞典、英漢雙向汽車詞典、英漢漢英制冷空調(diào)詞典等專業(yè)詞典中“離合”表述為“onoff;clutch;convergence&divergence;separation and reunion”等,在海峽兩岸航海科技名詞詞典中收錄有“離合機構 engaging and disengaging gear”,其中“onoff”更偏向電力的開關,“clutch”側重于突出閘的作用,而本標準中離合閘的含義應明確表現(xiàn)出是“兩磨輥分開或靠攏的控制機構”,我們在多方咨詢國內(nèi)外相關行業(yè)專業(yè)人士后,發(fā)現(xiàn)行業(yè)實際應用中“engage/disengage”表示“離合”出現(xiàn)的頻次較高,最終將該術語譯為“roll engagement-disengagement”。其難點在于,如果單獨看engagement一詞在牛津詞典中的釋義,表達的是“①訂婚;訂婚期間;②約定;③戰(zhàn)斗;交戰(zhàn);④密切關系;了解;⑤雇用;聘用”,這些含義均與離合閘的“分離與合閉”含義相關性較小,很難直接聯(lián)想到行業(yè)中的準確表達,因此選取合適且地道的詞匯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再三斟酌考慮。
《糧油機械 氣壓磨粉機》國家標準是規(guī)范性文本,語言表達莊重嚴謹,簡潔明了,邏輯性強,此類文本不同于其它文獻,由于是行業(yè)通行準則,其語言必須精確嚴謹規(guī)范。所以,翻譯時既要忠實于原文,準確再現(xiàn)原文本的內(nèi)容和編寫者的意圖,又應符合英語表達習慣,正確無誤地翻譯至關重要。
在科技文獻表達中,中文與英文是有差異的,中文多采用主動句,而英文多為被動句;中文有時會省略主語,而英文句子中必須有主語和謂語,否則無法構成完整的句子。中文較多使用短小分句,按照邏輯順序或者時間順序排列,而英文多使用長句,以“主語+謂語”構成句子主干,然后接從句、狀語等。為此,我們在翻譯時為了避免句子臃腫,加強可讀性,可以先分析句子的重點將其作為主句,再分析其它部分與主句的關系,利用介詞、連詞或動名詞、從句等方法將這些句子與主句連起來,使多個中文分句整合成一個完整的英文長句;或按照句子意群進行分割,再根據(jù)英文的表述邏輯進行重組。
文本表達與規(guī)范的主要方式:
2.2.1 源語言主動態(tài)轉換為目標語言被動態(tài)
將中文標準轉換為英文時,可以遵循科技英語“廣泛使用被動語態(tài)、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非限定動詞及后置定語”的特征,變主動為被動。如5.1型號編制方法中列明型號編制應“按附錄A執(zhí)行?!敝形膩砜矗@是一個典型的省略主語的主動句,指的是設計研發(fā)人員在編制氣壓磨粉機型號時,應按照附錄A的要求執(zhí)行。所以轉譯英文時先轉為被動態(tài),再省略主語得到目標句 “(It should be——已省略)Executed as specified in Annex A.”。
2.2.2 補足目標語言缺失的語法要素
中文句式較為松散,在科技文獻中多使用省略表達,以避免敘述中的重復、冗長或歧義。如“6.1.1(設計研發(fā)人員——已省略)應按照經(jīng)規(guī)定程序批準的圖樣及技術文件制造(該產(chǎn)品——已省略)”省略了主語“who(誰來制造)”和賓語“what(制造什么)”,依照英文習慣轉為被動態(tài),將中文中省略的賓語提到句首作為英文被動句的主語即可,得到“Products shall be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the drawing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approved by the prescribed procedures.”。
2.2.3 按照意群拆分源語言,根據(jù)目標語言邏輯重組
中英文思維方式與成句方式差異較大,中文從古漢語逐步簡化,仍保留了言簡意賅的特點,為了使譯文符合英文標準的文體特點及其表達習慣,需要對凝練的中文語句進行意群的拆分,再根據(jù)英文的語言邏輯進行重組。如“4工作原理:(該設備——已省略)依靠一對做相向差速轉動并具有一定表面技術特性的圓柱形磨輥,使通過輥間的物料受到兩磨輥的擠壓、剪切和研磨作用而被粉碎?!笨煞譃閮蓚€主語分別為“設備”和“磨輥”的小短句,即包含兩個意群:①設備有一對具備一定特性的圓柱形磨輥;②磨輥粉碎物料。在中文中這樣簡潔連貫的表達有助于標準使用者準確理解該設備的工作原理;進行英譯時,由于缺少對應的主語且兩個意群主語不同,若是直譯則意思表達不符合英文邏輯,可能使讀者產(chǎn)生混淆,若是分開表達則可能造成語句的重復冗余,因此在實踐中采用了意群拆分重組的方式,使表達更加清晰明了。首先將主語確定為物料,語態(tài)轉換為被動態(tài),即可將工作原理闡釋為“在物料經(jīng)過一對具備一定特性的圓柱形磨輥時,物料受到磨輥作用被粉碎”,達到兩個意群主語的統(tǒng)一;然后使用with結構作定語描述磨輥特性,即得到更符合英文表達的句子 “The materials passing through a pair of cylindrical rolls with relative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certain surfac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crushed by extrusion,shear and grinding.”。
2.2.4 遵循標準工作化指南有關規(guī)定
在標準通用表述與相關標準化工作文件相一致時,依照GB/T 20000.10-2016《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0部分:國家標準的英文譯本翻譯通則》和GB/T 20000.11-2016《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1部分:國家標準的英文譯本通用表述》有關規(guī)定進行翻譯,如: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砂凑瘴募袑ㄓ帽硎龇g為 “The following normative documents contain provisions which,through reference in this text,constitute provisions of this standard.For dated references,subsequent amendments(excluding corrections),or revisions,of any of these publications do not apply to this standard.However parties to agreements based on this standard are encourag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most recent editions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indicated below.For undated references,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 referred to applies.”。
國家標準屬于規(guī)范性的文獻,具有很強的技術性與專業(yè)性,翻譯中應當注意既要準確用詞,又要保證句義完整。第一,追求準確用詞。中文和英文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中文用詞比較簡要,直譯后往往一詞多解,譯成英文后則強調(diào)用詞的準確和理解的唯一性,所以翻譯的時候需要細致的斟酌,篩選貼合度最高的詞。第二,做到句義完整。國家標準是行業(yè)通行準則,中文語言精確嚴謹,翻譯時既要忠實于原文,準確再現(xiàn)原文內(nèi)容與含義,又必須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翻譯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語境對句子的意義進行分析,整合中文分句成一個完整的英文長句,或按照句子意群進行分割,再根據(jù)英文的表述邏輯關系進行重組,以確保正確而完整地傳達原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