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鋒
(甘肅省靈臺縣星火鄉(xiāng)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744411)
羔羊痢疾又被稱為紅腸子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和小腸潰瘍等癥狀,死亡率極高。母羊懷孕期間營養(yǎng)欠佳、剛出生羔羊體質瘦弱、寒冷天氣羔羊受凍、母乳欠佳導致羔羊饑飽不均等都是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這種病多發(fā)生在氣候寒冷或草生長質量差的地區(qū)。
羔羊痢疾是由產氣莢膜梭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多種病原體微生物混合感染引起的。羔羊痢疾的病因較為復雜,但大多數(shù)主要是由不良誘因導致的,另外,與母羊和羔羊自身原因也有很大關系。(1)母羊在懷孕期間如果存在營養(yǎng)不良情況,很可能導致剛出生的羔羊體質偏弱,氣候變化越大,羔羊身體適應能力越弱。(2)羔羊在出生后如果不及時哺乳,很容易導致羔羊饑飽不均,從而造成營養(yǎng)不均衡。(3)如果羔羊居住的空間狹窄,環(huán)境很差,很容易導致羔羊擁擠,出現(xiàn)發(fā)熱感冒等癥狀,極易導致痢疾癥狀。(4)如果喂養(yǎng)的草料或者飼料較差,容易導致羔羊痢疾癥狀。(5)羔羊品種起很重要的作用,土種羔羊的發(fā)病率較小,引進純種羔羊的發(fā)病率較大[1]。
痢疾極易發(fā)生在季節(jié)更替的時候,特別是秋天轉冬天,羔羊痢疾很容易發(fā)生,因為這個時候的氣溫變化較大,對羔羊照顧不周或草料沒有及時更換很容易導致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的病原體一般是大腸桿菌、輪狀病毒等傳染性較強的菌種,主要通過消化通道、臍帶等器官傳染,羔羊出生2~3d 羔羊發(fā)病和死亡數(shù)量最多,超過7d 后發(fā)病率較低,另外,不同體質的羔羊發(fā)病周期、程度也不相同,體質好的羔羊患痢疾的概率較小。
羔羊痢疾開始階段常常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發(fā)病初期階段,羔羊的羊毛會立起來,低頭彎背,食欲不佳,心跳頻率加快,時常會超過正常體溫,隨著病情加劇,體溫可能會到達39.5℃。經常腹瀉,糞便會有些許腥臭,甚至可能帶有一些氣泡和血液。發(fā)病后期羔羊大小便失禁,脫水導致身體逐漸虛弱,臥地不起。腹瀉開始階段糞便較為稠密,過一段時間會變得很稀,如同水一樣,直到成為血便。如果不及時的采取治療,一般1~2d 后會死亡[2]。
病理變化主要是羔羊尸體嚴重脫水,且尾部皮毛被糞便污染。而最嚴重的病理變化部位一般在消化道,胃的內部存在很多未消化的凝乳快。小腸內部黏膜呈血紅色,且伴有明顯的充血,通常還可見到1.5mm 左右的潰瘍,潰瘍四周一般有一些血帶,而且腸內物體呈現(xiàn)血紅色。
患有痢疾的羔羊腸黏膜表面一般會附著一些黏液,上皮細胞顏色有明顯變化,細胞核可能濃縮甚至溶解掉。有時上皮組織會和絨毛一同脫落,混合到黏液中。隨著淋巴細胞浸潤,單核細胞也可能被浸潤。這種情況在黏膜下層也很容易出現(xiàn),黏膜下層的滲出物中一般含有許多細胞,這是很明顯的血性腸炎癥狀。另外,壞死組織內的微細結構很容易丟失,丟失較輕的會保持原有的輪廓,嚴重情況下表皮會明顯脫落,從而形成潰瘍[3]。
