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曉,張秀志,王洪濤,馬鋒旺,渠 非,李翠英
(1 旱區(qū)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蘋果重點實驗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楊凌712100)(2 旱區(qū)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2015 年3 月,農業(yè)部提出“兩減”規(guī)劃,要求到2020 年,我國化肥農藥的施用量要實現(xiàn)零增長。2016 年,“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啟動[1],針對我國蘋果化肥農藥的突出問題,研發(fā)蘋果減肥減藥技術,在全國蘋果主產區(qū)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以實現(xiàn)蘋果化肥農藥減施增效目標。
我國是蘋果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陜西省是蘋果最佳優(yōu)生區(qū),所產蘋果以色香味俱佳著稱。隨著蘋果產業(yè)的發(fā)展,提質增效和綠色安全日益成為蘋果生產的重要主題,但實際生產中化肥施用過量和肥料配比不合理等問題[1-2]依然存在,影響了蘋果果實品質,降低了果園效益。
近年來,生產上應用有機肥替代化肥[3-6]、平衡施肥[7]、生物菌肥[8]、黃腐酸類肥料[9]、綠肥[10]、生物覆蓋[11]、生物炭及沼液[12]等技術,在蘋果產業(yè)上也起到了較好的減肥增效效果。經過近幾年“蘋果雙減”項目的實施,目前蘋果肥料應用現(xiàn)狀如何,仍需進行及時了解和剖析,以利于蘋果減肥的持續(xù)推進。因此,2020 年我們對陜西省蘋果園肥料施用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以促進“蘋果雙減”和陜西省蘋果高效綠色發(fā)展。
2020 年4 月,我們以在線問卷的形式對陜西省蘋果產區(qū)肥料應用現(xiàn)狀進行調研,隨機調查933 名果農,蘋果品種以富士系為主。調查內容包括果農、果園、農資投入、肥料施用基本情況,以及果農的果業(yè)綠色發(fā)展觀念及安全意識等。
2.1.1 果農
受調查的果農老齡化較突出,60 歲以上的果農占比6.2%,41~60 歲的果農占比74.0%,果農中無25~40 歲的,21~24 歲的果農占比不足20%(圖1-A)。果農受教育程度較低,53.2%的果農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圖1-B)。74.6%的果農長期(10 年以上)從事果業(yè)種植(圖1-C)。超過85%的果農將果業(yè)收入作為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圖1-D)。可見,果農老齡化與受教育程度低已成為限制陜西省果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圖1 陜西省果農基本情況
2.1.2 果園
受調查果農50%的蘋果樹樹齡在16 年以上(圖2-A),樹齡偏高。667 m2產量普遍較低,在2 000 kg以上的不足26%(圖2-B)。近65%的果農認為自家果園土壤肥力不佳,而土壤肥力很好的果園僅占2.5%(圖2-C)。56.9%的果農采取生草制,31.4%的果農采取果園覆膜(圖2-D)。樹體老化、土壤肥力差是影響陜西省蘋果產量和品質的客觀原因。
圖2 陜西省蘋果園基本情況
2.1.3 農資投入
農資投入與果農整體效益緊密相關,也是果業(yè)生產過程的一面鏡子,是我們判斷蘋果生產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充分、不平衡發(fā)展的依據之一。從表1 可以看出,在農資投入方面,果袋、農藥、肥料3 項主要農資投入共計2 572 元,其中,肥料投入占比最高,平均每667 m21 462 元,占56.8%;農藥投入占比最低,占13.6%。
表1 陜西省蘋果園3 項農資投入情況
2.2.1 購肥渠道與選肥依據
調查顯示,78.2%的果農肥料主要來源于農資供銷部(圖3-A),并在選擇肥料時47.0%的果農根據自己的經驗,41.0%的果農咨詢當?shù)叵嚓P的農業(yè)技術人員(圖3-B)??梢姡r購肥渠道單一,在肥料選擇上缺乏參考的標準和科學指導,這也可能直接導致肥料施用不科學,特別是肥料過剩。
圖3 陜西省果農購肥渠道與選肥依據
2.2.2 施肥與土壤改良
72.0%的果農果園施用有機肥(圖4-A),且90.3%的果農年施肥次數(shù)為4~5 次(圖4-B),較為合理。改良土壤方面,89.3%的果農多施有機肥,56.0%的果農種植綠肥,只有20.0%的果農輪作,21.0%的果農使用土壤改良劑(圖4-C)??梢姡┯镁G肥和有機肥不僅在提高蘋果產量方面得到果農認可,而且也成為了果農土壤改良的首選措施。
圖4 陜西省蘋果園肥料施用與土壤改良情況
