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愛民,梁建軍,王新旺
(甘肅省子午嶺林業(yè)管理局合水分局拓兒塬林場,甘肅合水745412)
子午嶺林區(qū)氣候濕潤,土壤肥沃,野生五倍子分布較廣,多年來未開發(fā)利用,通過在林區(qū)采集其種子和剪集枝條、挖根等方式進行多年培育,總結(jié)了其培育技術(shù)。
五倍子樹(Rhus chinensis Mill)原名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在子午嶺林區(qū)高1.5~15 m。嫩枝灰褐色,成年枝條棕褐色,老枝黑褐色并有裂斑。奇數(shù)羽狀復葉并有小葉3~6 對,葉軸寬,小葉由下而上慢慢變寬,葉軸和葉柄具有銹色柔毛。圓錐花序較寬大,多分枝,雄花序長25~35 cm,雌花序短,開花時向外卷;雄蕊向外伸出。核果球形,略壓扁,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 mm?;ㄆ?—9 月,果期10 月。
五倍子在子午嶺林區(qū)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也能耐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低,一般酸性和中性或石灰?guī)r的堿性土壤都能生長,耐瘠薄,喜歡在陰坡溝谷上部生長。根系較發(fā)達,具有較強的萌蘗性能力。
五倍子蚜蟲寄主植物,在幼枝和葉上形成蟲癭,即五倍子,可供鞣革、醫(yī)藥、塑料和墨水等工業(yè)上用。幼枝和葉可作土農(nóng)藥。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種子可榨油。根、葉、花及果均可供藥用。樹葉上五倍子蚜的蟲癭(五倍子)具有酸、澀、寒和斂肺去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之功效,用于肺虛久咳、久痢久瀉、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腎虛、遺精、遺尿、自汗、盜汗;外用于脫肛、陰挺、濕瘡、鵝口瘡、宮頸糜爛、瘡癤腫毒、外傷出血。果實(鹽膚子)酸、咸、涼,具有生津降火、潤肺化痰、斂汗等功效,用于喉痹、痰火咳嗽、酒毒黃疸、瘴瘧、毒痢、體虛多汗、頭風白屑、頑癬、癰毒潰爛。根或根皮(鹽膚子根)酸、咸、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濕、散瘀血等功效,用于感冒發(fā)熱、崩漏、咳嗽咯血、泄瀉、黃疸、水腫、便血、痔瘡出血、風濕痹痛;外用于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蛇咬傷、乳癰、癬、瘡、濕疹。葉(鹽膚葉)酸、成、涼,具有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用于痰嗽、便血、痢疾;外用于跌打損傷、蛇或犬咬傷、創(chuàng)傷出血、黃蜂蜇傷、牛皮癬、濕疹、漆瘡。根韌皮部(鹽膚根自皮)咸、澀、涼,具有祛風濕、散瘀血、清熱解毒等功效,用于咳嗽、風濕骨痛、水腫、黃疸、跌打損傷、腫毒瘡疥、蛇咬傷。樹皮的韌皮部用于血痢、腫毒、瘡疥?;ㄓ糜诒丘帷b腫潰爛。
培育有以下幾種方式:播種、扦插、壓條或采挖野生小苗。
4.1.1 種子處理 種子采集后裝袋并放在流水中浸泡5~8 d,泡好后清理殘存果肉和蠟層,再置45~50℃左右溫水中浸種20~24 h,晾干儲存,注意回潮。
4.1.2 苗圃地 育苗地應(yīng)選擇交通便利、地勢平坦肥沃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整地前施入有機農(nóng)家肥和硫酸亞鐵消毒,并整成0.6 m×5 m 高床。
4.1.3 播種 在林區(qū)一般于3 月下旬按行距30~40 cm 在整好的高床開溝條播,把種子均勻地撒在溝內(nèi)并覆土,以腐殖質(zhì)土覆蓋最好,覆土厚度以蓋過種子為度,待小苗出齊后適當間苗。
4.1.4 管理 五倍子幼苗期要保持苗床濕潤,及時除草防病蟲害,出苗后苗高5 cm 開始施液態(tài)肥料,促進苗木健壯。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可在第二年春季進行移栽。
在春季或秋季,將多年生鹽膚木的根挖出來,選取1~3 cm 粗的根條,截成20~40 cm 左右的根段,粘上泥漿,將其插入泥土或基質(zhì)中,梗上部露出6~10 cm,15 d 后即開始生根。要及時澆水,整地除草,越冬防凍,此法成活率高,生長快。
可選取一至二年生或當年生長半木質(zhì)化生長健壯、組織充實、牙體飽滿、無病蟲害枝條,剪取插穗,插穗長10~15 cm。扦插可采取覆蓋地膜和不覆蓋地膜2 種方式,覆蓋地膜可減少雜草生長并起到提高地溫、保溫保濕的作用,苗木生長量比不覆蓋地膜大。覆膜扦插應(yīng)在葉芽萌動后、發(fā)芽前,即氣溫達到12~20℃時進行。在整好的苗床上先覆膜,每行地膜上扦插2~3 行,扦插時株距一般選擇25~30 cm,行距45~55 cm。不覆地膜的每壟插1~2 行,壟距50~60 cm。扦插時注意插穗方向不可倒插,不能懸空,保護嫩芽。扦插深度應(yīng)與地平齊即可,扦插后及時澆水。
野生幼苗移栽一般在每年冬末春初季節(jié)進行,在林區(qū)連根挖取主莖約3 cm 以上的鹽膚木幼苗,采挖后裝入10~16 營養(yǎng)杯內(nèi),并床集中在苗圃地培養(yǎng),待幼苗恢復后翌年即可造林使用。
春、秋低溫多雨時易發(fā),主要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清潔苗圃,清除病殘株;發(fā)病時用1∶1∶120 波爾多液或50%可濕性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噴施防治。
夏季發(fā)生,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清除病殘體,減少侵染源;發(fā)病時用可定期噴施國光銀泰(70%~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 國光思它靈(氨基酸螯合多種微量元素的葉面肥)400~800 倍液噴施防治。
幼蟲咬食葉片。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或采用黑光燈誘殺銀紋夜蛾成蟲,使蟲害率下降;也可用90%敵百蟲800 倍液噴霧或選用15%吡蟲啉乳油2 000倍液,每隔 5~8 天噴 1 次,連續(xù) 1~3 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