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錚,曹 正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 蘇家屯車輛段,遼寧 沈陽 110101)
信息化工作在鐵路車輛系統(tǒng)已經開展多年,近年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鐵路車輛系統(tǒng)也在逐步推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以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蘇家屯車輛段(以下簡稱“沈陽局集團公司蘇家屯段”)為例,從2017年開始,在不斷完善貨車檢修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也開始了逐步推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沈陽局集團公司蘇家屯段在貨車檢修信息化建設方面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1)完善信息化基礎建設;(2)加固網絡安全設施,加強日常檢查監(jiān)管。
(1) 多樣化數據采集手段。在最初只有計算機輸入這1種信息采集手段的基礎上,增加了手持機和平板電腦進行數據采集;同時,在檢修現場布設了無線網絡。
(2) 全面化數據采集來源。在原來只有鐵路貨車技術管理信息系統(tǒng)(HMIS)采集的生產數據的基礎上,增加了安全質量、生產經營、隊伍建設、服務保障以及檢修、運用、設備管理的全部數據。
(3) 細節(jié)化數據采集環(huán)節(jié)。將檢修、車輪系統(tǒng)的生產數據采集端口設置到每個工位,改變了以往集中錄入生產數據的模式。同時,增加了所有管理人員錄入相關工作信息的功能。
(4) 核心化段級數據服務器設置。一是除了將生產數據采集設置到工位以外,車輛段還設置了3臺虛擬服務器對生產數據進行集中;二是對于其他數據的采集設置了3臺在用和1臺備用服務器;三是對職工就餐洗浴進行管理,集中設置了1臺服務器。
(1) 引入硬件設施進行安全防護。車輛段為異地車間和無線網絡配備了17套防火墻,全面提升了網絡邊界、端口協(xié)議、IP+MAC綁定、攻擊防范等網絡安全管理,聯(lián)動其他安全設備主動防御網絡威脅。
(2) 常態(tài)化網絡安全檢查,進行入侵防范。每日進行高危端口掃描,查看路由器和防火墻安全日志,檢測攻擊行為,記錄攻擊源IP、攻擊事件等信息。
(3) 及時修補各項系統(tǒng)漏洞。時刻關注國家、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集團”)發(fā)布的各項漏洞補丁通知,進行漏洞修補。持續(xù)對Windows系統(tǒng)進行加固,先后修補了Tomcat服務器、OpenSSH、“永恒之藍”病毒、遠程桌面權限泄露等嚴重漏洞。
(1) 實現了部分管理流程數據化審批、公示。目前已經完成防止故障、出差審批、低值易耗品采買發(fā)放、人員調整、干部培訓管理、臨時請示等流程的數字化審批,可以節(jié)約流程辦理時間,解決基礎數據保存、歷史數據查詢等問題。
(2) 實現了車輛段重要數據的自動分析。目前已經完成安全質量管理、生產經營、隊伍建設以及檢修、運用、設備管理的重點數據的自動分析。
(3) 推進了班組核算自動化進程。分別開發(fā)了站修核算系統(tǒng)和列檢核算系統(tǒng)。通過調取HMIS數據,可自動計算站修、列檢班組直接費用支出與成本結超情況。
為繼續(xù)推進信息化手段在生產管理中發(fā)揮作用,不斷拓展大數據技術應用層面,提出下述補強建議。
(1) 車輛段段級服務器硬件升級。隨著大數據應用平臺容量不斷增加,使用人數和用戶需求都在不斷增加。車輛段既有3臺服務器經過4次擴容后,目前已經有10 TB容量,預計未來兩年需要繼續(xù)擴容10 TB,增加512 GB內存。同時,再增加2臺高性能服務器,用于在線觀看視頻和文件。
(2) 建設車間級服務器網絡。根據標準化建設以及車間、班組核算需求,急需研究車間級服務器架構,并建設車間級服務器,該部分服務器網絡將實現車間數據的管理與應用。
(3) 增加顯示終端。在班組學習區(qū)或部分崗位的作業(yè)區(qū)設置電子顯示屏循環(huán)顯示重點內容,方便操作工對重要工作要求、典型問題、質量問題、需清查的故障配件制造信息、預檢信息、改造信息、主要故障信息等進行掌握。
