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夢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的課堂正面臨從被動學習向能動學習的轉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主動參與課堂并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方式更加符合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本文作者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劃力、思考力、探究力、反思力等真實學力,并獲得一定成效,為構建高效課堂積累了實踐經驗。
關鍵詞:能動學習;真實學力;信息技術;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1)23-0043-03
● 前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雙減”實施的背景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主動個性化學習的青少年成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關注的重點。信息技術具有基礎性、工具性和應用型等多種功能,信息技術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熟練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立足于信息技術課程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應該來源于真實的情境,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筆者在教學實踐探索中發(fā)現,定位于培養(yǎng)學生真實學力的信息技術課堂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被動學習的課堂轉換為能動學習的課堂,構建出更為合理、高效的課堂教學范型。真實學力是學生從現有的經驗出發(fā),通過自我構建、實踐經驗、反思提升,使規(guī)劃力、思考力、探究力、反思力等得到有效的鍛煉。[1]真實學力的培養(yǎng)在真實性學習情境中進行,真實性學習強調教學應該為真實而學、為真實而教,相應地就應該在真實中學、在真實中教。教師關注的是“學生學會了什么”,而不是“我教給了學生什么”。[2]真實學力的培養(yǎng)除了需要依托真實的學習情境外,還應該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構建能動學習的良好狀態(tài)。能動學習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體現了“雙減”政策下教育的訴求,在能動學習的觀念中,學習不是教師單向地傳遞知識的互動,而是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或者接受教師指導的學生之間交互作用,探究有效知識,作為掌握學習者的方法所建構起來的活動。[3]
● 教學實踐探索
1.學習內容簡介
WPS演示文稿的設計與制作是七年級信息技術下冊第五章設計與制作演示文稿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第五章的綜合任務是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制作一個演示文稿,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筆者聚焦于WPS演示文稿中動畫設計這一課時,開展基于真實學力的能動學習課堂。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進行WPS演示文稿的動畫設計,制作過程中會綜合應用到自定義動畫播放順序、播放速度、觸發(fā)途徑、圖片疊放層次等一系列知識與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小學階段和本節(jié)課的前半部分都有儲備,所以它考驗的是學生基于真實學習情境主動搭建自我知識與技能體系的能力。
2.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境是生活垃圾分類,它與每個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本節(jié)課共設計四個難度逐漸遞增的學習任務進階,既為學生保留自主學習的空間,也為他們提供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機會。
3.學習任務進階
認識新朋友:為垃圾分類志愿者設計出場和入場方式。要求學生嘗試應用WPS演示文稿自定義動畫的進入、強調和退出功能完成任務,旨在喚起學生對小學階段知識與技能的回憶,用已有的技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增強學習自信心。值得關注的是,垃圾分類志愿者的角色貫穿整個課堂,它作為課堂中的一個虛擬角色有多重作用:發(fā)布任務、烘托課堂活潑靈動的氛圍、被同學用作綜合拓展的人物素材、潛移默化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意識等。
通過考驗:在志愿者的提示下,將四種垃圾移動到相應分類區(qū)域。本環(huán)節(jié)教師會展示志愿者制作的動畫效果,引導學生初步嘗試利用WPS演示文稿的自定義動畫設計對象的直線動作路徑。同時,此進階任務涉及不同元素的動畫播放順序的調整,為之后綜合拓展關卡做知識儲備。
模擬情境:設計志愿者將垃圾依次分類扔進垃圾桶的過程。真實學力需要有真實情境的遷移應用,此任務就是讓學生將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應用到信息技術課堂中?,F實生活中拋出物體到達水平方向的某一位置時,物體呈現拋物線狀運動,因此,需要學生遷移上個任務的知識與技能,使用WPS演示文稿的自定義動畫設計對象的曲線動作路徑。
環(huán)衛(wèi)達人:閱讀文字描述,選擇相應素材完成垃圾的分類回收。呈現的文字為:“一輛垃圾車駛入畫面,將幾個分類垃圾袋依次裝車,然后緩緩開走……當然,這中間也許還有其他細節(jié)?!睘閷W生提供可選擇的豐富素材,要求其發(fā)揮創(chuàng)意,綜合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作自己的動畫效果。
4.教學片段
片段一:“環(huán)衛(wèi)達人”任務導入中
師:老師看到同學們已經會對垃圾進行正確分類,但分類之后就結束了嗎?
生1:不,要丟到指定的大件垃圾中,會有垃圾車把它們收走的。
生2:不同的垃圾要被運送到不同的地方進行處理,如可回收物會運輸到再生資源企業(yè)進行分揀和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
師:非常正確。雖然我們還沒有機會接觸工廠處理垃圾的過程,但我相信同學們都見過垃圾車裝載垃圾的場景,可以描述一下嗎?
