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斯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市政工程建設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提高工程質量是促進城市發(fā)展前進的重要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極其重要,是其可否長期有效地發(fā)揮自身價值的關鍵。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結構設計。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
1、引言
市政給排水管道在實際運行中,由于各種原因從而引發(fā)管道滲漏、開裂、壓力下降、基礎下陷、地面和道路沉降等危害。因此結構設計在整個市政工程中舉足輕重。結構設計在給排水管道工程設計中只要實現(xiàn)與給排水密切配合、科學設計,相關問題也就可以避免或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提高給排水管道使用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
2、給排水管道設計的必要性
現(xiàn)各地區(qū)加緊城鎮(zhèn)化建設,解決城市給排水矛盾問題是重要內容,提升給管道的供水與排水效率,減少管道漏水與爆管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若給排水管道設計不合理,極易引發(fā)上述問題,因此加強此課題的研究,有著必要性。
開展給排水管道設計,需要解決用水量估算、排污管道與給水管道合理性問題,以確保居民用水安全。給排水系統(tǒng)設計,需要按照相關規(guī)范,科學的估算用水量,合理布設給排水管道,提高給排水系統(tǒng)運行的效率與質量。
3、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的前期工作
進行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時首先進行現(xiàn)場勘察。由于地形不同,對于一些山區(qū)、農(nóng)田、公路、河流、鐵路等需要注意管線的穿越。相關人員應在踏勘過程中進行選線,同時對給排水施工進行預算(與進行預算的相關人員一起進行),對當?shù)氐牡刭|、管線的覆蓋區(qū)域進行全面了解,特殊地形需要進行多次踏勘,可以進行拍照存檔。結構專業(yè)設計人員應提出科學專業(yè)的意見。其次是勘測要求,需要勘探部門提供較為準確管道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的相關資料。①勘測點的深度及間距,在進行設計過程中注意勘測點應在偏中線位置,且距離不應大于 3m,在進行管道線路工程時,其間距應介于 100~300m 之間,勘測孔最好為 3 個,在進行勘測點施工時因根據(jù)地質復雜程度進行科學調整。設計勘探鉆孔深度一般在 1~3m,當管道進入河道時,達到最大沖刷深度一般在 3~5m 之間。②提供勘探成果要求:在進行勘探成果時,應查明跨河流,擬穿的岸坡穩(wěn)定性;查明沿線泉,井的分布及水位情況的影響,性質及范圍,調查分析巖層產(chǎn)狀,了解管道埋設的深度所在范圍以及地層與巖性的特征。
4、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結構設計
4.1、管道結構形式
一般由給排水專業(yè)來確定管道材料及結構形式,也要綜合考慮管道的用途、口徑、流量、工作環(huán)境、覆土深度、敷設方式以及經(jīng)濟指標、水文地質情況等因素。自來水廠的原水及輸水管道通常屬于承壓管,通常采用以下結構:鋼、鑄鐵、玻璃鋼、PCCP管、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箱涵以及 PE 管等;而污水廠等重力流管道通常屬于非承壓管道或者壓力較小,會采用以下結構:砌體蓋板涵、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以及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箱涵;在遇到鐵路、公路、過河渠等特殊地段或特殊情況下,局部地段的管道壓力較大時也可以采用鋼管形式。本文工程原水主管采用 PCCP 管,接口形式為承插口。
4.2、管道結構設計及基礎選型
以管道規(guī)格、地面荷載、覆土深度以及試驗壓力、工作壓力、地下水位為主要根據(jù),對管道的剛度、強度進行復核、計算,最終確定管道結構配筋率、管道壁厚。必須通過進行加固才能滿強度和剛度要求的管道,可以根據(jù)計算結果,選擇合理的加固措施,常用加固措施主要包括管廊包管、混凝土包管以及鋼筋混凝土包管。
4.3、管道敷設方式
管道敷設方式主要包括架空、頂管以及溝埋三種,溝埋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在利用溝埋式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架空、頂管等方式。管道敷設方式不同,管道結構設計會有所不同。
4.4、管道地基處理
(1)開槽法施工的地基處理