(4) 實現驗收系統(tǒng)發(fā)現問題的相關數據的接入。將驗收系統(tǒng)檢查時發(fā)現問題的各類數據接入車輛段大數據平臺并作為一項重要的質量數據。
(1) 建設標準化車輛段、標準化車間和自控型班組管理平臺。一是按照車輛段“4+3”標準化建設體系要求,設置安全管理、經營管理、隊伍建設、生活服務、檢修管理、運用管理、設備管理7個模塊,對每個模塊按照具體分類劃分4個層級,建設蘇家屯標準化車輛段平臺;二是按照車輛段平臺模式,結合各車間實際情況,采用“4+N”模式設置管理模塊,突出車間執(zhí)行層特點設置層級,建設標準化車間平臺;三是按照中車集團自控型班組管理要求,本著為班組充分解決問題的原則,從數據庫中調取普遍關心的數據,以此為基礎建設自控型班組管理平臺。
(2) 繼續(xù)完善既有的分析內容。一是安全質量分析內容增加漏檢漏修、視頻監(jiān)控、質量、上級檢查發(fā)現問題的分析;二是在原有的ABC類分類統(tǒng)計的基礎上,新增具體故障分析;三是將機械動力設備分析、貨車“五率”分析內容移至技術網信板塊,將車輛驗收率移至安全質量板塊;四是設置后勤服務模塊,對食品衛(wèi)生檔案、食堂食譜、洗浴時間、通勤大客發(fā)車時間進行公示,以便查詢。
(3) 繼續(xù)推進既有系統(tǒng)的全面建設。在之前開發(fā)的站修、列檢核算系統(tǒng)的基礎上,開發(fā)車輪、修車、修制班組的核算系統(tǒng),實現班組、車間核算的自動計算以及統(tǒng)計。
(4) 擴大數據共享的寬度與深度。一是將上級公布的需清查的故障配件制造信息、當日車輛檢修計劃、待檢修輪軸信息、預檢的配件信息、改造信息、主要故障信息及預修提出的鋼板下料或車輛段產品制作需求等內容傳遞到相關崗位,拓寬信息的寬度;二是直接將問題以及需要傳達的重要工作要求、會議精神、事故案例、視頻監(jiān)控發(fā)現的典型問題等內容在各班組學習(休息)區(qū)顯示屏進行展示,深挖信息傳遞的深度。
(5) 研究特殊型號配件檢修指導策略。通過對車輛及關鍵配件預檢信息的綜合分析,對良好配件庫存情況進行預警,制定適當的修車計劃。主要側重以下3個方面:一是通過分析預檢的70 t貨車所占待檢修車比例,提出70 t貨車輪對檢修儲備需求建議;二是通過分析預檢的N、NX、X型貨車所占待檢修車比例,提出下作用式車鉤檢修儲備需求建議;三是通過分析預檢的適配356 mm×254 mm制動缸的制動閥比例,提出該型制動閥檢修儲備需求建議。
(6) 繼續(xù)推進現場智能化質量控制系統(tǒng)建設。一是完善輪軸HMIS工位系統(tǒng)功能,在程序中寫入固化的質量標準、數理邏輯關系,實現本工序的自動糾錯、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的質量卡控;二是智能化系統(tǒng)的質量控制,完善軸承、輪軸自動選配系統(tǒng),重點解決輪軸選配系統(tǒng)試用過程中發(fā)現的程序問題,盡快投入試用,提高輪軸選配效率和質量。
(7) 開發(fā)工作評價分析系統(tǒng)。以制動室為試點,通過調取制動閥檢修質量評價分析系統(tǒng)數據,從制動閥試驗一次合格率、優(yōu)質率分析等數據評價制動閥組裝工作者的作業(yè)質量。
(8) 開發(fā)重點檢修過程風險提示系統(tǒng)。一是通過應用制動閥檢修質量評價分析系統(tǒng),對制動閥試驗一次合格率、優(yōu)質率、返修閥故障、返修閥處理方法實時統(tǒng)計,形成返修閥故障分布圖表,自動提出一個時間段內試驗臺試驗較多的制動閥故障,并提出制動閥檢修改進措施建議;二是通過對車輛主要配件(例如:鉤體、鉤舌、鉤尾框、制動梁等)檢修故障的統(tǒng)計分析,對某一特定配件進行風險提示并總結檢修重點。
鐵路貨車信息化工作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建設與發(fā)展,為鐵路貨車的檢修、運用管理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資源。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推廣應用,對鐵路貨車檢修系統(tǒng)數據的處理加工能力也一定會不斷提高,實現數據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