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冬麥區(qū)土壤墑情總體適宜,局地表墑不足,苗情總體好于去年同期。據(jù)氣象預測,春耕春管期間華北、西北等地降水偏少,春旱可能發(fā)生。各地要從春季田管開始,立足麥田土壤墑情和小麥苗情,搞好測墑灌溉指導。
華北冬麥區(qū)水資源匱乏,地下水超采嚴重,宜兼顧節(jié)水壓采,趁早施策、精準灌溉。墑情適宜的麥田,在起身拔節(jié)期澆好春灌第1 水,若后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不低于65%,可不灌溉;部分墑情不足、苗情較弱的麥田,宜在返青后起身前灌第1 水,拔節(jié)期灌第2 水,同時追肥,促弱轉壯。灌漿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應及時補灌,采取小水細灌,避免大水漫灌引起后期倒伏。5月下旬至6 月上旬可能出現(xiàn)“干熱風”天氣,有噴灌條件可提前噴水10 立方米/畝,補水降溫。
本區(qū)域主要為井灌區(qū),可采取以下節(jié)水灌溉措施:一是軟管輸水小畦灌,一般麥田畦寬5-7米,長7-9 米,面積40-60 平方米時選用,每次灌水量約50 立方米/畝。二是微噴灌,選擇微噴帶噴幅為3-4m,或采用大型噴灌機進行低壓微噴,每次灌水量15-20 立方米/畝。三是噴灌,采用移動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噴灌設備,每水總灌水量約30 立方米/畝。微灌和噴灌可少量多次實施,結合灌水進行追肥。氣溫偏低時可施用含銨態(tài)氮的速效肥料或尿素硝酸銨溶液等肥料,每畝施用純氮5-6 千克。
因水資源條件好,本區(qū)域應分類施策,實現(xiàn)水肥耦合。一、二類苗麥田推遲至拔節(jié)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灌溉,減少無效分蘗,構建高效群體;三類苗麥田開春后要及早中耕劃鋤、提溫保墑,返青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灌第1 水,拔節(jié)—孕穗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70%時灌第2 水。灌漿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應及時補灌。小麥灌漿期可能出現(xiàn)“干熱風”天氣,有噴灌條件可提前噴水10 立方米/畝,補水降溫。
本區(qū)域主要為井灌區(qū)和渠灌區(qū),可采用以下節(jié)水措施:一是小畦或窄畦灌溉,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約50 立方米/畝。窄畦灌溉每次灌水量約70 立方米/畝,苗情好的麥田灌水量可降低20%,其中畦長小于70 米的田塊,采用大流量澆“跑馬水”,畦長大于70 米的地塊,采用間歇波涌灌溉。二是軟管澆灌,采用輸水軟管將井水引至田間進行拖管澆灌,每次灌水量約40 立方米/畝,苗情較好地塊可酌情減少灌水量。三是噴灌,采用移動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噴灌設備,每水總灌水量20-30 立方米/畝,可結合水肥一體化,按照少量多次原則追施尿素5-10 千克/畝。
西北麥區(qū)水資源匱乏,水澆地以“節(jié)”為主,其中稠旺苗和一類苗麥田在起身期噴施化控調節(jié)劑,控制麥苗旺長,拔節(jié)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進行灌溉;二類苗麥田在返青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灌溉,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3-4 千克;三類苗在起身初期和拔節(jié)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55%時各灌溉1次,結合灌水畝追施尿素5-6 千克。春季旱情嚴重的麥田,應盡快灌溉,孕穗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的麥田,需及時灌溉。旱地以“蓄”為主,春后應及早鎮(zhèn)壓劃鋤,保墑提溫,趁墑追肥,促弱轉壯。對晚播弱苗田和底肥不足麥田,畝追施尿素4-6 千克;對未施底肥的麥田,畝追施尿素8-10千克,配施適量磷酸二銨。
本區(qū)域可采取以下節(jié)水灌溉措施:一是短(窄)畦灌溉,每次灌水量50-60 立方米/畝。二是軟管輸水畦灌,每次灌水量30-40 立方米/畝。三是噴灌,采用移動式、固定式、地埋式等噴灌設備,每水總灌水量20-30 立方米/畝,結合水肥一體化,少量多次追施尿素5-6 千克/畝。
因水資源豐富,小麥返青至拔節(jié)期通常不需灌溉,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xù)低于65%時應及時灌溉。揚花灌漿期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5%時,灌溉1 次,灌水量不超過50 立方米/畝。麥田出現(xiàn)漬澇時,應及時清溝理渠、疏通田內外溝系。
本區(qū)域可采取以下節(jié)水灌溉措施:一是軟管輸水(小白龍)+小畦灌溉,每次灌水量不超過50 立方米/畝。二是有條件的地區(qū)采用低壓噴灌帶、移動式噴灌、固定式噴灌等,結合水肥一體化,按少量多次原則追肥,每水總灌水量20-30 立方米/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