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奎,李 浩,萬志強
(中國水電四局(蘭州)機械裝備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730000)
臨時安裝支架(以下簡稱支架)是在鋼箱梁橋梁安裝時受壓的主體部分,在支架設計過程中要選擇合適型號的材料。當使用的材料強度過低時,會影響支架的整體使用安全性,當使用的材料強度過高時,又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在對材料選型后要用到有限元軟件ANSYS對支架結構做強度分析,這樣可以在保證結構安全性的前提下,減少經濟浪費。
支架的受力情況相對較為簡單,所受載荷主要有上部支撐的鋼箱梁產生的壓力,以及支架受到的風載等。以上因素會導致支架變形,當支架結構強度不足以滿足使用要求時,甚至會有支架發(fā)生斷裂的危險。因此,在材料選型后對支架進行強度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次利用有限元軟件ANSYS對某項目的鋼橋支架進行分析,分析所選的材料是否合適,同時對應力集中的部位進行結構優(yōu)化,避免危險事故的發(fā)生。
ANSYS解決問題的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有限元分析流程圖
支架的材料為I30a型鋼、Φ325×8mm鋼管和[12槽鋼,材質均為Q235,材料性能數(shù)據(jù)及設計強度指標見表1。
表1 材料性能數(shù)據(jù)及設計強度指標
剛度:根據(jù)《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3650-2020)的規(guī)定,支架受載后彈性撓度不超過相應結構設計跨度的L/400。該支架最大L=3.3m,因此撓度控制指標為不超過8.3mm。
柱頂位移:根據(jù)《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2017)附錄B.2的規(guī)定,風載荷作用下柱頂水平位移允許值不超過H/400。該支架高度約12m,因此柱頂水平位移控制指標為不超過30mm。
支架一般由鋼管、型鋼和鋼板等材料組成。支架的結構類似塔式起重機的塔身。塔式起重機的塔身由若干個標準節(jié)采用螺栓連接的方式構成。支架也可以看作由許多個標準節(jié)組成,支架標準節(jié)與塔身標準節(jié)最大的區(qū)別是支架是一體的,各標準節(jié)之間非螺栓連接,不能拆卸。
支架的每一個標準節(jié)具有相同的拓撲形狀、幾何尺寸和截面類型。支架由豎向立柱和斜腹桿組成,立柱主要承擔豎向載荷,斜腹桿則配合立柱受力。
2.2.1 幾何數(shù)據(jù)
本文支架的幾何數(shù)據(jù)如下:支架外部4根立柱之間的橫向距離是3300mm,縱向距離是2000mm,兩層水平桿之間的高度為3000mm,立柱上下兩端突出短節(jié)的長度為500mm。立柱和水平桿的材料為Φ325×8mm鋼管,腹桿材料為[12槽鋼,支架最上方的水平桿為I30a型鋼。直角坐標系原點取在最下端水平面內4根立柱的對稱點上,x軸向左,y軸向上,z軸向前。從上向下依次在桿件相交位置設置節(jié)點。
2.2.2 進入ANSYS
程序→ANSYS19.2→Ansys→File→change directory選擇所設路徑(已建好的文件夾)File→changejobname→enter new jobname:beam→Run。
2.2.3 設置計算類型
ANSYS Main Menu:Preferences→select Structural(結構分析)→OK。
2.2.4 選擇單元類型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Add...→select Beam 2 node 188→OK(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Close(the Element Type window)。
2.2.5 定義材料參數(shù)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al→Linear(線性)→Elastic(彈性)→Isotropic(各向同性)→input EX:2.03e11,PRXY:0.3→OK。
2.2.6 定義截面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Sections(截面)→Beam→Common Sections→在Sub-Type下拉框里定義I30a型鋼、Φ325×8mm鋼管和[12槽鋼三種材料的截面。
2.2.7 生成幾何模型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In Active CS→分別依次輸入各個關健點的坐標。
ANSYS 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lines→依次連接各個關鍵點,生成支架模型(見圖2)。
圖2 支架模型
2.3.1 鋼梁分段吊裝重量
單幅梁段重量約149.543t,由兩組支架的各自一半結構承擔總重量,為簡化計算,計算時將該段鋼梁組合總重量加載到一組支架的頂部。
2.3.2 結構強度計算
鋼梁總重:149.543t(1495.43kN)。
施工荷載:Q1=1.0kN/m2×4.1m×25.7m×3=316kN。
2.3.3 風荷載計算
基本風壓:ω0=0.45kN/m2(北京地區(qū),取n=50)。
地面粗糙度類別為B類,支架高度H=12m。
風荷載近似按階梯形分布,將其簡化為作用在支架節(jié)點上的節(jié)點荷載。
作用在支架頂部節(jié)點處的集中風荷載標準值:
式中:ωk-風荷載標準值(kN/m2);βz-高度z處的風振系數(shù),結構高度H=12m<30m,故取βz=1.0;μs-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取μs=1.3;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shù)(地面粗糙度類別為B類),取μz=1.23×0.85≈1.05;ω0-基本風壓(kN/m2)。
∴風荷載標準值:ωk=1.0×1.3×1.05×0.45=0.614kN/m2。
鋼梁端頭面迎風面積:A=42m2。
∴風荷載:Q2=ωk×A=0.614×42=26kN。
2.3.4 支架承重荷載
考慮安全系數(shù)1.2,支架承重荷載:F=1.2×(G+Q1)=1.2×(1495.43+316)=2173.72kN。
采用三維有限元彈性應力計算軟件方法。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
取整個支架為研究對象,為每個單元定義相對應的截面,采用BEAM188單元劃分網格。X、Z為水平面,Y為支架高度方向。對支架的12個支腿處施加位移約束,對支架頂部施加承重載荷和風載荷。
由圖3可知,支架最大組合變形為1.3mm,剛度滿足要求。
圖3 支架變形圖
由圖4可知,支架最大支反力:Fymax=0.20313E+006N。
圖4 支反力表格
由圖5可知,支架組合最大應力為31.7Mpa,已知Q235鋼材的設計許用應力為215MPa,滿足要求。
圖5 屈服應力分布圖
從結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次設計的支架能夠滿足鋼箱梁橋梁的安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