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金元
(江蘇省常熟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常熟 215500)
“常香粳1813”是由江蘇省常熟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利用“9363/武運粳20(♀)//武運粳31(♂)”,通過雜交選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種,2020年通過江蘇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蘇審稻20200045)。該品種全生育期為160 d,綜合性狀協(xié)調,可在常熟市作為優(yōu)質米進行開發(fā)利用?,F(xiàn)筆者擬對“常香粳1813”的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介紹,以期促進該品種在常熟市的進一步推廣種植。
“常香粳1813”屬于軟米品種,米粒為乳白色、半透明狀,直鏈淀粉含量在10.5%左右,蒸煮后的米飯有一定的清香,食味品質好。
在多年區(qū)域試驗、生產(chǎn)試驗中,“常香粳1813”均表現(xiàn)出產(chǎn)量高的特點,每667 m2產(chǎn)量在720 kg左右,比對照增產(chǎn)3%~5%,尤其是2020年在蘇州(常熟)品種測試基地進行種植,每667 m2產(chǎn)量高達756.8 kg,位列10個參試品種的第一名。
“常香粳1813”抗性較好,具體表現(xiàn)為莖稈粗壯抗倒性好、中抗稻瘟?。ǖ疚敛【C合抗性指數(shù)為4.0)、中感條紋葉枯病、感紋枯病。
“常香粳1813”是大穗型品種,具有“兩段灌漿”的特性,表現(xiàn)為灌漿啟動時間早,灌漿速率中等,部分弱勢粒的活躍灌漿期長、籽粒增重較緩,灌漿不夠充分。
“常香粳1813” 是常熟市作為優(yōu)質米進行開發(fā)利用的水稻新品種,故在其生產(chǎn)上,要充分體現(xiàn)其優(yōu)質米的特性,并要通過調整栽培技術措施來克服或彌補其存在的一些缺陷,以提高該品種在常熟市推廣種植的綜合效益。具體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常香粳1813”在常熟市作為優(yōu)質米進行種植,宜采用機插種植方式,且適宜的機插時間為6月中旬,故要合理安排茬口。一般在5月下旬進行播種,以通過提早移栽來獲得較多的在田苗數(shù)。采用流水線播種育秧,每667 m2大田備足秧盤25盤,每盤播干種110~130 g(播種量不宜太高,以利于培育壯苗)。秧田期應做好水漿管理,以防燒苗。在移栽前4~5 d揭膜,并用好起身藥,以預防稻飛虱和苗瘟等病蟲害的發(fā)生。
為保證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在6.5萬苗左右,應選擇插秧機的最高密度檔位進行機插,且每穴栽3~4苗。
根據(jù)“常香粳1813”的生長特性,一般全生育期合計每667 m2施用尿素25 kg+復合肥(N-PK=15-15-15)35~40 kg,每667 m2純氮施用量控制在16 kg,且肥料施用宜遵循“前重、中少、后適”的原則,即前期偏重施肥(純氮施用量占純氮總施用量的70%),以促進早分蘗和獲得足夠的穗數(shù)(每667 m2有效穗數(shù)達22萬~24萬穗);中期控制肥料施用,在7月15日—8月5日不施用任何肥料;8月5日之后適施穗肥(純氮施用量占純氮總施用量的30%),以既能獲得較大的穗型(每穗粒數(shù)130粒,千粒重25.5 g),又能防止后期施肥過多導致水稻貪青,減少“兩段灌漿”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進而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和出米率。
在田間水漿管理上,擱田時間要早,一般在7月15日—20日、每667 m2在田苗數(shù)達20萬苗時開始擱田,采取“偏重擱田-還水-重擱田-還水”的方式進行擱田,以壓低高峰苗數(shù),減少小分蘗成穗,促進大分蘗健壯生長。8月5日停止擱田,以后大田保持干濕交替,直至收獲前10 d左右斷水。
堅持綜合防治病蟲草害的策略。具體為:(1)農(nóng)業(yè)防治,即前茬作物小麥收獲后及早翻耕大田、早上水,以誘導出草和減少蟲源基數(shù);科學進行肥水管理以促壯苗,減少病蟲草害的發(fā)生。(2)化學防治,即采用“以封為主、一封一殺”的防治策略進行大田除草;適時防治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等,堅持“抓早抓小”,在害蟲低齡和預計發(fā)病前用藥防治,以達到既能減少農(nóng)藥用量又能獲得較好防效的目的。
一般在“常香粳1813”籽粒95%成熟時(收獲適期為11月上旬)及時收割。收獲后立即進行低溫烘干(烘干溫度不超48 ℃),一般烘至稻谷含水量在17%~18%(如需較長時間的儲藏,則烘至稻谷含水量在14%~15%)?!俺O憔?813”宜采用專用糧庫進行貯藏,且為防止蟲害、鼠害、霉變等,冬季宜適時開倉通風,并在春季氣溫回暖后啟動降溫設備進行低溫儲存(倉內溫度宜掌握在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