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佳新,施素華,李燕娃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七十三集團軍醫(yī)院心腎內科血液凈化中心,福建廈門 361001
糖尿病腎病是造成終末期腎病的首要致病因素,晚期患者主要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感染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病死率高[1]。 臨床上常規(guī)護理多為事后護理,在患者已經出現并發(fā)癥后給予對癥護理,不利于患者預后。 預見性護理是基于臨床護理經驗制定預防護理計劃,對誘發(fā)并發(fā)癥等不良事件的因素展開嚴格控制,得到廣泛應用[2],但在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中應用較少,因此該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該院收治的87 例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在常規(guī)透析管路護理基礎上結合預見性護理,分析對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87 例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3];接受持續(xù)MHD 治療;預估生存期超過6 個月。 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心、肝、腎等重要器官衰竭者;有嚴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腎小球疾病者。 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43 例,對照組44 例。 對照組男25例,女 19 例;年齡 44~72 歲,平均(59.02±6.82)歲;病程 4~9 年,平均(6.54±0.47)年。觀察組男 22 例,女 21 例;年齡 44~72 歲,平均(59.07±6.81)歲;病程 4~9 年,平均(6.49±0.45)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透析管路護理。 按醫(yī)囑給藥,護理期間采取無菌化操作,密切檢查患者皮膚狀態(tài),透析期間時刻觀察透析管路,防止管路出現扭曲現象。一旦發(fā)現,要及時更正。透析后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或者并發(fā)癥情況,給予對癥護理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 ①預見性護理小組組建。 組員包含護士長、護士等,要求組員必須具備豐富的護理經驗,由護士長擔任組長。 對小組成員開展預見性護理培訓,重點對小組成員在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及院內感染的防范措施進行培訓,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 同時,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②嚴格遵循無菌護理操作要求。在護理過程中,嚴禁家屬陪同進入透析室,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護理。 對進入透析室的人流量嚴格控制;透析室內保持空氣清新,定期通風,并對室內環(huán)境采用紫外線燈照射殺菌,定期檢測透析室內空氣,對透析液內毒素及微生物定期檢查。 ③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治療的目的、方法、并發(fā)癥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講解,讓患者對自身疾病及治療方法加強了解。④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多與患者交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加強了解,對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了解,認真傾聽患者的主訴,針對性地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⑤飲食指導。嚴格控制患者的食物攝入量及飲水量,禁止食用高磷食物,對每天攝入的蛋白質含量進行控制,以低蛋白食物為主,如麥淀粉、米飯等。 兩組患者均觀察1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腎功能水平、生活質量、滿意度及院內感染發(fā)生情況。 抽取患者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尿素氮(BUN)、肌酐(SCr)及 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 分別采用Kolcaba 舒適狀況量表(GCQ)和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4]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前者總分28~112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后者總分19~95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滿意度越高。 記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呼吸道、泌尿系、血液及腹腔感染例數。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兩組BUN、SCr 及β2MG 水平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SCr(μmol/L)BUN(m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3)對照組(n=44)t 值P 值27.29±9.07 27.23±9.05 0.031 0.975(10.27±3.40)*(25.49±8.47)*10.951<0.001 854.19±18.04 855.28±18.40 0.279 0.781(439.47±13.13)*(680.28±15.87)*77.019<0.001 β2MG(mg/L)護理前 護理后4.05±1.33 4.03±1.32 0.060 0.952(1.29±0.42)*(3.47±1.14)*10.151<0.001
護理后,兩組GCQ 及NSNS 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比較[(),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43)對照組(n=44)t 值P 值GCQ 評分NSNS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55.29±15.41 55.13±15.35 0.049 0.961(90.27±10.40)*(73.49±14.14)*6.294<0.001 44.19±15.04 44.18±15.40 0.003 0.998(77.17±10.12)*(50.28±13.74)*10.374<0.001
觀察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情況比較
目前,MHD 是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的主要方法,但治療期間常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造成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5]。 為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需要加強預防護理干預。 傳統(tǒng)護理缺乏預見性,多根據患者病情變化給予對癥護理,護理干預多為事后護理,很難起到預防作用[6]。 預見性護理是基于臨床護理經驗,整合護理操作要點,以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為目的展開的護理干預,此護理模式目前多出現在文獻報道中,在糖尿病腎病患者鮮少應用,因此該研究將應引用。
腎功能水平是衡量糖尿病腎病MHD 病情進展的重要指標,該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 BUN、SCr及 β2MG 水平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 BUN(10.27±3.40)mmol/L、SCr(439.47±13.13)μmol/L 及 β2MG(1.29±0.42)mg/L 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說明透析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中效果顯著,改善腎功能水平。 原因為:預見性護理根據患者營養(yǎng)狀況制訂個性化食譜,個性化食譜更適合患者病情和個人體質,保證患者攝入營養(yǎng)均衡,并嚴格控制血糖,結合用藥指導、適量運動,有效控制血糖、血脂水平。 同時積極展開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使其主動約束自身行為,積極配合護理干預。適量運動訓練和飲食干預,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腎功能,控制病情惡化,預防腎衰竭,對患者預后效果有積極影響。
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后期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護理滿意度較低[7-12]。該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GCQ 及NSNS 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GCQ 及NSNS 評分分別為(90.27±10.40)分、(77.17±10.12)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透析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能夠提升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原因為:透析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使患者對疾病及護理知識建立深入認知,能夠主動配合臨床干預,并聽從護士叮囑,規(guī)避患者方面導致的不良事件,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以先預防后治療為主要原則,保證患者治療安全,有效減少甚至避免護理事故及糾紛發(fā)生,為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
糖尿病患者體內毒素、水等物質長期積累,臟器功能下降,存在貧血、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等情況,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發(fā)生感染。 血液透析治療中反復穿刺、長期置管等操作,破壞皮膚保護屏障,細菌更容易進入機體,增加感染的風險[13-15]。 該研究顯示,觀察組院內感染發(fā)生率6.98%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透析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能夠降低糖尿病腎病MHD患者院內感染發(fā)生率。 原因為:預見性護理中,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疾病情況、治療情況了解的基礎上,對治療期間患者可能出現的院內感染的風險進行綜合判斷與評估,并對誘發(fā)風險發(fā)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并發(fā)癥進行積極預防,達到提升治療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透析管路結合預見性護理應用于糖尿病腎病MHD 患者中效果顯著,能夠改善腎功能水平,提升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降低院內感染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