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工科背景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2021-12-25 05:57:17
      南方農機 2021年17期
      關鍵詞:工科軟件信息化

      王 瑋

      (重慶移通學院通信與物聯(lián)網工程學院,重慶401520)

      信息化教學是高校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教育部2018年發(f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選擇,要以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現(xiàn)代化,構建教育強國[1]。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未來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靶鹿た啤苯ㄔO要求創(chuàng)新工程教育方式和手段,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1 信息化教學能力概述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指教師為適應學科發(fā)展、技術進步,所具備的信息化教學意識、信息化教學行為、信息化教學技能等。體現(xiàn)了教師以發(fā)展的思維為指導,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習效率為目的,借助于計算機、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多媒體等信息設備和軟件,從事教學活動的能力,這種能力貫穿于課前準備、課堂教學、教學反思等環(huán)節(jié)[2]。

      信息化教學能力以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為前提,具有智能化、數(shù)字化等特征。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學資源豐富,知識獲取容易,師生互動便捷,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私播課、網絡公開課等新的教育模式逐漸涌現(xiàn),信息化教學能力逐漸成為新時代高校教師最重要的職業(yè)素質與核心競爭力。

      2 新工科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收集、整合及建設能力

      新工科產生于智能信息、萬物互聯(lián)時代,在此環(huán)境下教師能利用的教學資源多,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教師必須具備更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才能勝任從以往課堂教學的主體和中心轉變?yōu)橹笇д?、輔助者。教師必須具備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課程整合能力,對各種資源要素進行收集、歸納、重構,以達到最優(yōu)化配置,使各項教育資源在應用時能夠發(fā)揮出最佳效果[3]。同一知識點,傳統(tǒng)的應用案例逐漸失色,教師要收集整理與互聯(lián)網相關、與新工科結合緊密的應用案例,經過提煉、整合,建設符合教學大綱、利于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教育資源,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更能體現(xiàn)知識的現(xiàn)代應用價值。

      2.2 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對教學內容的組織、結構、教學方法選用等的融合過程,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新工科所處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無論是教育目標要求,還是教育對象、教育環(huán)境等,都發(fā)生了變化?;ヂ?lián)網和智能信息技術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講授式教學方法轉為個性化學習、差異化教學、協(xié)作學習、探究體驗學習等智慧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也需要因時而變、因人而異、順勢而為[4]。教師必須依據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育對象進行教學設計,將新工科滲入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完成傳統(tǒng)教學到智慧教學的躍遷。

      2.3 嫻熟的信息設備、多媒體軟件使用能力

      在“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他們不再拘泥于指定時間、地點的傳統(tǒng)課堂,他們善于利用空閑時間,借助網絡、移動設備等進行碎片學習。為了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走在信息化教學前沿,提前完成教育信息化,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強教師自身在信息設備、多媒體軟件等方面的使用能力。教師應當能嫻熟利用多媒體軟件,比如圖形圖像處理軟件、音視頻編輯軟件、動畫制作軟件、騰訊課堂、釘釘、ZOOM視頻會議軟件等。能嫻熟利用信息化硬件設備,比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高清錄像設備、智能白板等。能熟練錄制教學視頻,為翻轉課堂、SPOC等提供強力支撐。

      2.4 良好的師生溝通能力

      新工科產生于智能時代,各種智能終端、智能設備廣泛應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的日常必備用品,學生常借助手機進行資料查閱、網絡學習、收發(fā)各種班級通知及社團信息或與他人交流,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已融入現(xiàn)代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同時,手機將現(xiàn)實生活虛擬化,使學生習慣于網絡交流,減少了師生面對面交流機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面對面交流溝通能力,呈現(xiàn)出“網上聊得嗨,見面就緊張”的尷尬局面。此外,各種網絡短視頻層出不窮,青年學子好奇心強、分辨力低、自控力差,極易分散學生注意力,削弱教師的育人感召力,使學生沉于網絡,崇尚網紅,對學業(yè)應付了事,對教師的苦口婆心充耳不聞。鑒于此,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下師生溝通能力,成為學生愿意交流的朋友,并借此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

      3 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xiàn)狀分析

      3.1 思想認識上:信息化教學意識淡薄

      目前,部分高校教師認為使用或不使用信息化教學,對教學效果影響不大,有的教師以“不會用”“用不好”“沒效果”“分散學生注意力”等為由,不使用信息設備和多媒體軟件。思想上不重視信息化教學,也不主動了解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習慣于既有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固步自封,拒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意識淡薄,信息化教學的動力不足。

