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教學目標】
能夠梳理出本文的論證思路并對此論證思路進行評價。
【任務分析】
1.教學目標的確定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的語文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的發(fā)展,和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生學習具有深刻思想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優(yōu)秀議論文可以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但是議論文的常規(guī)教學較為固化,教師通常先找出論點,再分辨論據(jù)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最后分析論證方法。此外,盡管高中生在初中時已經(jīng)接觸過議論文的一些基本文體知識,但是他們學習議論文基本上僅限于篩選出論點和論據(jù),指出論據(jù)是屬于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說出具體論證方法。學生對于作者具體論證某一觀點的思考路徑和這一思考路徑能否達到論證的預期效果并不清楚。梳理并評價文本的論證思路,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文本內容,鍛煉學生篩選、辨別信息的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思考作者在論證過程中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及其邏輯推斷的合理性,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論證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且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對整體文本和局部段落的論證思路的考查和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對結構嚴謹、思想深刻的要求,都突出了“論證思路”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秾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整體論證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層層深入,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極具戰(zhàn)斗力;文中四個小節(jié)的局部論證思路也各有特點,極具代表性;這有利于學生學習不同特點的論證思路及其作用,對于讀懂議論文和寫好議論文有重要指導作用。因此我確立了“能夠梳理出本文的論證思路并對此論證思路進行評價”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的類型
本課教學目標1中,“論證思路”屬于理解概念性知識中的規(guī)則,“‘梳理和‘評價論證思路”屬于運用、評價策略性知識?!笆崂碚撟C思路”需要學生在明確觀點的基礎上,分析作者在論證該觀點時的具體思考路徑,學生需要自主生成一種學習策略并運用這種策略來分析。“評價論證思路”需要學生找出理據(jù)對已梳理的論證思路的邏輯性、合理性等方面進行分析,這顯然也需要學生自主生成一種學習策略并運用這種策略來解決相應問題、評價相關結論。
3.學習的起點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現(xiàn)見于2019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書《選擇性必修》中冊。本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此前學生在初中學習過議論文,并對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有一定了解,如議論文的三要素,“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段論式結構等。此外學生在初三還學習過不同類型的議論文論證思路和論證結構,如在《不求甚解》《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人教版《語文》9上)中學習過“破立結合”的論證思路,在《敬業(yè)和樂業(yè)》(人教版《語文》9上)中學習過“引論—本論—結論”的論證結構、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人教版《語文》9上)中學習過“并列式”的論證結構、在《論讀書》(人教版《語文》9上)學習過“并列式和遞進式交織”的論證結構等。學生對議論文論證思路的概念有較為感性的認識,還未上升到理性邏輯的層面,他們尚不清楚文本的論證結構是作者論證思路的外化,論證結構是靜態(tài)的論證框架,而論證思路是動態(tài)的邏輯思考過程。同時他們對論證方式和具體的論證方法等概念理解不清,有所混淆。
4.使能目標的分析
⑴目標1的使能目標:①能夠理解論證思路的概念。②能夠梳理本文的整體論證思路,并評價該論證思路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合理性。③能夠梳理本文四小節(jié)的局部論證思路,并評價該論證思路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合理性。
目標1的這三個使能目標之間可以處理為先后關系。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目標1。
2.教學難點:目標1。
3.教學時間:2課時
4.預習活動:瀏覽全文及注釋,了解作品內容和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過程。閱讀教師提供的議論文理論知識,尤其是涉及到的論證思路、論證邏輯、論證方式、論證方法等方面的概念知識。預做課內研讀練習,思考并完成教師布置的活動任務。
【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情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回憶舊知,用例規(guī)法與新知建立連接,明確教學目標的核心關鍵詞“論證思路”的概念。
導入語:在初三同學們學習過不少議論文,你們還記得嗎?(學生回答)
提示:《不求甚解》《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敬業(yè)和樂業(yè)》《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論讀書》等。
師:初中生中流傳著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我想大家對周樹人寫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應該印象更深刻一些吧。作者在文章開頭首先擺出了敵論據(jù)“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希望國聯(lián),現(xiàn)在求神拜佛”,得出敵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然后批駁敵論據(jù),只有“他信力”和“自欺力”。接下來提出己方觀點“我們有并不失去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然后羅列古今證據(jù)加以證明。指出中國自古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最后得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看地底下。魯迅在這篇文章論證觀點時展現(xiàn)出來的先破后立、破立結合的思考路徑就是我們所說的“論證思路”,簡而言之,就是論證的次序,先論證什么,再論證什么。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選擇性必修》中冊里的一篇議論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將重點研究本文的“論證思路”,希望在本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能夠梳理評價本文的論證思路。