在有機肥施用方面,52.0%的果農選擇商品有機肥,43.4%的果農選擇農家肥(圖5-A)。秋施基肥主要采用溝施,占66.1%,近20%的果農采用撒施(圖5-B)。65.7%的果農集中在9—10 月施入有機肥,27.3%的果農在3—4 月施基肥,2.5%的果農在6—7 月施有機肥(圖5-C)。但是,有機肥施入量不高,68.3%的果園每667 m2不超過500 kg,僅有6.1%的果園超過1 500 kg(圖5-D)??梢?,果農施用有機肥仍存在沒有合理規(guī)劃、施肥量少等問題,這也制約了蘋果減肥、提質、增效的進程。
調研還發(fā)現(xiàn),愿意增施有機肥的果農占比為97.8%(圖5-E),但是實際生產中存在諸多困難,占比最高的是資金問題和勞動力不足(圖5-F)。由此可見,一方面,果農具有一定的綠色環(huán)保發(fā)展理念;另一方面,肥料成本、設備成本、人力成本總體偏高所帶來的資金缺乏問題,以及人口老齡化、務工人員增多、人才流失等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制約著有機肥的施用。
圖5 陜西省蘋果園有機肥施用情況
果農施用的化肥多為復合肥、配方肥,也有果農選擇尿素、二銨、硫酸鉀、磷酸二氫鉀等。施入方式以溝施為主,占68.9%,部分果農采用穴施或撒施(圖6-A)。施用時間集中在9 月和10 月(圖6-B),化肥施入量差異較大,整體全年每667 m2施肥量較高,在200 kg 以上的果園占39.4%。由此可見,仍有相當部分的果農依據自己的經驗施肥,存在盲目施肥、濫用化肥的現(xiàn)象。
圖6 陜西省蘋果園化肥施用情況
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50.2%的果農用農家肥替代化肥,11.5%的果農控制化肥施用量,27.1%的果農對化肥依賴性較強,試圖改良施用方法繼續(xù)施用化肥,11.3%的果農通過修復環(huán)境條件以實現(xiàn)綠色安全生產(圖7-A)。在蘋果生產影響環(huán)境的時候,近60%的果農表示會采取環(huán)保措施,26.5%的果農則表示會顧及但以果樹為主(圖7-B)。在處理農業(yè)廢棄物時,48.0%的果農選擇深埋或焚燒,46.1%的果農選擇專人回收??梢?,相當比例的果農有環(huán)保意識。
圖7 陜西省果農的環(huán)保意識
調研發(fā)現(xiàn),經常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的果農占66.4%,24.1%的果農很少參加培訓,4.3%的果農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培訓(圖8)。說明果農對技能培訓存在很大的需求,而理念宣傳、理論指導、技能培訓、專業(yè)教育等是開展“蘋果兩減”項目的主要落實途徑,但仍有相當多的果農沒有加入其中。
圖8 陜西省果農參加專業(yè)技能培訓的情況
在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思想比較先進的果農,在近幾年的有機肥推廣中已經逐步接受了有機肥,并且自主進行試驗,之后便開始大幅度地增施有機肥,減施化肥,達到了顯著的提質增效效果。這部分果農敢為人先,走在了大部分果農的前端,并且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實,大部分果農還是相信科學,認識到有機肥的“高效、綠色、優(yōu)質、永續(xù)”作用,但由于知識匱乏以及資金的缺乏,果農對于提倡施用有機肥仍然持有懷疑態(tài)度。“蘋果減肥”之路還很長,即使速度緩慢,只要方向正確,蘋果綠色高質量發(fā)展的目標是能實現(xiàn)的。
對陜西省蘋果園施肥現(xiàn)狀調研結果的歸納與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蘋果“雙減”計劃實施過程中有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果農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受教育程度偏低。建議設置大學生就業(yè)通道,增設大學生實習勞動站,帶領大學生從理論走到生產實踐中去,以鼓勵大學生返鄉(xiāng)作業(yè)、返鄉(xiāng)就業(yè)、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減輕果農老齡化,提高果農文化水平。
(2)果樹樹齡偏高,土壤肥力低下。一方面,需要加大培育、推廣優(yōu)良新品種的力度,對老齡果樹及時砍伐重建,倡導矮化密植;另一方面,需要大量增施有機肥,并種植綠肥,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果農盲目性施肥,肥料濫用導致肥料過剩。建議設置相關專業(yè)培訓課,以自媒體、公眾號、主題團課黨課等方式進行宣傳,并予以技術指導和監(jiān)督,矯正肥料濫用現(xiàn)象。
(4)果農對有機肥的作用認識不足,對化肥依賴性太高。建議以開展示范園區(qū)的形式引導果農施用有機肥,減少化肥,把化肥減施增效試驗放到果農身邊進行,讓更多果農眼見為實,親身感受“蘋果減肥”之路所帶來的功效。
(5)果農資金壓力大,收入來源單一。建議增設惠農渠道,增加惠農方式,增長惠農補貼,健全農業(yè)保險體系,加強果業(yè)保險投入,減小果業(yè)投入風險,減輕果農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