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
Li Tiantian
上海大學(xué) 上海 201900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900
中國古扇色彩是我國較為常見的色彩藝術(shù)形式,一般來說,中國古扇的色彩選擇濃淡適宜,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沖擊感,不同色彩的古扇所代表的寓意和適用場合也大有不同。受到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影響,中國古扇也有著其獨有的色彩搭配風(fēng)格。色彩給人的視覺感受是非常強烈的,中國古扇在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沖擊的同時,表現(xiàn)出其獨有的鮮亮、和諧以及古樸的特色,具有極大的藝術(shù)觀賞性。扇子自古以來顏色,種類多不勝數(shù),扇子的色彩與材料的使用相輔相成,通過色彩來傳達扇子本身所賦予的不同的美感。(如圖1)
圖1 中國風(fēng)扇子
羽扇的羽毛不同,羽色不同,羽扇品質(zhì)不同。一般羽扇分為鵝毛扇和雕翎扇兩大類,羽扇可作圓形,雞心形,佛手形,多為白色,少量為灰色,現(xiàn)代羽扇也有染色的多彩羽扇,多為低檔,雕翎扇羽色多為純黑或褐色,少量珍貴雕翎扇的羽毛分布規(guī)律,或兩端顏色為黑,中間為白,或只有尾端為黑色其他部分為白色;竹扇其顏色呈現(xiàn)為木質(zhì)獨有的淺黃色或深紅色,竹料不同,顏色不同;團扇扇面圖案或顏色鮮艷、對比強烈,或顏色樸素、清新淡雅,極具獨特的地域魅力。扇面的選擇多種多樣:紗、絹、紈等絲織品,還會在扇面上進行書法、繪畫、刺繡等。扇面底色取決于絲織品的顏色,其色彩取決于扇面裝飾,如唐代大多以花鳥裝飾,被學(xué)者稱為唐代折枝花;折扇的顏色多種多樣,白色文雅,黑色冷冽,無一不是彰顯多樣的文人之風(fēng)。
(1)羽扇
晉人崔豹《古今注?輿服》:“雉尾扇,起于殷世。輿車有翣,即緝雉羽為扇,翣以障翳風(fēng)塵也?!敝艹瘯r便有以野雞等鳥類羽毛制成的扇子,稱為尾扇,屬于羽扇的類別,羽毛屬于扇上的裝飾,扇子不僅使用這一種材料,柄是用其他的材料制成的,后代多以竹、木等,表面用以來“障風(fēng)塵”,實則非諸王貴族不得用,他們是以鳥為自己的部落圖騰,且雉尾來源非常少,以此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晉人王嘉《拾遺記》:“(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國獻青鳳、丹鵲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鵲皆脫易毛羽。聚鵲翅以為扇,緝鳳羽以飾車蓋也。扇一名游飄,二名條翮,三名虧光,四名側(cè)影。時東甌獻二美女,一名延娟,二名造娛。使此二人更搖此扇,侍于王側(cè),輕風(fēng)乍至,泠然自涼[2]?!北徽J(rèn)為是羽扇的開始。羽扇開始是禮制中的大扇,一般人并不能使用,直至后朝。
圖2 白羽扇
圖3 黑白相間羽扇
(2)竹扇
湖北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出土的竹扇是在歷史上也是出現(xiàn)較早的一種,屬于編織扇,是用較粗的竹片,用基本的編織方法制作的,也叫“便面”。開始是用于帝王的儀仗,后來逐漸被平民百姓所使用,因為材料簡單,制作成本低,受氣候因素影響,多產(chǎn)于南方;工藝持續(xù)精進后,做出精美的扇子。竹扇根據(jù)各地不同竹子適合制作的扇子不同,毛竹肉比較薄,適合于開片,剛竹,質(zhì)地較硬,彈性較好,黃竹強度高,編制品使用壽命長,料竹較為脆,但竹筒長,編制的效果較好。其形狀各異,五角、六角、圓形、橢圓等,多為平面編制。
(3)團扇
團扇的出現(xiàn)打破以往扇子各種形狀的傳統(tǒng),顧名思義,團扇多是圓形的扇子,又名“宮扇”,因剛開始時多為宮中女子使用。團扇由扇面、扇柄、扇框三部分組成,宋代以后還流行起了扇墜,這又是一大創(chuàng)舉,從視覺上拉長了扇子的比例,讓扇子看起來更加飄逸有靈動之感;扇面又分為單雙面兩種,扇框為竹篾,柄一般采用木、竹,貴重以象牙、玳瑁等或雕漆柄。傳統(tǒng)觀念中團扇是女子的象征:唐代杜牧《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碧拼軙P《簪花仕女圖》中貴族仕女所持的長柄團扇等。女子手中的團扇,可嬌羞遮面,可嬉戲玩耍,可以物傳情,成為古代女子的一大特色。想象一下,一位古代女子手持團扇,半掩羞容,溫婉矜持,其形象在每個人的腦海便呼之欲出了。
(4)折扇
折扇是現(xiàn)代較為常見的一種,古代稱為“聚頭扇”或“折疊扇”,分為扇面和扇骨兩部分,扇骨的外面兩個稱為大扇骨,中間稱為小扇骨,扇骨聚頭的一端為“扇頭”,由“扇釘”釘在一起。折扇在明清時期大肆發(fā)展,成為眾多文人雅士的附庸風(fēng)雅之物,因扇面多由紙或絹做成,成為文人題詩作畫的又一媒介,還由此延伸出扇面構(gòu)圖,一直沿用至今。古時說書的先生手里往往會拿一把扇子,這是因為乾隆皇帝贈予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扇子使說書先生名氣大增,不但可以用來盛賞錢,而且制造氣氛也是一把好手,也就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xí)慣沿用了下來?,F(xiàn)代的相聲表演是由逗哏與捧哏組成的,捧哏也叫打哏,逗哏演員會以模擬場景的方式用扇子敲打打哏,以此逗觀眾發(fā)笑。
