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云輝 王 南 汪海鵬 王建闖
(1 四川糧油批發(fā)中心直屬儲備庫 610500)(2 四川格瑞良云科技有限公司 610000)
淺圓倉具有單位儲糧占地面積小、結(jié)構(gòu)受力合理、密閉性能好、抗震能力強、機械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四川糧油批發(fā)中心直屬儲備庫首次在四川地區(qū)建設(shè)淺圓倉并成功應(yīng)用。我?guī)旆e極開展淺圓倉儲糧糧溫變化研究,通過近5年的實踐,尋找糧情變化規(guī)律,為確保淺圓倉儲糧安全,及時消除儲糧安全隱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淺圓倉儲糧技術(shù)。
1.1 試驗倉房
我?guī)鞙\圓倉于2016年底交付使用,墻體為300 mm厚鋼筋混凝土滑模筒壁,50 mm厚聚氨酯現(xiàn)場發(fā)泡隔熱泡沫,40 mm厚網(wǎng)面固定、砂漿保護及外涂料,倉頂為鋼筋混凝土尖頂結(jié)構(gòu)、防水層、隔熱層、保護層,倉內(nèi)地坪為混凝土上鋪APP防水層以及砂漿保護層。淺圓倉內(nèi)徑25.0 m,裝糧線高度28.5 m,2道大門,2個高位放糧口,4個低位放糧口,倉頂進人孔2個,核定倉容10800 t,倉頂4個軸流風機口,每臺軸流風機功率5.5 kW,2個自然通風口,1臺表層控溫機,4條回風管,通風方式為地下槽,通風道為外圓加多條內(nèi)放射(見圖1),4個通風口均勻分布在外圓圈,經(jīng)過圓圈相互連通。
1.2 試驗設(shè)備
7.5 kW離心風機4臺,淺圓倉測溫系統(tǒng):每倉30根,每根16個測溫點,單根電纜最大承重2.5 t,電纜水平間距5.0 m,最底層測溫點距離倉底50 cm,測溫點間距約1.8 m,見圖1和圖2。
圖1 淺圓倉地上槽分布情況
圖2 淺圓倉測溫電纜分布圖
1.3 供試儲糧
試驗倉43號倉、47號倉儲糧均為東北產(chǎn)玉米,2019年12月入庫,質(zhì)量接近,見表1。
2.1 機械通風均溫均水
2020年2月10日至2月26日,43號倉使用7.5 kW離心風機進行內(nèi)循環(huán)上行式通風,通風時長224 h,通風后平均糧溫10.6℃,最高糧溫14.6℃;2020年3月2日至3月17日,47號倉使用7.5 kW離心風機進行內(nèi)循環(huán)下行式通風,通風時長248 h,通風后平均糧溫11℃,最高糧溫14.6℃。
表1 糧食基本情況
2.2 熏蒸情況
2020年8月47號倉西面表層及溜槽位置發(fā)現(xiàn)玉米象、銹赤扁谷盜等蟲害,且西面1點糧溫達26.8℃并快速上升,同時倉間其他部位發(fā)現(xiàn)有幼蟲,立即采取全倉熏蒸。熏蒸劑:磷化鋁,熏蒸方式:全倉環(huán)流熏蒸,用藥量:69 kg,密閉時長20 d。
11月18日43號倉在溜槽位置發(fā)現(xiàn)有玉米象等蟲害,局部發(fā)生蟲害做局部熏蒸處理,磷化鋁用藥6 kg。
2.3 表層控溫機開啟情況
43號倉、47號倉表層控溫機在6月安裝到位,開啟設(shè)備運行調(diào)試,運行調(diào)試期間,47號倉表層控溫機時常故障,關(guān)機時間比開機時間多,倉間控溫效果不佳,43號倉運行正常,空間溫度控制在18℃。
2.4 糧情檢查
根據(jù)每周進倉檢查不少于1次糧情,不定期進倉檢查糧情制度,按時檢查;每天檢測糧溫,掌握糧溫變化情況。