上皮細胞容易脫落和變性的組織一般是皺胃黏膜。有些特殊的腺體上皮脫落后,紅細胞浸潤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xiàn),常常在腺體之間混合一些炎性細胞。在顯微鏡下檢查羔羊的腸系淋巴結時,淋巴結的包膜一般會出現(xiàn)充血和水腫,而且還有少量的中性粒細胞和纖維蛋白。有些患病羔羊的淋巴細胞會出現(xiàn)大量增生情況,中心的反應非常明顯,隨著淋巴細胞不斷地增多,淋巴結皮質部位會出現(xiàn)大部分壞死,對這個時候患病的羔羊,其正常組織已經分辨不出來,能分辨出來的只是一些破碎的細胞顆粒。患病羔羊的脾臟與淋巴結的變化相似。患病羔羊的肝細胞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腫脹情況,伴隨著脂肪變性,會逐漸壞死[4]。
產氣莢膜梭菌有B 型、C 型和D 型3 種,B 型和C 型的產氣莢膜梭菌最主要特征是患病羔羊排血便次數(shù)較多,血便內有氣泡,會伴隨嚴重的腹痛。相比于B 型和C 型產氣莢膜梭菌,D 型產氣莢膜梭菌的主要特征是排血便次數(shù)很少,下痢不嚴重,甚至有時不見下痢就會死亡,死亡前口部流出的唾液中一般會帶有許多泡沫,而腸道大體上沒有什么變化,有些情況也只是充血。部分病例有出血癥狀,但無明顯的特征性潰瘍。
大腸桿菌引起的羔羊痢疾易發(fā)時間一般在羔羊出生7d 內,隨著病情的加重,體溫會升高到40℃,甚至更高,之后會下痢,患病羔羊的糞便一般會呈現(xiàn)黃色或灰色,而后漸漸轉為液狀,且?guī)в猩僭S氣泡,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混合一些血液?;疾「嵫虻母亻T和尾巴周圍有大量糞便,周圍皮膚大面積被污染?;疾「嵫虺霈F(xiàn)嚴重腹痛,身體逐漸虛弱,脫水嚴重導致臥地不起。超過治療的最佳時期,患病羔羊1d 后很容易死亡。
沙門氏桿菌引起的羔羊痢疾,沙門氏桿菌大多數(shù)情況下寄生在羔羊腸道內,一般容易引發(fā)卡他性腸炎或出血性腸炎,甚至還會夾帶一些不規(guī)則潰瘍。在因痢疾死亡的羔羊心臟、肝、脾等重要部位都可以檢測出沙門氏桿菌。如在實驗的過程中取患病羔羊的少許糞便,培養(yǎng)在肉湯中讓其繁殖,一段時間后,將這種細菌取少許放在沙門氏桿菌瓊脂平板上,挑選灰黑色的進行實驗,與沙門氏桿菌一模一樣[5]。
西藥治療原則一般是抵抗細菌,消除炎癥,阻止腹瀉。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將敵菌凈和磺胺類藥物按照1:5 的比例進行混合,羔羊按照25mg/kg 進行服用,每天服用一次,開始階段要每天服用兩次。此藥物用于治療羔羊下痢,具有價格低,療效好等優(yōu)點。使用黃連粉的效果也非常好,黃連粉主要按照適量比例放入60℃的酒精中,炮制3~4d 過濾后即可,每天服用2 次,每次服用4~5ml。
羔羊急性昏迷情況下如果出現(xiàn)些許興奮癥狀或口部有白沫,應服用水合氯醛0.15g 左右,如果服用后興奮癥狀沒有消失,要每隔4h 再次服用,與此同時要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溶液0.15ml 左右。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給羔羊輸15ml 左右的母羊血,也可以在羔羊體內注射25%的安鈉咖溶液,與此同時,在羔羊肌肉中注射適量青霉素,每隔4h 注射一次。
對于口流白沫且?guī)в行┰S腹痛的羔羊,應注射0.05%的硫酸阿托品溶液0.25ml,而且要加入6%的硫酸鎂溶液。對胃食滯的羔羊可以將胃導管插入羔羊胃部,導出里面的內容物,在灌入適量的溫肥皂水,靜脈注射由葡萄糖、氯化鈣和苯甲酸鈉3 種溶液配置成的葡鈣咖溶液。
綜上所述,痢疾極易發(fā)生在剛剛出生的羔羊中,患病羔羊糞便中夾雜著血液,且有少許氣泡時痢疾的主要特征,在羔羊快死時唾液中會有許多泡沫,當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要及時治療。在飼養(yǎng)過程中應多注重氣候,羔羊草料等因素的影響,盡可能地減少羔羊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