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妮妮
(山西警察學院思政部,山西 太原 030401)
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1]而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的真正根本。[2]共產黨人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共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當前,少數黨員干部“淡化為人民服務觀念,甚至傷害人民群眾利益”,[3]“要深刻認識黨面臨脫離群眾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4]“沒有群眾支持的革命就如同缺少根基的房子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5]因此,共產黨人要堅守“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動搖。[6]所以,在實現小康社會目標之際,探析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淵源和意蘊,對于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實現理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主體?!肮伯a黨人理想信念”的主體是共產黨人。何謂共產黨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無產者和共產黨人關系時說到,“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國無產者的斗爭中,共產黨人特別重視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fā)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7]這說明,共產黨人是指共產黨這個政黨。但同時,馬克思恩格斯還說道:“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8]這又說明共產黨人是指共產黨人這個政黨中的成員。所以,本文中共產黨人既指共產黨政黨,又指共產黨員。
2.“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盵4]有學者根據習近平的這段講話,將“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科學內涵概括為兩個部分: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二是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9]有學者提出:“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可以概括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盵10]也有學者將“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內容概括為六個要素:即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人民、道德信念和精神世界。[11]
3.“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要求。有學者對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提出六方面的要求:一是相信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二是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追求;三是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中國夢的信奉和追求;四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信心;五是對黨的領導的信任,對黨的性質和宗旨的信仰和奉行;六是高尚的道德觀念和精神建設。[12]
本文中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是指,以實現現代化強國為奮斗目標,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1.“人民性”的內容?!叭嗣裥浴奔劝嗣窳觯职槊袂閼?。有學者指出:人民性包含鮮明的人民立場、濃郁的為民情愫、磅礴的人民能量以及成效由人民評判等四重向度內容。[13]也有學者提出“人民性”包括:“以人民為本、為人民立言、對人民負責”。[14]“人民性”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堅定人民立場,必須為人民謀利,對人民負責。在工作中要堅持群眾路線,相信群眾的力量,密切與群眾的聯系。
2.“人民性”是一種理念。有學者認為“人民性”是一種包括群眾史觀、人民立場、為人民謀幸福、以人民為中心四個方面的理念。[15]另有學者提出“人民性理念是以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以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合理內核為淵源?!盵16]“人民性”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有緊密聯系,是習近平治國理念的重要體現,因此,可以將“人民性”定位為一種理念。
3.“人民性”的體現。人民性在各個研究領域均有體現。有學者提出“人民性”作為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tài)工作鮮明特征,其具體表現為:在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上,緣于對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關切;在重要論述的價值取向上,彰顯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追求;在重要論述的實踐向度上,恪守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17]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人民性”既體現在理論構建上,又體現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在多個領域的工作中,“人民性”都成為理論導向和實踐動力。
本研究中將“人民性”定位為一種理念,認為其可以在多領域中有所體現,對其內容的概括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內容相一致,概括為: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群眾路線等內容。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為什么具有人民性,人民性作為一種理念,來自中華文明的傳承,也來自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實踐經驗,同時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是人民性的理論來源。
文化可以體現一個民族的思考方式,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如此。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產生于中華文化的背景之下,傳統(tǒng)文化中滲透的民本思想,成為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基因。共產黨人在民族危在旦夕之際擔負起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建立解放和發(fā)展中華民族的理想信念,是對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傳承。
“民本”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涵,奠定了中華文化中的民本傳統(tǒng)。比較典型的就是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貴君輕”思想,這一思想認為從國家的立場來看,人民是基礎和根本,人民比君主更加重要。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中的堅持人民立場就傳承了這一思想,黨在執(zhí)政過程中始終只考慮人民利益,站在人民角度治理國家,這與“民貴君輕”思想相一致。除儒家之外,提倡“以法為本”的法家思想中也強調了在治國理政中人民的作用。例如,韓非子提出君主在治國過程中要善于用法律駕馭人民,“使臣民知所趨避”,并且強調法律適用的統(tǒng)一性與平等性,主張所有人不分尊卑貴賤,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18]共產黨人傳承了這些思想,建立了其理想信念對于人人平等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指出:“在我們黨九十多年的歷史中,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一種信仰,為的就是一個理想?!盵19]特別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正是因為偉大的革命理想提供了勇氣和動力,很多共產黨員為了革命義無反顧奉獻出自己的生命。革命時期的共產黨人,憑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力量,樹立了“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钡某跣暮褪姑谝淮未胃锩<标P頭奮勇而起,努力堅持,這些經驗成為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重要來源。
延安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過程,就是共產黨人與人民水乳交融,共同為國家謀求出路的過程。正是因為人民的擁護為共產黨人不斷向前提供了精神支柱,所以惡劣的革命環(huán)境沒有壓垮共產黨人。同樣,紅軍與人民群眾在長征過程中同甘共苦的精神推動了長征的勝利,締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紅軍長征過程中,人民群眾的支援是長征取得勝利的重要物質條件。實現人民的自由與解放的奮斗目標,又為紅軍長征提供了精神動力。一些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回憶時說:“我們犧牲了,是為了解放天下窮苦人,這種犧牲值得?!盵20]這些革命精神中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重要來源。