管道基礎的地基處理,要將管材、施工場地和工期、土質情況,包括對地面交通影響等因素著重納入考慮范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明挖施工時,可采用以下方法:換填法、高壓旋噴樁法和水泥深層攪拌樁法等。
1)換填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處理,將軟弱土層挖去后分層壓實回填粗砂碎石,通常是管道下2m范圍內有持力層時比較適用。換填厚度過大,無法控制沉降量,伴隨著開挖深度增大,則會產(chǎn)生更高的支護費用。另外,由于大多數(shù)城市地下水位較高,一般都是在老城區(qū)進行截污管施工,開挖過深,假如無法有效止水,則會由于地下水流失導致周圍地陷,因此換填深度最好是控制在2m以內。
2)拋石法拋石擠淤:是指在軟土中投入片石,將淤泥擠出,提高地基強度。優(yōu)點在于不用挖淤,無需抽水,方便操作。在較稀的軟土較為適用,這樣片石可以沉達到底部。拋石擠淤法通常適用厚度小于4m的軟土層,且表層無硬殼的具有觸變性的流塑狀的飽和淤泥或淤泥質土的處理。
3)預制鋼筋砼方樁預制:鋼筋砼方樁在預制構件加工廠預制、養(yǎng)護,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后在樁的頂部澆筑承臺梁(板)基礎。優(yōu)點主要是:機械施工效率高,文明施工效果好,使用靜壓法施工,環(huán)境噪聲污染較小。缺點是:單樁承載力低,且施工擠土效應較大,施工時要對周邊道路管線及臨近建筑物做好保護工作。
4)高壓旋噴樁法:處理淤泥、淤泥質土,流塑或可塑粘性土,以及粉土、砂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的時候,采用高壓旋噴樁法比較適宜。適用于施工場地狹窄的地方,費用較大,其每延1米所需的費用,采用水泥土深層攪拌樁的話,只需要四分之一即可。在軟土層厚度大于5m 且施工場地狹窄、空間矮小,適合使用該種方法。
(2)非開槽法施工的地基處理
非開挖施工包括牽引法施工和頂管施工,管道下為淤泥、淤泥質土等軟弱土層時,假如管道上的覆土已經(jīng)固結且不再增加,可以無需進行地基處理,如果沒有的話,則要考慮地基處理。管道下的淤泥或淤泥質土等軟弱土層的附加應力,會隨著覆土高度增大而增大,軟土產(chǎn)生沉降,軟弱土層厚度不均時,出現(xiàn)不均勻沉降。污水、雨水為重力流,管道產(chǎn)生沉降后產(chǎn)生局部淤積,則會出現(xiàn)水流不暢或倒流;沉降不均勻,會造成鋼筋混凝土管接口發(fā)生開裂或者折斷等,必須要進行地基處理。
4.5、抗震設計
在進行管道鋪設的時候應盡可能避開抗震不利的地基與場地;無法避免,一定要通過液化地基或是經(jīng)過地震斷裂帶的時候,應根據(jù)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整體性考慮。選擇給水管道時應選擇抗折行較強、抗拉強度較高的,管道應具有延展性,做好防腐蝕措施。對于排水管道抗震設計一般會選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管道,這種管道的抗震能力較強,保證設計科學合理的結構,能夠最大限度避免管道被破壞。
4.6、地基設計
根據(jù)施工圖的內容解決地段地勘資料,選取參考點依照給排水專業(yè)的平、縱斷面將其管道基地放置在地質的縱斷面上,同時注明基底高程與樁號,標明地下水位與基底以下范圍的圖層構造,明確范圍,不同厚度的地質情況采用針對性的解決方式,而具體設計應按照地基處理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與執(zhí)行。管道的支墩,應建立垂直、水平的支墩。
5、結束語
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盡量和道路建設同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來選擇給排水管道結構形式,做好前期數(shù)據(jù)信息收集,合理計算流量,以確保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張茂誠.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結構設計要點探討[J].中華建設,2019(05):100-101.
[2]徐放.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探討[J].低碳世界,2017(22):163-164.
[3]魏利猛.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的結構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17):45-46.
[4]肖波.芻議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結構設計[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7(02):163+165.
[5]劉崇武,張云飛.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的結構設計[J].江西建材,2016(15):35+40.
[6]王偉明,徐紅亮.淺談市政道路工程中給排水管道施工安全控制[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1(0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