43號倉和47號倉南北平行排列,43號倉主要為東面曬,47號倉主要為西曬。糧溫以外圈層電纜測得的溫度為基準數(shù)據(jù),再對1~4組和13~16組電纜所測每層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東面每層糧溫,5~12組電纜測得每層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作為西面每層糧溫,取每周星期四的測溫數(shù)據(jù),時間以2020年1月至12月的數(shù)據(jù),繪制糧溫曲線圖。
通過系統(tǒng)分析和曲線圖反應(yīng)情況,底層及其附近受地溫影響,上層及其附近層受倉間溫度影響,不能真實反映墻壁處糧溫變化,為了充分反應(yīng)淺圓倉墻壁處糧溫變化,取第5層作為上層代表,12層作為下層代表。
4.1 43號倉東西面糧溫變化規(guī)律
從圖3中可以看出,2月27日~5月14日西面糧溫略高于東面,5月14日開始東面溫度逐漸高于西面,最大溫差1.08℃在7月30日。8月13日東面糧溫超20℃。
圖3 43號倉東西面第5層溫度變化
從圖4中可以看出,1月2日~5月7日西面糧溫略高于東面,5月7日開始東面溫度逐漸高于西面,最大溫差在7月30日,東面糧溫高于西面糧溫1.1℃,在8月20日東面糧溫超20℃。
圖4 43號倉東西面第12層溫度變化
從圖3、圖4可以看出,43號淺圓倉儲藏玉米,東面糧溫總體高于西面,7月東西面糧溫差值接近峰值,8月中下旬東面糧溫接近20℃。
4.2 47號倉東西面糧溫變化規(guī)律
從圖5中可以看出,1月2日~5月14日東西面糧溫基本一致,5月14日開始西面溫度逐漸高于東面,最大溫差在6月25日西面糧溫高于東面糧溫0.43℃,在8月20日西面糧溫超20℃。
圖5 47號倉東西面第5層糧溫情況
從圖6中可以看出,1月2日~3月19日東西面糧溫基本一致,3月19日開始西面溫度逐漸高于東面,最大溫差在8月27日西面糧溫高于東面糧溫0.87℃,全年東西面糧溫未超20℃。
圖6 47號倉東西面第12層糧溫情況
從圖5、圖6可以看出,上層糧溫在受到機械下行通風時,上層溫度變化幅度大于底層,分析是上層糧溫首先受到機械通風的影響,受風機影響較大,底層受機械通風影響小,糧溫變化幅度小,靜態(tài)儲藏期間上下層?xùn)|西南溫度變化基本一致,西面最高溫度與底層最高溫度差值1.76℃,上層在短時間超20℃,最高20.21℃,上層溫差值較小,底層糧溫變化總體小于上層。
4.3 43號倉、47號倉東面溫度變化規(guī)律
從圖7可以看出,43號倉東面上層糧溫在8月20日至10月29日期間超過20℃,最高溫度值21.25℃,47號倉東面上層糧溫在9月3日至9月17日期間超過20℃,最高溫度值20.21℃;在10月2日43號倉東面上層糧溫高于47號倉東面上層糧溫最大值差1.72℃;在受通風影響情況下,3月5日起47號倉東面上層糧溫高于43號倉,在5月28日開始47號倉東面糧溫低于43號倉,靜態(tài)儲藏期間一直低于43號倉,兩個倉間糧溫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
圖7 43號倉、47號倉東面第5層糧溫情況
從圖8可以看出,47號倉入倉后底層糧溫一直高于43號倉,在通風均溫均水后,3月19日底層糧溫開始低于43號倉,到10月29日47號倉底層糧溫開始高于43號倉,43號倉在9月10日至17日底層糧溫短暫超過18℃外,其余全部低于18℃,47號倉除誤差溫度外,底層糧溫全年未超18℃,43號倉、47號倉在10月8日至29日處于同溫變化期,溫度變化規(guī)律一致、溫度值一致。