中國古扇大多黑白色彩搭配,少量灰色,以及夾雜一些其他的顏色,顏色使用對比強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表現(xiàn)出古樸的特色,具有極大的觀賞藝術(shù)性。其中尤以羽毛扇子黑白色彩搭配較為明顯,團扇的顏色或者鮮艷、或者清新,對比較為強烈。
扇子對于不同的個人主體來說,就成為了不同感情的寄托。這時感情的體現(xiàn)便完全取決于主體。書中《團扇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常恐秋節(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3]”班婕妤是西漢的女文學(xué)家,少時被選入宮,后封為婕妤,因被寵妃趙飛燕誣陷,自己主動長居長信宮奉養(yǎng)太后,長居冷宮,卻心有不甘,自己找來絲帛制成團扇,有感而發(fā),想著自己就如同這團扇一般,秋日將至,團扇也就沒了什么用處,扇子來年夏天可再用,自己卻在這永無天日,連把扇子竟也不如,以夏用秋藏的團扇來比喻自己的命運,體現(xiàn)了被棄后的凄冷憂傷,憂愁難訴的心情,且后人很多以此為題,借以作詞:晉代陸機《班婕妤》“寄情在玉階,托意為團扇”,心有一絲希望的婕妤還是拿著團扇在臺階上徘徊,希望皇帝能顧念舊情,卻也沒有等來,希望變成失望,終還是情斷義絕,那把合歡扇也就象征了班婕妤的命運,這是采用了同構(gòu)的手法,以團扇象征人,以此體現(xiàn)主人公的孤苦悲涼之情。
唐代張九齡與秋扇也有不解的淵源。張九齡是唐代的丞相,每次上朝都會直言不諱,對于朝政問題當(dāng)場指出,惹得龍顏不悅,時值秋日,皇帝卻賜給他一柄白羽扇,警告之意溢于言表,張九齡惶恐,遂作《羽扇賦》呈給皇帝,皇帝看后被張九齡的忠心所感動,表示扇子只是用來消暑的,并無它意,談不上“棄捐篋笥”,借此表達自己還是要重用丞相[4]。至此,秋扇成為詩人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象征,古人常常用秋扇來比喻自己進行創(chuàng)作,豐富了歷史的創(chuàng)作題材,為后世所沿用。
《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孔明入陣,把羽扇一搖”,第一百零一回“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絳”[5],諸葛亮的出場每一次都是自帶羽扇的,好像提及羽扇就是諸葛亮的代名詞,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場大戰(zhàn),在他的羽扇揮動之間便已取得勝利,他的羽扇似乎是智慧的來源,談笑之間,豪邁的英雄氣概傾瀉而出。在此,扇子成為諸葛亮智慧的載體,成為著作中的經(jīng)典之一,為后世文學(xué)經(jīng)典人物的形象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一筆。
扇子除了兩性之間的互贈以表達感情,還有其他的方面。相傳東晉皇帝昏庸無道,大臣也無所事事,有一個叫謝安的年輕人心有抱負(fù),后來果然做了大官,指揮他的侄子謝玄大戰(zhàn)前秦皇帝,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史話。他的一個朋友袁宏上任前向他辭行,他拿出一柄扇子揮了揮風(fēng),贈予朋友,對朋友說:“愿你上任以后施以仁政,揚仁義之風(fēng)”,于是就有了“揚仁風(fēng)”的典故。這里的扇子被寄予謝安對朋友的厚望,希望上任以后會施行仁政,弘揚仁義的作風(fēng),為當(dāng)?shù)氐陌傩罩\求福祉,扇子又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志向情感。
在民間藝術(shù)中,色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國古扇獨特的色彩搭配為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美術(shù)藝術(shù)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當(dāng)一柄扇子緩緩打開,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不只是它本身的顏色及圖案,還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淀與文化底蘊。一柄扇子,被賦予多樣的情感色彩:或孤苦悲涼,或懷才不遇,或豪邁機智,或弘揚仁義。時至今日,扇的形態(tài)與顏色雖千變?nèi)f化,但其情感意蘊,我們?nèi)阅軓臍v史作品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