      3.2 實施行動上:信息化教學行為較少

      實施信息化教學,首先需要相應的硬件、軟件基礎,但這些物質基礎并不是信息化教學的切入點,只有教師真正應用,教學信息化才成為可能,也只有教師真正利用這些信息設備、信息軟件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才得以體現(xiàn)和提升。實際上,很多高校都已經有為數(shù)不少的智能化教學設備,但是其利用率較低,能真正用好、充分發(fā)揮作用的就更少[4]。部分教師嫌麻煩、圖省事,不學習信息設備和信息軟件的使用,仍舊按照傳統(tǒng)的范式、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沿著傳統(tǒng)的思維路徑開展教學,使新工科中的復雜工程、跨學科跨專業(yè)知識等得不到形象直觀呈現(xiàn),讓本就復雜的新工科知識更深奧難懂。有的教師雖然在教學中使用了信息技術、信息設備和多媒體軟件等等,但信息技術僅僅是課堂演示的工具,缺乏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的意識,很少借助于信息技術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測驗、課后答疑、教學分析等。

      3.3 應用成效上:信息與教學融合度低

      信息化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信息化設備搬進教室、將多媒體軟件裝進電腦,而是教學過程的信息化重構,包括教學手段信息化、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評價信息化,信息元素深度融入教學全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能等同于信息設備和軟件的操作能力,而是以幫助學生學習新工科知識、促進學生成為卓越的新工科人才為目的,利用信息元素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對教學過程進行重構的能力。但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習慣性地認為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演示的工具,單純地用先進信息技術打包原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內核,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度低,信息技術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明顯的幫助提升作用,對信息化教學理解不到位,實施有偏差。

      4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4.1 營造氛圍:開展信息化教學知識宣講

      眾所周知,要推進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首先得讓教師高度認同信息化教學,強烈的信息化教學意識是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前提。要想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首先要讓教師轉變認識,要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在新工科背景下、面向當代大學生的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出現(xiàn)心理上排斥、行動中抗拒的現(xiàn)象。各個高??赏ㄟ^在線教學培訓、聽取專家講座、觀摩優(yōu)秀作品、課題研究等方式,廣泛宣傳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新工科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優(yōu)勢,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意識,使教師在心理上認同信息化教學,為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做好預熱、打下基礎。

      4.2 樹立榜樣: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比賽

      舉辦信息化教學比賽可以樹立典型,讓信息化教學能力優(yōu)秀者有成就感和榮譽感,是促進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推手。各個高??梢詫⑿畔⒒虒W比賽作為新工科建設的一個方面,積極舉辦校級信息化教學比賽,積極號召教師參與省級、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大賽,對參與比賽獲得獎項的教師給予獎勵,借此引導教師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同時,可將優(yōu)秀教師的比賽過程,制作成視頻,進行成果展示,供大家互相借鑒學習,提高教師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積極推選信息化教學能力強的優(yōu)秀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號召其他教師學習,并通過現(xiàn)身說法、公開課等形式開展觀摩和經驗分享。

      4.3 開展培訓:開展信息化設備、軟件培訓

      培訓內容除了包括信息化設備操作培訓、信息軟件使用技巧培訓外,還包括針對具體學科的專業(yè)應用培訓、信息化教學設計培訓等。

      1)信息化設備操作培訓。盡管大部分學校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條件,然而,不少教師在具體實踐教學中往往只會使用其最基本操作,信息設備的很多功能都沒有發(fā)揮出來。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設備的各項功能,增強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增加教師對信息設備的掌控感,有必要在教師使用信息設備的真實環(huán)境下,對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培訓,幫助教師解決技術應用難題,讓教師用好信息設備,讓設備發(fā)揮好各項功能,讓設備的利用率和服務效果均達到理想狀態(tài)。

      2)信息軟件使用技巧培訓。信息設備需要與多媒體軟件或其他信息軟件相配合才能有效支撐信息化教學。針對教師在信息軟件使用方面較為生疏,高校應當有計劃地開展相關軟件的使用技巧培訓,幫助 教 師 掌 握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 軟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使教師能利用這些軟件熟練地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教師熟練使用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ZOOM視頻會議、雨課堂等信息軟件,開展教學翻轉課堂、線上答疑或課堂測驗等。

