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華
中學階段的學生精力旺盛,富有青春活力,身心、思維品質(zhì)不斷發(fā)展,為青春涂上絢麗的色彩。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所以,強化思想認識,引導學生準確認識自我、精準定位、感受父母之愛、珍惜青春光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等,在學生的生理、心理等健康成長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準確定位——快樂成長
對于正值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理性思維相對受限,具有向上性與盲目性,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看待自我,深刻地認識自身優(yōu)點,舒緩學習壓力,快樂成長。例如,在“做更好的自己”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學會接納自己,并以樂觀的心態(tài)、智慧、勇氣欣賞自身獨特的優(yōu)點,鼓勵學生敞開心扉,進行自我剖析,積極尋找改正缺點的方法,不斷激發(fā)自身潛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在這樣的教學中,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優(yōu)缺點,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積極挖掘自身潛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社會、為他人帶來福祉。
二、有利于增強角色意識——融入校園生活
初中生具有獨立性與依賴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有時不愿與家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喜歡新鮮事物,知道主動適應新生活。隨著學習內(nèi)容逐漸深化,學生會面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諸多壓力。教師應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學會積極地規(guī)劃未來,有效融入學校生活。例如,在“中學序曲”的教學中,筆者從“第一印象”導入課程,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身觀點,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自己的成長變化,珍惜當下,從現(xiàn)在做起,激發(fā)學生珍惜光陰,懷抱夢想,暢想未來,為美好明天而努力。
三、有利于感恩父母之情
青春期的學生與長輩間的交流逐漸減少,出現(xiàn)代溝,教師在教學中需融入情感教育,讓學生感恩父母之情,縮短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理解父母表達愛的形式。例如,在“愛在家人間”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懂得親情之愛的不同表達形式,并學會分析自身問題,積極探索親子沖突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播放《家有兒女》中有關片斷,引領學生分析劉星、劉星媽媽的煩惱,以及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原因等,并分析自己與父母之間的矛盾所在及如何化解矛盾,鼓勵學生表達愛。親情是難以割舍的血脈之情,教育學生要與父母平等交流,主動溝通,尊重父母,切實體會父母的偉大之愛。
四、有利于珍惜青春光陰
初中階段是人生中至關寶貴的學習時段。在《青春時光》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珍惜光陰,體會青春期時光的美好,并學會克服當下的困難,釋放青春的力量,暢想未來,熱愛青春,逐夢青春,使學生在青春階段進行無盡的遐想,對未來充滿憧憬,并給予學生自強不息的力量。學生要學會享受青春,尋找更好的自己,在青春的路上積極探索,珍惜時光,收獲色彩斑斕的青春色彩。
五、有利于激發(fā)愛國之情
青春期的學生富有活力,是未來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好 大家才會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初識國家利益、走進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蔓延、中國夢·我的夢的課程設計,引導學生意識到我國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高度統(tǒng)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利益觀。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感恩之情等正確價值體系的養(yǎng)成,進而使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習,了解父母之愛,正視自身、國家的內(nèi)涵,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之間的密切關系。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