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簡稱“省四幼”)始建于1985年3月1日,是河北省第一批“省級示范園”。該園秉承“品味幸福多彩綻放”的辦園宗旨,遵循“以愛為魂、以實為本、感受幸?!钡暮诵睦砟?,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讓兒童在體驗中成長,守護兒童幸福童年。這是一片浸潤著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四葉草園地,充滿愛心、充滿健康、充滿向往,并時刻散發(fā)著“自主、探究、合作”的幸福。
“這里走出幸福的人,讓每一個兒童都能擁有幸福的體驗”是省四幼的追求,也是教學園長蘇書巧的職業(yè)愿景。
自1996年參加工作,蘇書巧一直在省直機關幼兒園工作,從石家莊幼師學校畢業(yè)到碩士進修完成,從教師崗位到成為幼兒園的掌舵者,她從未停止自身學習的腳步,也見證了園所堅實邁出的每一步。
蘇書巧時常對老師們說的一句話是:“作為教育者,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在哪兒?!?/p>
曾看過的一篇文章給她極大的觸動:一個專業(yè)的幼教團隊進入一所鄉(xiāng)鎮(zhèn)小學附屬幼兒園參觀,在幼兒園里,他們發(fā)現(xiàn)整個環(huán)境布置都是高高在上的——各式各樣的名言警句和手工作品都貼得高高的。于是幼教團隊的負責人就問幼兒園的老師:“你們的孩子在哪兒?”這位老師回答:“孩子們在午睡?!?/p>
蘇書巧用這個故事不斷地提醒自己和身邊人,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哪兒,孩子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知規(guī)律、興趣需求和原有經(jīng)驗在哪兒……了解孩子,是培養(yǎng)孩子的首要條件。
幼兒教育絕不是灌輸,而是陪伴和引領,是支持孩子的自我成長。在和孩子相處時,蘇書巧提出了一個做“四邊人”的教學理念,要求老師把孩子放在課程的中央,和孩子的互動做到——想在孩子前邊,站在孩子旁邊,走在孩子后邊,藏在孩子里邊。
幼兒的成長是一個靜待花開的過程,年輕教師同樣如此,從最初的無所適從到漸漸變得游刃有余,那也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年輕的教師需要去摸索、去體會、去共情。
省四幼里曾經(jīng)有一個特殊又棘手的小男孩。這個孩子每天在學校里總是哭,和老師沒辦法溝通,讓他吃飯、喝水、午睡、做游戲,他總是嘟嘟囔囔地說:“你聽,櫥子里吱嘎吱嘎的聲音。露娜什么時候來接吱嘎吱嘎回家……”年輕的老師一頭霧水,起初并不明白孩子在說什么??捎幸惶煸缟?,孩子剛走進幼兒園,老師在抱著他的時候,孩子又提起了“露娜”和“吱嘎吱嘎”,那一瞬間,老師忽然像得到了某種感應,對孩子說:“貝塔已經(jīng)告訴露娜了,她下午放學會第一個來接吱嘎吱嘎的。”再之后,這個男孩就好像跟老師有了心靈上的溝通,能夠較好地融入班級。其實孩子是把自己放進了一個繪本故事里,把自己當作吱嘎吱嘎,而露娜就是他的媽媽。那老師呢,也嘗試著把自己裝進了故事里,走進了孩子的世界,有了孩子的視角,也就實現(xiàn)了溝通。
每一年新生入園的家長會上,蘇書巧總會問家長:“你們會質(zhì)疑除了吃得好和玩得開心,公立幼兒園究竟能讓孩子學到什么嗎?”這時,總會響起“刷啦啦”的舉手聲??傻搅巳旰螽厴I(yè)之際,同樣的一批家長,同樣問題,卻能獲得不一樣的答案。
公立幼兒園的孩子能學到什么?蘇書巧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回答了這個問題。幼兒園不僅僅是教授孩子知識和技能,也不僅僅是為未來的中小學學習做準備,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情緒情感,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與人相處、共同生活的能力。
蘇書巧
河北省省直機關第四幼兒園教學園長;教育學碩士,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和河北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客座教授;著有《幼兒園體驗式主題課程》,主持省級和國家級多項幼兒園課程、繪本閱讀相關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