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出家門往東步行大約20米,有一家水餃店,是李爺爺和李奶奶開的。
說是水餃店,可實在是太寒磣了。所謂店面,就是在兩座房子之間的夾巷上蓋了幾片瓦,后面砌了一堵墻,僅能遮風(fēng)擋雨而已。店里狹窄,擺了兩張方桌,站幾個人就顯得十分擁擠;更談不上什么裝潢,紅磚墻上糊了一層紙,有的地方還被熏得黑糊糊的,很不“雅觀”。至于高檔酒店里的背投、空調(diào),在這里更是難覓蹤影,甚至連一臺黑白電臺機(jī)也沒有。只有那盞孤零零的白熾燈,讓人懷疑是否回到了上世紀(jì)90年代。
但你可別小瞧這土得不能再土的餃子店,生意竟然出奇地好??梢院敛豢鋸埖卣f,只要來過一回,保證下次還想來。
是什么原因讓這家餃子店生意如此紅火?
有人說,是因為店主熱情。可不是嘛,無論是李爺爺還是李奶奶,總是見人一臉笑,送客還是一臉笑。只要踏進(jìn)小店,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只要一見李爺爺、李奶奶的笑,就覺得仿佛看見了自己的親爺爺、親奶奶。
也有人說是因為餃子餡兒新鮮,又合時令。的確如此,這家水餃店,春天有薺菜瘦肉餡,夏天有韭菜螺螄餡,秋天有青菜香菇餡,冬天有芹菜羊肉餡……肉是上等的好肉,蔬菜是自家種的“綠色食品”,湯是野生鯽魚燉的,味道怎能不好?
還有人說是因為餃子分量足,薄利多銷。是啊,這家店里的餃子,以前3元一碗,現(xiàn)在雖說長到了6元,但那碗可是“海碗”,一碗能盛15個大餃子,保證你吃飽吃好。
可我要說,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家店特別講誠信,童叟無欺,從不弄虛作假、以次充好。今年春天,由于天氣原因,李爺爺家種的野薺菜收成不好,有人建議他去市場買外地的“大棚薺菜”,價格還便宜。不過,這“大棚薺菜”雖便宜,但味道要比本地的土薺菜差很多。李爺爺沒有這么做,而是花大價錢向同村人購買本地薺菜。這事兒傳開后,人們紛紛翹起了大拇指,稱這家店為“誠信水餃店”。
誠信勝金,有這樣誠信的店主,再加上服務(wù)好,口味好,水餃店的生意怎能不好?
文章寫的是一家普通水餃店的故事,采用了欲揚(yáng)先抑的手法,先寫水餃店店面的寒磣;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寫它的生意特別好,繼而分析水餃店生意紅火的原因,特別強(qiáng)調(diào)了“誠信經(jīng)營”這一因素;最后總結(jié)全文,點明主旨。全文語言優(yōu)美,構(gòu)思精巧,人物形象鮮明,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