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文
(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舒適合體是穿衣的基本需求。在為女性量體裁衣時,由于女性獨有的豐滿胸部造型,女裝的結構處理更有難度。女裝上衣前后衣片的分配比例、結構線的變化、胸省和腰省的位置等都和女性胸部的大小、圍度存在密切的關系。為了使貼體女裝的結構更加平衡,必須針對胸高狀態(tài)不同的貼體女裝結構展開研究。如果貼體女裝的結構足夠平衡,那么穿著女裝的人也會感到舒適。本研究根據(jù)女性胸部造型的基本特點,排除材質(zhì)這一衣身結構的影響因素,以身高160.00 cm、文胸尺碼為80A的人體模型為對象,在制作緊身女時裝時,分別抬高胸高1.00、2.00、3.00 cm,分析不同胸高狀態(tài)下肩部省位、胸部省位、臀部省位、腰部省位以及乳突量的變化,探討貼體女時裝胸體結構變化對衣服各部分省位的影響,為體型特殊的貼體女時裝的設計與修正提供重要的參考數(shù)據(jù)。
(1)人體胸圍結構是上裝造型中最明顯、最重要的部位,高胸體的特征是胸圍結構飽滿寬闊,胸高弧線長于正常體的胸高弧線。一般用胸坡角的大小來判斷,正常女體為24°左右,胸坡角大于24°的是高胸體。因此,在測量女性胸圍時,除了要橫向測量女性胸部的圍寬,還要縱向測量女性胸部的高度,并且要測量腰節(jié)高的尺寸,保證服裝的整體結構處于平衡狀態(tài)。
(2)胸圍結構的調(diào)整與修正。由于女性的胸部結構比較特殊,利用胸圍補正法進行實驗。人體模型的身高為160.00 cm,文胸尺寸為80A,厚度為1.00 cm,樣式為抹胸式。不僅與人體十分貼合,還可以解決穿著肩帶型內(nèi)衣導致肩部和胸圍衣服不平服的問題。女性胸部結構為曲面,若提高胸部高度,胸圍線以上部分會變得比較突兀。實驗中,利用有一定厚度的全棉白坯布夾,從肩部良好地過渡到胸高凸起部位,避免出現(xiàn)凹槽,形成自然、符合人體的曲線,確保抬高胸部后的形狀、數(shù)值均和人體真實情況相符。
(3)緊身女時裝拓版。以普通貼身女時裝的制作方法為依據(jù),在服裝的前衣片腰部和肩部分別留出省位,腰省和肩省要連在一起,形成一條分割線,后衣片肩省與腰省連成分割線,與后公主破縫線重合,服裝的長度要在模型臀圍線以上。在制作女性貼身服裝時,需要將每一處微小的不平服向前后側縫上轉移,還要研究輪廓線上的主要結構點,在修正后的緊身女時裝樣版上標注相關字母。
(4)緊身女時裝立體裁剪結構處理的方法。在原型樣版和胸點高度分別加高1.00、2.00、3.00 cm的狀態(tài)下,處理緊身女時裝省位時采用的方法相同,在前公主線和后公主線的破縫處做內(nèi)收處理。重點加強對輪廓線以上位置發(fā)生變化的結構點的研究,這就需要準確地甄別立體裁剪中的各個結構點,特別是胸高點增加高度時,要相應地增加胸腰省位,以免形成前衣片側滑,尤其要注意合理抓取下擺浮余量,并協(xié)調(diào)腰部省位和肩部省位之間的關系。利用中厚型白坯布制作成衣樣品并在人體模型上修正時,一定要逐一調(diào)整各個問題,確保成衣樣品完全貼合人體模型[1]。
2.1.1 胸部圍度結構增加量
胸部維度結構造型主要包括4種,在這4種造型的基礎上,分3次立體裁剪緊身女時裝制作樣版,測量并分析緊身女時裝樣版胸圍圍度的規(guī)律。結果發(fā)現(xiàn),標準人體模型胸圍和胸下圍之間的差值是12.00 cm,每提高胸高點1.00 cm,胸圍和胸下圍的差值會增大約2.30 cm。實驗表明,在后衣片各圍度不發(fā)生變化的情況下,前衣片胸部結構的增加量決定整體衣片維度的變化[2]。
2.1.2 緊身女時裝衣片結構
如果僅增加胸點高度,胸圍、腰圍和臀圍均未改變,腰線以下各結構點位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胸高點發(fā)生變化,導致一部分乳突量向肩省位置轉移。通過測量和計算得出各樣版的增加量,出現(xiàn)腰節(jié)線水平狀態(tài)的紙樣重疊情況。
2.1.3 結構點偏移量的相關結果
(1)領口弧線位偏移量。結構點B和結構點M在縱向的增加量相同,均為0.40 cm,當胸上圍和胸下圍差值增加2.30 cm時,領口部位的弧線形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前上平線增加0.40 cm。
(2)側縫線位偏移量。B、P點高度增加,胸腰省量相應加大,由側縫點I、H、M、m的橫向增量分別為1.07、1.14、1.90、4.01 cm,因此,下擺位偏移量和腰節(jié)位偏移量有兩倍的變化。