生1:垃圾車開到垃圾桶那里,然后將垃圾放進去再開走。
生2:垃圾車一般是倒車過去的,用叉子將垃圾桶翻轉,將垃圾倒進去。
師:不錯,觀察得很仔細!是完全不需要環(huán)衛(wèi)工人嗎?
生1:不是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會在一旁協(xié)助,處理一些不小心掉落的垃圾,也指揮車子移動。
師:你們頭腦中是否有畫面了呢?這個畫面能不能用今天學到的WPS演示文稿自定義動畫情境再現呢?(學生回答)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備用素材,你們也可以自行搜索素材,完成垃圾車運送垃圾的場景動畫,展現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亮點,調試至能夠流暢的播放。(出示任務的文字描述,發(fā)放素材至學生終端)
片段二:“環(huán)衛(wèi)達人”環(huán)節(jié)作品制作答疑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遇到的困難,大家能不能幫忙解決?(播放動畫)他的黑色垃圾袋很順利地裝進了垃圾車中,接下來垃圾車要開走了,可是,為什么垃圾還在呢?
生:垃圾袋裝進垃圾車中只是因為圖片疊放層次讓我們以為它裝入了垃圾車中,為了避免穿幫,也要制作垃圾袋的退出動畫。
師:正確!那是需要在車開走之前做退出動畫,還是在開走之后做退出動畫呢?
生:在車開走之前,這樣就不會被發(fā)現了。
師:好的,如果你也遇到這個問題,請修改,一會兒展示你們的作品。
5.作品展示與評價
學生的作品展示是能動學習課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投入學習后的創(chuàng)意成果,很期待被其他同伴看到。引導學生進行能動學習的課堂作品的一個特點是,每一個作品都有學生獨特的處理方式,沒有兩個作品是完全相同的。本課例采用兩種展示與評價方式:一是學生將作品原件上傳至易加互動平臺“我的作業(yè)”欄中,在此平臺上,學生上傳自己的作業(yè)后,即擁有了觀看和評價其他同伴作品的權限,可以給同伴評星和評論。二是在課堂結尾進行優(yōu)秀作品的展示,被共同欣賞的作品給作者帶來的自豪感尤其強烈。
● 案例反思
基于真實學力的信息技術課堂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課堂,雖不能完全否定教師的知識講解、技能傳授等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但是需要將課堂的升華重點放在學生能動學習方式的構建上,讓學生角度的“被動課堂”變?yōu)閷W生樂學的“能動課堂”。筆者基于以上課堂實踐,產生了幾點思考。
1.真實性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進行課堂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時,要選擇反映真實生活情境的學習內容,并引導學生積極應對真實生活情境中的問題。如果課堂實踐與生活實用技能密切相關,學生會對學習主題更感興趣,也會更有動機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樣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也增強了解決未來實際問題的能力。
2.互動性課堂模式的構建
真實學力的培養(yǎng)除了依托真實性學習的現實情境,還應以互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導。課堂的互動性體現在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進行認知和實踐探索、主動體驗并和同伴分享、主動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體現了課堂互動的層次深淺:首先,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課堂,這是最基本的能動學習體現;其次,在獲得一定學習成果后,學生愿意與同伴分享,這既是對自我學習的認可,也是一種外顯品格的鍛煉;最后,學生主動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這是高階思維能力習得的體現。
3.生成性課堂的呈現
課堂是靈活多變的,它不僅是教師提前預設出的各種任務及完成程度,更是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時所呈現出的動態(tài)驚喜的模樣。在真實教學情境中,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課堂會隨著教學進度的展開產生超出教學預設的內容,產生一個動態(tài)、生成性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可開拓學生的思維,呈現一個更為真實的課堂,回歸真實性學習本身。
4.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具有高階思維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當前教育的變革方向,現實課堂中順應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必然。在真實學力的培養(yǎng)中,應通過學生主導、自主、主動、探究、互動等形式,放飛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思維活動提供開闊的空間和平臺[4],讓學生在獲得真實實踐體驗的同時,鍛煉高階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嘉.真實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涵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新視角[J].基礎教育課程,2018, 227(11):35-40.
[2]王敏軍.溯本真實學習,提升真實學力——基于“真實性學習”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206(Z1):144-148.
[3]鐘啟泉.能動學習:教學范式的轉換[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37(08):62-68.
[4]楊遠清.捕捉思想火花 培養(yǎng)真實學力——由“五角星有幾個角”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