PPT展示學習目標及論證思路的概念:
能夠梳理出本文的論證思路并對此論證思路進行評價。
論證思路:證明或闡釋某種論點或觀點的思考路徑。
二、研究探索
(一)梳理、評價整體論證思路——遞進式論證
1.問題:本文約有6250字,我們初讀這篇長文,想要快速梳理出本文的整體論證思路,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
提示:抓住文章的大標題和四個章節(jié)的小標題,標題即論點。
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標題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②開頭第一段提出了檢驗真理標準的問題,總說論證檢驗真理的標準的現(xiàn)實必要性,闡明了寫作的針對性,深入批判四人幫,撥亂反正。然后按照四個小標題分四個部分展開論述。
③第一部分,論證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確立并論證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確性。第二部分,駁斥社會中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錯誤看法,指出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非削弱或拋棄理論的指導作用,而是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踐,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第三部分,論證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這既是論點也是論據(jù),用革命導師的實踐活動來進一步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舉了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用實踐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的理論的權威事例,指導我們如何去做。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結論部分,論證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作者從變化發(fā)展的辯證角度去看理論和實踐,得出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新的實踐的檢驗的結論。呼吁我們要敢于批駁“四人幫”的謬論,立足現(xiàn)實,不斷研究新實踐中的新問題。
2.問題:大家覺得這四個小標題的內容能調換位置嗎?為什么?
提示:快速通讀全文,思考各小節(jié)論點之間的關聯(lián)性。
不能調換位置。第一小節(jié)立論,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從科學領域和社會領域論證該觀點的正確性;立論的章節(jié)必須放在最前面。第二小節(jié)駁斥社會中的主要反對觀點,說明理論雖然有指導實踐的作用,但是理論能否正確指導實踐、怎樣正確指導實踐,都需要實踐檢驗,論證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理論的指導作用”和“實踐的檢驗作用”二者并不矛盾,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正確性。前兩節(jié)都論證了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觀點為真,聯(lián)系緊密,不可分割。第三節(jié)論證了“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舉了革命導師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典型事例,告訴讀者普通人也應該學習革命導師去踐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這一小節(jié)的內容既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中心論點的論據(jù),也解決了我們要怎么做的問題。第四節(jié)從辯證的角度,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理論和實踐,論證了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一方面更好地證明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實踐,同時也解決了面對理論和實踐的新變化,我們該怎么做的問題。第四節(jié)在“怎么做”這個層面上,是對第三節(jié)的深化。四個小節(jié)從不同角度對中心論點層層深入進行論證,也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認知邏輯層層遞進,邏輯嚴密,論證合理,不可調換。
過渡語:整體論證思路同學們已經(jīng)把握,接下來我們來研究局部四個小節(jié)的論證思路。
(二)梳理、評價局部論證思路——第一節(jié):演歸立論
1.問題:在四個小標題中,顯然第一個小標題的內容在立論,作者是如何確立這個論點的呢?
我們用思維導圖來還原作者的論證思路。
學生1展示思維導圖,陳述論證思路。
提示:區(qū)分觀點和材料,明確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明確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抓住段落首尾的概括性句子。抓住能夠反映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和限定性詞語。
作者先引用經(jīng)典理論文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觀點論證“一個理論,是否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第2段)。再引用毛澤東的觀點論證“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第3段)。緊接著運用科學領域的兩個事例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為真理(第4段),論證“只有實踐,才能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為了使論證嚴密有力,作者又運用社會領域馬克思主義被承認為真理(第5段)、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第6段)和中國革命實踐的具體事例(第7段)進一步證明“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千百萬人民的社會實踐”。
2.問題:作者論證這個觀點的思考過程能說服你嗎?
