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彭陽縣城陽鄉(xiāng)人民政府,寧夏 固原 756599)
國家環(huán)境建設政策的實施,農村美化綠化工作被提上日程。農村各縣的環(huán)境綠化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為少數民族居住環(huán)境的彭陽縣地區(qū)也不例外,嘗試了很多的綠化方式。但是經濟水平有限,規(guī)劃不夠合理,依然需要做全方位的改進。綠化面積,綠化布局等方面的設計需要更加合理化,而對于綠化是否得當,樹種的選擇需要科學經濟有效。在樹種的選擇上應當結合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關注生態(tài),讓彭陽縣的花草樹木不僅賞心悅目,更可以帶動經濟文化發(fā)展。
彭陽縣地處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南部,位于六盤山的東邊。西邊與寧夏固原接壤,東南北與甘肅相鄰。境內多為黃土丘陵,河谷殘垣,土石山區(qū)。彭陽縣的總占地面積為二千五百二十八點六五平方公里,其中用作農業(yè)種植地的面積是100.3萬畝。彭陽縣的海拔高度達到1248-2418m,每年的平均氣溫為7.4℃到8.5℃,每年的降水量為350到550mm。屬于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域性氣候差異較大并且明顯,每年的日照時長為2311.2時,不寒凍時間為140到170天。彭陽縣縣區(qū)全區(qū)的水資源總量為8920萬m3,全區(qū)所占的水土流失面積約為2129km2。彭陽縣的經濟依舊是以第一產業(yè)農業(yè)為主,屬于國家扶貧中的重點縣。彭陽縣土地狀況較為貧瘠,生態(tài)文明建設需要加大力度,植物的添綴會給彭陽帶來綠色生機,改善地域的土壤條件,使土地肥沃穩(wěn)固,減少水土流失。彭陽地形風貌較為參雜,綠化工作需要考量環(huán)境土壤的適宜性,自然景象的匹配性。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可以改善居民居住環(huán)境,對于水土流失,自然災害,空氣污染的防治都有極有效的幫助。
彭陽縣經過規(guī)劃實施,在綠化工作上取得了顯著的改善,但是由于經濟投入不足,規(guī)劃不夠細致,綠化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存在綠化樹種的選擇單一情況,樹木最終呈現出來的景觀形態(tài)不能體現出林木本該有的美感,沒有達到美化的目標,生物多樣性不能很好的體現。在綠化樹木的搭配拼鋪上色彩不夠豐富,圖案設計趨于簡單,導致綠化形式單薄,不能體現樹木的繁復感,達不到美的效果。在樹木品種的選擇上,對多方面因素考慮不周全,對于生長周期,經濟效用,美觀性,病蟲害防治等需要更為科學的考量。
彭陽屬于扶貧縣,經濟落后地區(qū),在每一項綠化政策的提出與決定時,都應首先關注民生問題,在經濟實惠的基礎上,進行綠化工作的展開。所以,在綠化樹木的選種問題上,應該選擇價格低廉,并且能帶動經濟效益的品種。例如一些觀賞性的藥材,果實類的樹木,保健品植物,既能起到美化綠化作用,還可以通過其藥用價值,食用價值來謀取經濟利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還可以種植建材樹種或者工業(yè)原料樹種,這樣在樹木變得高大健壯之時可以進行伐木變賣,增加收益。但是此類樹木的種植面積比例要符合區(qū)域情況,過多的話就會達不到原本要求綠化的目的。經濟性原則是縣民最關心的本質問題,最觸動民心的問題,所以在樹種的選擇上應多加考量,給予重視,體現人民關懷。
綠化樹種的選取,是為了更好的美化工作,讓彭陽縣區(qū)的景觀形態(tài)更加舒適怡人,這是綠化美化工作的目的所在。所以,遵循美化原則,是實施綠化時必不可少的依據。首先,綠化的實施要經過嚴密的地情考察,詳細的計劃,圖案設計,色彩搭配都應經過模型模擬觀察預計效果,對綠化結果有一個大概預知。綠化首先要與原生自然環(huán)境相適宜,不可以出現違和感,顯得突兀。與自然風貌的和諧,在樹木的高低,樹冠形狀,樹葉顏色的結合上需要把握整體,富有節(jié)律。再者是,綠化園林設計的區(qū)塊布置,圖案設計,要與原本的環(huán)境格局融為一體,而且要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既可以體現現代化精神風貌,又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體現綠化工作的意義。
樹種的選擇上,必須考慮縣區(qū)當地的土壤性質,選擇適應本土生長條件的樹種。土壤的化學元素成分,酸堿度都應經過仔細的檢測,然后采取合適的樹種[1]。土地自身的條件對樹木的生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是堿性條件的土壤里種下了喜好酸性的樹種,那么樹苗的成長會被抑制,不利于綠化項目的完成。又或者,對于喜濕性的樹種,如果地下水位過于偏低,那么也是不利于苗木的成長。所以對于土質的性質監(jiān)測,各種標度的調研,對合理的綠化規(guī)劃實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蛘撸胍獪p少前期投入,可以采用當地本土的樹種,本身便是適應當地生長條件的,那么在土壤信息采集工作上力度可以隨之減小,綠化過程會相對簡單一些,也符合經濟節(jié)省的原則。
