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培
(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湖北十堰 442000)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蓼科虎杖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或亞灌木植物,又名花斑竹、酸筒桿、川筋龍、斑杖根,常生長在海拔140~2000m[1]的山坡灌叢、山谷、路旁、田邊濕地。分布于中國湖北、陜西、甘肅、華東、華中、華南、四川等地,朝鮮、日本也有分布。截至目前,虎杖已報道過的化合物有80 余種,主要屬于二苯乙烯類、黃酮類、醌類混合物等,還有少數(shù)氨基酸、多糖、揮發(fā)油等也被報道[2]。因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擴張心腦血管,防治腦缺血,抗炎鎮(zhèn)痛,抗氧化及調節(jié)代謝等非常廣泛的藥理作用,被廣泛地應用于中醫(yī)臨床醫(yī)學。因此,近年虎杖市場需求量日漸加大,人工種植面積也逐年增加。
湖北十堰是鄂西北地區(qū)的代表,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5~16℃,年降雨量840~1150mm,年日照時數(shù)1500~2000h,無霜期225~256d。十堰南北氣候兼?zhèn)?,立體農業(yè)明顯,有多種地形地貌,海拔500m以上的山地占73%,1000m 以上的山地占42.5%。十堰市土壤多為暗棕壤和棕壤,有機質含量相對較高,通透性好,因此適合虎杖生長繁衍。十堰市的虎杖從一個野生品種逐漸馴化改良,目前在十堰的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為精準扶貧提供了產業(yè)支撐。
虎杖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粗壯,橫走。莖直立,高1~2m,粗壯,空心,有明顯的縱棱,散布小突起,無毛,散布紅色或紫紅斑點。葉片寬,呈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一般長5~12cm,寬4~9cm,基部呈楔形、截形或近圓形,頂端逐漸變尖,邊緣全緣,兩面無毛,沿葉脈有小突起;葉柄長1~2cm,有小突起。虎杖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長3~8cm,腋生;苞片呈漏斗狀,長1.5~2mm,頂端漸尖,無緣毛;花梗長2~4mm,中下部具關節(jié)?;ㄆ?~8 月,果期9~10 月。
虎杖喜愛溫暖、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是低洼的易澇地不能正常生長。虎杖的根系比較發(fā)達,耐旱力和耐寒力比較強。植株返青后枝條開始快速生長,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開始進行分枝,同時葉片展開,植株高度在開花前可達到年生長高度。
農戶繁殖虎杖時,可采用種子繁殖或根莖分根繁殖。種子繁殖較分根繁殖成株率低,但同樣株數(shù)的虎杖幼苗使用種子繁殖成本較分根繁殖少60%左右。
種子繁殖時,適宜的發(fā)芽溫度為20~30℃,其中在25℃時最適宜。繁殖時注意虎杖種子不耐儲藏,隔年的種子發(fā)芽率較當年種子低,所以在進行種子繁殖時盡量使用當年的種子。
根莖繁殖因為技術簡單易操作,且生長速度快,是目前虎杖人工栽培時的主要繁殖方法。用根莖進行分根繁殖時一般選用2 年以上的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無污染根莖作為繁殖材料,在春季返青新芽萌發(fā)前挖起母株,將根莖剪成長10cm 左右、帶有2~3 個芽的小段,按照15cm 的株距開穴,芽朝上種植育苗。
王慶等[13]報道了在5~6 月份虎杖開花前,可選擇生長健壯且無病蟲害的植株作母本材料,剪取地上粗壯主枝埋入沙土中,上覆沙土約5cm 厚,澆足水并保持土壤濕潤至萌芽齊全,約15d 生根率可達98%左右。
虎杖的栽植時間適宜選擇秋栽和春栽2 種,秋栽應于10 月中下旬進行,春栽應于3 下旬~4 月中旬進行。采取秋栽時,應在栽植時覆蓋地膜,一有助于根系對土壤養(yǎng)分的吸收,二有助于提高地溫促進生長,三可減少病蟲害及雜草的發(fā)生。
栽植時應提前將深翻土壤,撿出地里較大的石塊,每667m2施腐熟后的有機肥2000kg 作底肥,然后整平耙細。標準化建園可開廂起溝以便排水,廂寬80cm 左右,溝寬15~25cm,溝深15~20cm。栽植時順畦栽植2行,行距40cm、株距25cm 定植。栽植時要做到虎杖苗端正,根部舒展,保證芽朝上,表層覆土要松軟,厚度3~5cm。栽植后可在廂面中間開小溝施肥,肥料宜用以磷、鉀為主的復合肥,每667m2用量20kg 左右。采取秋栽方式在定植后最好加蓋一層覆蓋物,以便提高地溫,促進生長,覆蓋物待翌春天暖返青前撤下。
虎杖喜肥,可多施有機肥、磷鉀復合肥。早春萌芽前,可在畦面中間開淺溝施腐熟后的農家肥、腐熟餅肥,同時可淋施少量尿素等氮肥,667m2施農家肥2000kg、尿素等氮肥10kg 左右。
在生長季節(jié),可以適當追肥1~3 次。肥料以速效肥為主,可摻入適量微生物菌肥,追肥的用量以5kg/667m2為宜。追肥時間可在5 月上旬、6 月中旬和9月上旬。追肥時可采用放射溝施肥,也可根據(jù)天氣情況采用根部灌溉施肥,根部灌溉施肥效果更佳。
虎杖喜濕但不耐澇,澇水淹根容易引發(fā)爛根等根系病害?;⒄仍诟珊禃r根莖生長較細且分枝較多,對其產量和品質有一定影響,所以干旱時應及時澆水,保證水分供應,澆水后可及時松土保墑。雨季時要及時清理、疏通水溝,保證田間水溝排水通暢,雨止田干,溝無積水,防止?jié)n害。
以人工除草為主。在幼苗期應加強除草,植株生長到一定高度后,生長勢具有一定優(yōu)勢,可采取粗放型管理,隨時拔除田間的大型雜草即可。秋季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可割下覆蓋畦面,既增強對越冬芽的保護作用,又可在翌年起追肥作用。
為保證虎杖根莖品質,應采取物理和生物手段預防為主。在大田內插入黃板,可預防蠐螬幼蟲、蚜蟲、紅蜘蛛等食葉類害蟲為害葉片。6 月前虎杖病蟲害較少。7 月初高溫多濕,要預防根腐病和斑枯病發(fā)生,可噴施50%菌多靈或65%代森錳鋅600 倍液,預防期間可10~15d 噴1 次,發(fā)病后可5d 噴1 次,噴藥時整株都要噴到。主要蟲害有螻蛄、蠐螬,咬食根莖,在深翻后做床時可拌施磷毒殺預防。發(fā)現(xiàn)螻蛄蟲害后,可將麥麩、谷糠等煮半熟或炒香,每50kg 加40%氧化樂果乳油0.5kg 或90%敵百蟲加5kg 水調勻制成毒餌,用毒餌誘殺,這種方法對虎杖品質影響最低,防治效果也較好。
虎杖一般種植2 年以上可以收獲,隨著生長年限的增加,產量逐年增加,但一般不超過5 年,超過5 年后,根莖容易空心腐爛,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收獲時一般選擇在深秋地上莖葉停止生長時挖取,此時地下的根莖產量最高。采挖時應先清除地上部分。采挖后的根莖應及時去除頭、須、尾梢,洗凈后切片或者切段曬干。儲藏時應使用通風良好的麻袋或者編織袋貯藏,以防霉、防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