      3)信息化教學設計培訓。新工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學,不是簡單地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而是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通過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習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使復雜的新工科工程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使晦澀難懂的新工科專業(yè)知識趣味化、簡單化,從而大力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并不是沿襲既有的思維方式,借用信息技術外殼去包裝傳統(tǒng)的教學,而是要找到信息技術與新工科的切入點,遵循高等教育規(guī)律,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以全新的思維、全新的方法去完成新工科賦予的教學任務。由此看來,信息化教學設計絕非易事,在信息化教學實施之初,各高校有必要給予教師相關培訓,讓教師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開展討論、引導學習、管理課堂、進行師生互動、評估結果等。

      4)針對教師所屬學科專業(yè),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相對于傳統(tǒng)工科來講,新工科具有跨界、融合等特點,涉及很多新的、跨專業(yè)的知識,常常會用到新的專業(yè)軟件,包括電子、通信、大數(shù)據、互聯(lián)網等方面的虛擬仿真軟件,軟件體量大、應用功能多、操作界面復雜。因此,新工科建設需要針對上述專業(yè)軟件開展專門的培訓,以便能讓教師更熟練地使用此類軟件。生疏、拙劣、甚至不恰當?shù)牟僮鳎坏荒茉黾有畔⒒虒W的教學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4.4 互助協(xié)作:建立學習共同體

      新工科具有跨界、融合等特性,其專業(yè)知識涉及面廣,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較大挑戰(zhàn),單純依靠教師自身的努力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用時長、收效慢。學校應根據教師學科專業(yè)、信息化能力現(xiàn)狀等組建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分團隊、分批次進行培養(yǎng),建立信息化知識建構共同體、信息化實踐協(xié)作共同體。要以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教改等為依托,通過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信息化教學設計研討、信息化教學實踐幫扶等環(huán)節(jié),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確保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過程在時間上的持續(xù)性。

      4.5 政策激勵:加強政策引導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著信息化教學的實施及其效果。為了更好地推進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學校要制定專門制度、政策,落實專門的信息化建設經費,推進信息化建設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1)要從政策、經費上保證信息化教學,確保相應的軟件、硬件設備能滿足信息化教學需要。2)要落實教師培訓經費,確保教師能得到及時的信息化教學培訓。3)要加強教學督導與評價,在教學質量評價表中,要有體現(xiàn)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指標參數(shù),對教師日常教學中信息化設備和信息化軟件的使用頻率、熟練程度、實施效果等加以評價。對于使用頻率高、教學設計好、與專業(yè)知識融合度高、實施效果優(yōu)良的教師,要給予通報表揚和績效加分等。

      4.6 持續(xù)改進:持續(xù)不斷地學習

      新工科的“新”是相對的,所以,新工科是個動態(tài)的概念。同時,信息技術、信息軟件也將持續(xù)不斷地發(fā)展、更新,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歷史概念,必將隨著新工科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等持續(xù)更新,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它包含的具體能力側重面會有所不同而已。所以,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教師必須緊跟時代、保持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用新的信息技術,武裝新的教學課堂,讓新的專業(yè)知識能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讓新的教學方法適應新的教學對象。在不斷學習中提升,在不斷實踐中改進,確保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退化、不落伍。

      5 結語

      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最終是為了提升新工科建設水平,確保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均保持在優(yōu)良狀態(tài)。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是信息設備的操作技能,也不是多媒體軟件的簡單應用,而是教學理念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信息化、教學評價的信息化等等。復雜的新工科知識需要借助于信息設備和信息軟件,新工科所處的時代要求教育信息化,當代大學生青睞信息化教學,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提升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工科軟件信息化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先鋒(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禪宗軟件
      英語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工科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
      中國市場(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軟件對對碰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
      談軟件的破解與保護
      精品(2015年9期)2015-01-23 01:36:01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云和县| 汉沽区| 齐河县| 汾西县| 莱芜市| 迭部县| 玛纳斯县| 手游| 博白县| 丹东市| 梅州市| 合川市| 谢通门县| 潼关县| 涡阳县| 慈溪市| 无为县| 甘南县| 东光县| 西贡区| 深泽县| 武陟县| 东辽县| 平谷区| 马关县| 延津县| 安塞县| 弋阳县| 健康| 凤山县| 如皋市| 广河县| 永胜县| 武夷山市| 赤城县| 神木县| 岳西县| 鹤庆县| 漳州市| 类乌齐县| 桐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