在樹苗規(guī)格的選取上,首先要考慮經濟并且實用的,生長速度水平最佳,對綠化最有幫助的。一般中等規(guī)格的樹苗生長效果最明顯,樹高大約為2到2.5cm。這個規(guī)格的樹苗,價格低廉實惠,生長速度快。大規(guī)格的樹種價格一般比較高,太過低矮的樹苗成活率上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小規(guī)格也不太建議。苗木的品種規(guī)格,對于名貴木種的采取量應仔細考慮,對于必須填充的區(qū)域可以給予種植,有些能夠通過其他品種進行替代的,盡量替代,減少經濟的投入。對于綠化中最常見的草皮,在規(guī)劃中合理布局,適宜引種的區(qū)域予以采用,不能因為鄉(xiāng)村草地繁多,便減少植入,只要合理美觀,就不能隨意舍棄。
彭陽縣地區(qū)水土流失性土地較多,最基礎的原因是,樹木的種植面積太小,沒有龐雜的樹木根系去維持土壤的位置,當雨季來臨,河水上漲,就會引起水土的大面積流失,而山上的土地也會出現山體滑坡。而簡單的進行單一種類樹木的大面積種植并不是最科學的減少水土流失的方法。增加植物的物種多樣性,會使得林木環(huán)境變得更加緊密充實。比如,只種植高大的喬木,在較高的空間環(huán)境中,枝繁葉茂,看似密實,但是在離地面高度較低的空間環(huán)境中,沒有生長物填充,不會有緊實密匝的感覺,土壤沒有完全的被利用,依舊容易被水沖走,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在大片的喬木林中,可以栽種低矮的灌木,充實樹林,讓土壤被各種繁雜的根系悉數抓住,有效的做到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草木的種類增多,會使得地區(qū)四季風景的美妙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綠,一成不變的黃,會有更加繽紛的色彩,讓彭陽縣區(qū)更加美麗,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美化。
有些生物物種之間存在直接競爭關系或者病蟲寄生關系,所以合理選擇分配不同種類的樹種草木,需要科學的指引。例如,在一片區(qū)域種植有松樹,旁邊的區(qū)域[2],如果種植梨樹,春季會有梨花景象,收獲之季還會有果實,變賣之后會帶來經濟效益,一舉兩得??墒且驗閮煞N樹木之間存在著病菌寄生關系,就不可以再種植梨樹,否則會出現不得反傷的結果。種群穩(wěn)定,結構合理的多層群落林木環(huán)境是理想的植物景觀形態(tài),這需要科學的管理人才,做更多的努力來達到。
首先是林地,由于縣區(qū)的地形地貌分為不同的類型和區(qū)域,所以林木的種植也是因地制宜。黃土丘陵區(qū)多有溝壑,以生命力較為頑強的檸條,沙棘,山桃為主;河谷地區(qū)主要種植喜濕性的楊樹,柳樹,刺槐以及一些可以帶動經濟效益的果樹,蘋果、桃樹、李樹、杏樹。還有屬于種植條件較為偏優(yōu)的土石山區(qū),也是以種植果樹為主。并且還引進了許多外來喬木樹種,如北京楊樹,新疆楊樹,河北楊樹,白蠟,國槐,刺槐等。
其中檸條的種植方式為,采用種子播種法,春夏秋季種植均可,喜歡水分,所以在雨季播種最為適宜,播種土地深度大約為三厘米。生長速度較為緩慢,所以在播種之后應該圍封保護兩年到三年的時間,不能允許放牧者進入。檸條屬于灌木,可以當做飼料。沙棘又名黃酸刺,屬于落葉灌木,生長溫度為二十至二十五度,但是既耐寒又耐熱,所以溫度無需調節(jié),屬于陽性植物,光照時間每天不少于四小時才可,但不能受到暴曬,夏季需要遮陰。
為帶動經濟而種植的藥用類,保健類,食品類。諸如,杏樹,核桃樹,花椒等?;ń穼儆谑|香科的落葉小喬木,喜歡濕潤溫暖的土壤環(huán)境,需要土層較為深厚土壤肥沃,抗寒性強,抗旱性強,但是不耐積水,短期浸泡便會死亡。種植時間為春秋兩季,播種之后需要合理澆水施肥,做好病蟲害防治。
對自然風貌增添色彩的觀賞性林木,諸如,海棠,紫葉李,絲棉木,紅楓樹,櫻花樹等。海棠的種植要在春天和秋天,三到五天澆水一次,生長到三周左右施肥一次,需要充足的光照,生長溫度約在二十度左右,及時進行枝葉修剪。并且不可放置于封閉的環(huán)境,導致花葉變黃。澆水時避免積水情況發(fā)生。紫葉李偏喜濕潤溫暖的氣候條件,屬于陽性植物,喜陽光,耐寒性差。在砂礫土,粘質土中的生長狀況良好。蟲害主要有蜘蛛,刺蛾等。土壤溫度低,濕度過大會造成紫葉李根部潰爛,所以澆水時控制水量。
樹木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學的原則與方法,選擇最佳種植時間,定期澆水灌溉,合理施肥,抓好病蟲害的防治,嚴格管理,讓樹苗在最佳生長環(huán)境中成長,實現美化綠化工作的目標,為縣區(qū)創(chuàng)造更好的居住生活環(huán)境與條件。
作為新時代建設的一部分,彭陽縣區(qū)應做好環(huán)境綠化美化工作,為新農村綠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而在此過程中對林木樹種的選擇要科學合理,種植方式更要因材施法。綠化前期規(guī)劃工作要準確到位,綠化設計要符合地情概況,全面的做好縣區(qū)綠化美化工作,讓彭陽縣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