(3)落肩量的變化。定N點為上平線的一個點,讓JN垂直MN,垂足為N,∠JMN為肩斜角,NJ為落肩量。N點與J點縱向增量相同,由此可得,縱向增量▲JN≈0.20 cm,落肩的增量為0.20 cm。
(4)胸寬線的變化。在袖夾圈弧線的位置做垂直切線,用i表示切點,胸寬線需要經(jīng)過切點,并與前中心線相交,交點為S,省邊與過肩省的交點為J。通過多次測量發(fā)現(xiàn),當i點橫向增加1.00 cm時,j點的增加量為0.30 cm,胸寬線則增加0.70 cm。
(5)下擺圍量的變化。當胸部位置提高時,乳根到結構B點和結構P點的距離增加,前腰圍量增加。通過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腰圍增量在1.00 cm左右時,前下擺圍度減少1.00 cm。
處理省量的方法可以使服裝款式結構更加平衡,合理地調(diào)整細節(jié)部位結構變化,在此之前,已經(jīng)有一些版師通過實驗,深度分析了省的分配量、形狀和大小,并針對實際樣版進行了修正。在比例公式法結構制圖中,胸、腰、臀三圍線均處于水平狀態(tài),不僅可以防止衣身出現(xiàn)側滑的情況,還可以使衣片結構更加平衡,制圖更美觀,并且節(jié)約材料。為了在現(xiàn)代女裝結構設計中融入貼身女裝結構變化規(guī)律,本實驗采用省道轉移的方法,新省打開的位置為胸線破縫處,轉移腰圍的新增省褶量,按照比例公式法結構制圖的方式,得出胸圍、腰圍和臀圍三線同時處于水平狀態(tài)的緊身女時裝結構。在人體模型上反復試穿,肩省、側縫省增加1.00 cm,側縫、側底擺增加0.50 cm,中底擺、腰省增加0.60 cm。
在服裝制作過程中,胸部結構放松量主要有運動活動放松量、正常呼吸放松量以及款式造型放松量。在制作標準女裝時,為了滿足以上3個方面的需要,胸圍都增加了10.00 cm或以上的放松量。在“胸高”特殊體型的成衣樣版制作過程中,充分應用緊身女時裝結構處理技術與相關參數(shù),不但可以使服裝更加合體、舒適,還可以防止穿著后出現(xiàn)一些弊病[3]。
因為胸部結構單純性較高,所以胸部結構規(guī)格應比常規(guī)標準大,這就需要結合胸圍結構的實際豐滿程度,并準確地測量胸圍和胸下圍的數(shù)值,如果和標準體型相比,胸圍和胸下圍之間的差值多2.30 cm,就可以結合緊身女時裝結構進行制圖。通過與原版的疊加,對主要部位進行調(diào)整,具體的計算公式:
式中:B原為標準體型的原型胸圍。
單純性胸高標準體型的樣版修正參數(shù):前胸寬 +0.70 cm,前胸圍大+1.15 cm,乳突量+1.00 cm,撇胸量+0.50 cm,上平線+0.40 cm,前衣身落肩+0.20 cm,側縫省+0.50 cm,腰省+0.60 cm,前腰節(jié)線-1.00 cm,下展量-0.50 cm。
胸大瘦型體的臀圍、腰圍均比標準體型小,在標準體型各數(shù)值的基礎上,如果胸下圍和胸圍之間的差值是2.30 cm,需要在疊加原樣前,對相同部位作出合理調(diào)整,利用相應方法進行計算后再制版,并對比差值,獲得修正的參數(shù):袖窿深線長-0.50 cm,后上平線-0.50 cm,后背寬線-0.40 cm,后胸圍大-0.60 cm,后下側縫展量 -0.60 cm,落肩-0.10 cm,撇胸量+0.50 cm,前胸寬 +0.30 cm,前胸圍大+0.60 cm,乳突量+1.00 cm,前腰節(jié)線-1.00 cm,腰省+0.60 cm,腰省下省道叉口+0.60 cm,側縫省+0.50 cm,下展量-0.50 cm。
此外,標準人體圍度同樣需要反復多次測量,如果胸下圍和胸圍的差值不超過10.00 cm,需要利用這一方法加倍調(diào)整各個結構點;如果胸下圍和胸圍的差值大于10.00 cm,個別結構點的調(diào)整還需靈活變化,例如以倍數(shù)關系增加的肩斜及上平線的提高,不能無限地加大腰省和側縫省。應統(tǒng)籌考慮,省道位置的增加有助于結構設計及服裝整體的平衡性。
根據(jù)胸圍結構的豐滿程度,胸大體型的結構處理不可以按照已經(jīng)明確的前后衣片的胸圍數(shù)值進行制作,而要重新測量,因為胸大體型的衣服不僅需要增加前肩的斜度,還需要將上平線提高,加強前腰節(jié)線下落,將胸圍結構調(diào)整到最佳形態(tài),使服裝的平面和立體結構更好地結合。同時,還要結合人體形態(tài),處理好胸圍結構的造型,將各結構點調(diào)整到最佳位置,注意控制省的分配和大小,使服裝的整體版型平衡,獲得具有較高吻合度且較為舒適的結構,滿足胸圍結構增量的調(diào)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