圖8 43號倉、47號倉東面第12層糧溫情況
4.4 43號倉、47號倉西面溫度變化規(guī)律
從圖9可以看出,入倉到3月5日,47號倉上層西面糧溫低于43號倉,3月5日至8月6日,47號倉上層西面糧溫高于43號倉,8月7日至9月10日,兩個倉西面上層糧溫處于同一曲線,變化一致,9月11日47號倉上層西面糧溫低于43號倉,主要原因是47號倉熏蒸后散氣,冷心在散氣過程中上移,導(dǎo)致上層糧溫快速下降,8月20日兩個倉上層西面糧溫同時超過20℃。
圖9 43號倉、47號倉西面第5層糧溫情況
從圖10可以看出,入倉至2月13日,47號倉底層西面糧溫高于43號倉,43號倉開始均溫均水通風后,從2月14日至4月9日,47號倉底層西面糧溫低于43號倉,4月10日至5月21日,兩個倉糧溫基本處于同一糧溫曲線,5月22日開始47號倉底層西面糧溫高于43號倉,8月20日至10月8日,47號倉底層西面糧溫超18℃,9月24日43倉底層糧溫達18℃后下降,其余時間低于18℃。
圖10 43號倉、47號倉西面第12層糧溫情況
5.1 根據(jù)倉房位置,外墻受太陽直曬時間越長,該方向的糧溫就會越高。同一倉房,東面受太陽直曬時間越長,東面糧溫高于西面糧溫1℃~1.5℃;西面受太陽直曬時間越長,西面糧溫高于東面糧溫0.5℃~1.5℃。
5.2 同位置兩個倉,一個倉東面受太陽直曬時間長,一個倉西面受太陽直曬時間長,受東面直曬的倉東面糧溫高于未受直曬的倉東面糧溫約2℃;受西面太陽直曬的倉西面糧溫高于未受直曬的倉西面糧溫約1.2℃內(nèi)。但是受西面直曬的倉整體糧溫高于受東面直曬的整體糧溫0.8℃內(nèi)。
5.3 在盛夏通過熱量的對流、輻射、傳導(dǎo)等形式,未受太陽直曬面同樣深受熱量影響,溫度逐漸上升,與直曬面比較糧溫沒有其上升得快速和上升得多。
5.4 修建倉房應(yīng)充分考慮倉房方位,盡量東西朝向,短邊西曬。
5.5 在允許條件下,太陽直曬面可增強隔熱措施或修筑遮陽屏。
5.6 儲藏糧食期間,對倉房四周糧食勤加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扦樣判斷引發(fā)問題原因,對癥下藥,快速處理。
5.7 淺圓倉進倉,溜槽附近會形成輕雜區(qū)域,稍遠部位會形成重雜區(qū),嚴重影響保管期間的通風、熏蒸等處理,設(shè)置溜槽或布料器需要考慮東西面受太陽影響較重因素,避免儲糧安全隱患重疊加重。
5.8 建議在倉墻四周1/2處及溜槽附近設(shè)置導(dǎo)風管,利用圓筒煙囪效應(yīng)和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原理,加速外排墻壁熱量,減少糧堆溫差,杜絕糧堆結(jié)露掛壁現(xiàn)象,便于熏蒸殺蟲投藥,促進藥劑均勻,確保熏蒸徹底。
了解淺圓倉儲糧的特點和及時處理儲藏中遇到的問題,對做好淺圓倉安全儲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淺圓倉低溫儲糧的應(yīng)用時間不長,建設(shè)和管理方面欠缺經(jīng)驗,其配套設(shè)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隨著我?guī)爝\用淺圓倉儲糧技術(shù)的發(fā)展和研究的深入,對儲糧過程中技術(shù)管理和倉房配套的不斷升級,希望為今后淺圓倉安全儲糧應(yīng)用提供參考和實踐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