提示:緊扣論點之間的關系是否合理,道理能否支撐論點,事實論據(jù)是否充足合理,分析論證的合理性和邏輯性。
教師用PPT展示論證思路的思維導圖。
通過思維導圖中第3段論點中的關聯(lián)詞語和限定詞分析,明確各論點之間的并列關系。作者從不同角度反復論證同一個觀點,火力集中,論證密度高,強度大,具有說服力。
通過思維導圖分析道理能否支撐論點。第3段先說檢驗真理的標準要具備什么特點,“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及其規(guī)律的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贝颂幘o扣“因為”和“因此”這兩個關聯(lián)詞,得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是客觀領域里的結論。同時,“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边@兩個特點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備的特性。實踐是客觀領域中的,同時也具備將主客觀聯(lián)系起來的特點,實踐滿足“檢驗真理標準”的兩個特點。于是作者得出結論: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里立論所用到的論證方式是演繹論證中經(jīng)典的“三段論”,這是一種從一般到個別的原理,這種論證方式屬于必然性論證,論證強度高,說服力極強。(點撥:緊扣句群中的關聯(lián)詞語“因為”“因此”和限定詞“必須”分析演繹論證,理解演繹論證中經(jīng)典的“三段論”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通過思維導圖分析事實論據(jù)是否充分、合理。作者在第4段舉了科學領域中的兩個實例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增強邏輯的嚴密性和論證的合理性,作者在5、6、7三段還舉了社會學領域中的三個實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和國際共運史、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具體事例,從不同領域、不同國家去安排事例,擴大了舉例的類型和范疇。此處采用了歸納論證中的舉例論證法,歸納論證就是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過程,屬于或然性論證,論證強度低,說服力較弱。但是作者擴大了事實論據(jù)分布的范圍,增強了舉例的說服力。(點撥:明確歸納論證的不確定性,學習作者通過擴大事實論據(jù)的分布范圍增強歸納論證的邏輯嚴密性,提升說服力度)
小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寫的,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它的目的在于如何從根本上批判“四人幫”,以推動撥亂反正,因此具有極強的戰(zhàn)斗力。這種戰(zhàn)斗力的根源在于本文的論證思路的合理性和邏輯性。今天我們梳理、評價了本文的整體論證思路和第一節(jié)的局部論證思路。我們學習了遞進式、并列式、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相結合的三個不同特點的論證思路。希望同學們可以活學活用,用以指導自己的閱讀、寫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三、板書設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
整體(遞進式)
論證思路
局部(演歸式、并列式)
四、作業(yè)布置
1.完成課內研讀練習題。
第二課時
一、問題導入
問題:文中哪一節(jié)內容主要采用的是歸納論證方式中的舉例論證法?
預設:第3節(jié)。
過渡語:接下來我們跨過第二節(jié),先來梳理和評價第三節(jié)的論證思路。有請第三組的同學展示自己梳理的論證思路。
二、研究探索
(一)梳理、評價局部論證思路——第三節(jié):歸納舉例
1.學生2展示思維導圖,陳述論證思路。
提示:本節(jié)作者主要運用經(jīng)典理論文獻和典型事例來論證。作者在14段開頭先指明“革命導師們不僅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親自作出了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論的光輝榜樣”的觀點,然后用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產(chǎn)黨宣言的例子去證明這個觀點。接下來作者在第15段指出革命領袖“一貫嚴格要求不斷用革命實踐來檢驗自己提出的理論和路線”的觀點,然后用毛主席在編輯《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時多次寫按語的事例證明這一觀點。最后得出結論:革命導師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辯證唯物主義立場,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fā)展,永葆其青春。
2.問題:作者這樣論證能站得住腳嗎?
提示:歸納論證中的舉例論證法,屬于或然性論證,論證強度低,說服力弱。但是作者選擇的是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用實踐去檢驗一切理論包括自己理論”的權威人物——中外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和毛澤東的典型事例。通過權威人物的典型事例,極大地增強了說服力的同時,也在引導我們思考應該如何去做。革命導師都這樣做了,我們普通人更應該這樣去做。(點撥:明確歸納論證可以通過增強事實論據(jù)的典型性來增強說服力)
過渡語:革命導師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踐行了這一真理。但是社會上的人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觀點的看法都如此嗎?
學生回答(預設):不是。
師:他們的看法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預設):“有些同志擔心,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會削弱理論的意義?!薄坝行┩菊f,我們批判修正主義,難道不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去衡量,從而證明修正主義是錯誤的嗎?”四人幫的“唯心論和先驗論”。
(二)梳理、歸納局部論證思路——第二節(jié):破立結合
1.問題:面對不同的聲音,作者在第二節(jié)如何具體論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觀點的呢?下面請第二組的同學展示自己梳理的論證思路。
學生3展示思維導圖,陳述論證思路。
提示:作者在第8段辯證地論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會削弱理論的意義”,因為這一點對于澄清被“四人幫”搞得非?;靵y的理論問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作者在第9段先指出“‘四人幫出于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種種唯心論的先驗論,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而立起靶子,進行批判,證明其錯誤性。(破敵方觀點)然后作者在第10段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經(jīng)過實踐檢驗了的客觀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實踐經(jīng)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并用來指導實踐。正因為這樣,我們要非常重視革命理論?!眮矸穸ā跋魅趵碚撘饬x”的看法。然后作者明確自己的觀點“理論到底是不是正確地知道了實踐以及怎樣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一點也離不開實踐的檢驗”。(破敵方觀點,立己方觀點)進而在第11段指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要把它們作為武器,批判修正主義,但是用這些原理去批判修正主義,仍然不能離開當前的實踐。作者以此來回應第二類人的看法。(破敵方觀點,立己方觀點)然后作者在第12段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理論和實踐都在不斷發(fā)展,我們要用實踐來檢驗新的理論。(立己方觀點)最后在13段重申堅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立己方觀點)
2.問題:這樣的論證達到了說服別人的預期效果嗎?
