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于線上線下同時舉辦,這是疫情以來廣交會首次在線下舉辦。不過這并非本屆廣交會唯一的看點,本屆廣交會首次設置了配套會議——珠江國際貿易論壇,李克強總理出席論壇并發(fā)表主旨演講。從會議規(guī)格上看,這已經是國內會議的頂級配置了,與其同層次的項目如進博會配套的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而不同的是,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是在首屆進博會上與展會同期誕生的,而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則是在廣交會舉辦了130屆時才創(chuàng)辦的。這反應了國家對會展平臺的運用到了一個新階段。
而此前宣布李克強總理出席珠江國際貿易論壇這一消息的是外交部而非常規(guī)的商務部,這說明國家創(chuàng)辦珠江國際貿易論壇是出于外交目的。盡管中國并不缺少對外的經貿交流平臺,但中央仍創(chuàng)辦了與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同層次、同類型的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可見每個主場外交活動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國家級的會議論壇項目大概率會持續(xù)增多。
這種會議論壇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經貿類,如珠江國際貿易論壇、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二是科技類,如中關村論壇、世界互聯網大會;三是政治類,如達沃斯論壇、博鰲亞洲論壇。其中近年來發(fā)展比較突出的是前兩類,地方政府如果想抓住政府會議的“東風”,可以重點從這兩個領域著手。
國家級的政府型展覽與會議的融合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從目前的案例看,這種融合有兩種方式:一是依托原有展覽項目創(chuàng)辦相關論壇;二是將原有論壇與原有展覽捆綁。前者如珠江國際貿易論壇,后者如中關村論壇。今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文,宣布成立由國家領導人擔任主要職務的中關村論壇組委會和執(zhí)委會,在完成規(guī)格升級的同時,也將原北京科博會并入中關村論壇作為其配套展覽。這是近年來首次出現會議“吞并”展覽的情況。無論是以會議為主導還是以展覽為主導,會與展正在融合共同構成主場外交的戰(zhàn)略平臺,而從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會議的地位在逐漸凸顯。
除了會展融合,另一個趨勢也值得關注,“以會生會”。舊的會議IP衍生新的項目。10月18-20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經濟發(fā)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在長沙舉行。這是博鰲亞洲論壇IP衍生的新會議項目。而隨著國家級會展項目的增多,這種情況將不會是個例。比如,升級后的中關村論壇,其背后有著專門負責項目運營的會展企業(yè),隨著企業(yè)的壯大和發(fā)展,其創(chuàng)辦、主辦新項目應該屬于大概率事件。借助原有IP光環(huán)創(chuàng)辦同類項目,“以會生會”也將更多。
疫情下的會議產業(yè)風雨飄搖,而高規(guī)格的政府型會議卻持續(xù)走高,值得行業(yè)關注!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