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中關于產階級政黨的性質,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理論的基石,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思想來源。《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不是一個特殊的政黨,沒有特殊的利益,也沒有特殊的原則,它代表的是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要求?!盵21]共產黨的使命是帶領無產階級實現解放,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這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追求,所以共產黨將全人類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馬克思還強調無產階級政黨不僅要“為絕大多人謀利益”,還要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產階級政黨只有激發(fā)人民的歷史主動性,才能實現人民真正的解放。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在黨的建設過程中始終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與我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確立理想信念時既以人民根本利益為目標,又能夠尊重人民的主動性。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上彰顯了人民性,同樣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及宗旨方面體現了人民性。
習近平提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22]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也具有人民性這一鮮明品格。馬克思主義信仰,指的是人們對信仰主體的崇拜,即通過馬克思主義來對整個世界進行理解和把握。[23]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正是通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彰顯了人民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法論之一。馬克思主義信仰遵循了這一方法論,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物史觀。正如毛澤東所說:“人民群眾是真正偉大的,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只有依靠了人民群眾,才是不可戰(zhàn)勝的,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chuàng)造者,真正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歷史。”歷史發(fā)展表明,脫離人民群眾會導致統(tǒng)治的失敗,承認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能力并且依靠人民才能鞏固政黨的統(tǒng)治、實現國家的發(fā)展。
共產黨人在革命和社會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共產黨人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這個時期,我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黨始終認為人民是實現奮斗目標的中堅力量,要推動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產黨人必須依靠人民的力量。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是現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了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使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穩(wěn)居世界第二,改善了人民的物質生活?,F代化強國還可以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廣泛弘揚,社會風氣極大好轉。共產黨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國家各方面發(fā)展水平進入世紀前列,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人民性。
富強,就是要通過經濟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人民生活富裕。發(fā)展是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始終致力于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共產黨通過一系列舉措,帶領人民逐步實現貧困人口的穩(wěn)定脫貧、就業(yè)狀況的改善以及人民收入的持續(xù)增長。民主,指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最核心要義,就是要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要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4]實行依法治國,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增強法治觀念。美麗作為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標,指的就是要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麗的生活環(huán)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改變國家生態(tài)環(huán)境,貫徹綠色發(fā)展的新理念。
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我們黨的宏偉奮斗目標,離開了人民支持就絕對無法實現。”[24]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既為了人民,又要依靠人民,體現了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人民性。
中國共產黨黨章中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的性質和宗旨明確了共產黨的人民性,這樣的政黨確立的理想信念,必然具有人民性。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共產黨的人民性。中國共產黨的全部任務,就是為人民謀利益,保障人民利益的實現,并且?guī)ьI人民為了實現自身利益而奮斗。只有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人才能鞏固執(zhí)政地位,確保黨自身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4]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共產黨人發(fā)展經濟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為前提就是對人民經濟利益的保障,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可以確保人民政治利益的實現,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可以保護人民的文化利益。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體現了共產黨人的人民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價值取向,要求共產黨員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擺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當首先想到人民群眾的利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干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4]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勤務員,共產黨才能不斷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才能經受住腐化變質的考驗,帶領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安身立命之根本,是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內容,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研究,理論上可以澄清概念內涵,實踐上起到“不忘初心”的警示作用。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人民性理念來自中華傳統(tǒng)儒家、法家文化,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經驗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人民性的重要理論來源。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中,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及宗旨都彰顯了人民性。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期,依靠群眾、關心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實現理想,是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因此,關于“人民性”的研究,還需要結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文本,進行深入挖掘,豐富理論進而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