提示:通過反駁對方的觀點,確立己方觀點的正確性。作者針鋒相對地指出了錯誤觀點的虛假性,充滿了說服力。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先破后立,邊破邊立,破立結合。反駁“四人幫”的觀點時,羅列了豐富的不合道德、有礙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象,直接用事實揭示他們是政治騙子。反駁第一、二類人的觀點時,采用了辯證思維方式,指出“理論”如果是“真理”可以接受實踐的檢驗,如果不是,又可以證偽;因為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所以要重視理論,但是理論是否正確地指導了實踐,怎樣才能正確地指導實踐都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批判修正主義需要原理,但是也要結合實踐去批判,才有說服力。
過渡語:除了第二節(jié)具有辯證思維,第四節(jié)也散發(fā)著“辯證分析”的萬丈光芒。下面有請第四組的同學來分享他梳理的第四節(jié)“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的論證思路。
(三)梳理、評價局部論證思路——第四節(jié):辯證分析
學生4展示思維導圖,陳述論證思路。
提示:作者在第四節(jié)集中論證“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一觀點,首先在第17段提出要從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實踐標準的觀點,因為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實踐標準既具有絕對性,又具有相對性。然后引用列寧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然后在第18、19段用毛澤東的相關觀點證明任何理論都要由實踐來檢驗,并且要不斷修正,進而批判林彪、“四人幫”的相關謬論。最后,在第20段基于新的歷史時期的新任務、新要求,呼吁全黨和全國人民:我們要有共產(chǎn)黨人的責任心和膽略,勇于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現(xiàn)實的確切事實,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
1.你覺得這一節(jié)論證中哪里最能體現(xiàn)辯證思維?為什么?
提示:17和18段。這兩段中大量采用《實踐論》《列寧選集》這些經(jīng)典著作,和革命領袖列寧和毛澤東的看法,極易陷入“經(jīng)典不容置疑”的陷阱,但是作者的論證極具辯證思維。第四節(jié)的論點是“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這里的“任何”強調所有的理論、一切的理論,“不斷”強調了要運用變化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問題。作者認為“實踐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它既具有絕對的意義,又具有相對的意義。就一切思想和理論都必須由實踐來檢驗這一點講,它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就實踐在它發(fā)展的一定階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無條件地完全證實或完全駁倒一切思想和理論這一點來講,它又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但是,今天的實踐回答不了的問題,以后的實踐終究會回答它,就這點來講,它又是絕對的?!薄稗q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辯證統(tǒng)一的觀點,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論必須無例外地、永遠地、不斷地接受實踐的檢驗的觀點,也就是真理發(fā)展的觀點。任何思想、理論,即使是已經(jīng)在一定的實踐階段上證明為真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實踐的檢驗而得到補充、豐富或者糾正?!边@些論證都是辯證思維的產(chǎn)物,更好地證明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實踐。使得論證邏輯嚴密,層層深入,充滿思辨性。
小結:今天通過從局部3個小節(jié)的論證思路的梳理和評價,我們學習到了歸納舉例、破立結合、辯證分析這三個不同特點的論證思路。希望同學們可以通過這篇議論文論證思路的學習,不僅了解本文的歷史背景,《認識論》《實踐論》的相關知識,更要學習思維的科學性和論證的邏輯性,感受思辨的力量,體會理性探索的精神,用以指導自己的閱讀、寫作和現(xiàn)實生活。
三、板書設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
歸納舉例
局部論證思路 破立結合
辯證分析
四、作業(yè)布置
1.閱讀毛澤東的《論刻苦讀書》,梳理、評價該文的論證思路。
2.從今天學習到的兩種類型的論證思路中,自選一類論證思路,同樣以《論刻苦讀書》為題,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議論文。要求:論證思路清晰合理,邏輯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