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尤丁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彪S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飛速發(fā)展,通往進步的“階梯”以更豐富的形態(tài)呈現(xiàn),而閱讀方式也隨之多樣化。紙質書籍適合深度閱讀,更有利于讀者把信息轉化為知識與能力。而借助電腦、手機等工具的閱讀讓人們在生活中的休閑時間得到了充實。這個由讀者和一臺移動終端構成的便捷閱讀方式,迎合了獲取信息的“快餐化”需求,其存在同樣具有合理性。但我們知道,閱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維方式。適合淺閱讀的網(wǎng)絡閱讀有可能使思維趨向碎片化、平面化、同質化,印刷時代形成的那種個性化的感知能力可能會降低。當然,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網(wǎng)絡閱讀,都需要營造一個自己的園地,養(yǎng)成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對此,同學們有什么見解呢?請暢所欲言。特別感謝江西省臨川二中高一(2)班同學們的積極參與!
近來,“沉浸式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廣受議論,人們各持己見,眾說紛紜。其實,閱讀需經(jīng)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在日積月累中博覽群書,拓寬知識面,才會形成自己的讀書偏好和閱讀習慣,才能擁有判別利弊、自選書籍的能力,才可達到“將一本書讀到無字,將一段話品到無味”的境界。倘若你不先讀萬卷書,又怎知“舊書不厭百回讀”?倘若你不“放眼望世界”,又怎知“白云生處有人家”?泛讀,無疑給精讀奠定了“品好書而回味無窮”的基礎,給予了讀書人一個機會,用更深邃的目光明察秋毫,用更靈敏的慧心回味悲喜,用更深刻的思想感悟古今。(馮 馳)
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一切都提了速??鞈谩⒖熨徫?、快出行等充斥我們的生活,甚至有人提出“快閱讀”的說法。對此我不禁心生疑慮:閱讀真的能快嗎?打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旗號,看著刪減版的書,這叫閱讀嗎?冠以“惜時如金,不負青春”的虛名,拒看鴻篇巨制,這叫閱讀嗎?懷著“注重情節(jié),不顧細節(jié)”的念頭,只看故事梗概,這叫閱讀嗎?沒錯,它是很快,快到你可能都不知道書名和作者?!皶侨澜绲臓I養(yǎng)品”,我們閱讀汲取的是精神食糧,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我們細嚼慢咽、用心品味。(陳 燦)
不論是紙質閱讀,還是網(wǎng)絡閱讀,進行的都是一場精神之旅。這場旅行的終點是美好的還是污穢的,全在于書的選擇,所以探尋前需要審慎選擇。選好意欲前往的世界后,無須厚重行囊,只需一支黑色的水筆、一雙銳利的眼睛、一扇敞開的心門。帶上它們,探尋隱藏在迷霧之中的風景,并尋找到那個世界的締造者,傾聽他或直接或內斂的講述。不要只當一名匆匆而過的看客,記得要用那支黑色的水筆寫下屬于自己的文字。閱讀是一場慢慢的精神之旅,讀得越多,世界便越寬廣,路上的風景也越秀美。翻開眼前的書,進入精神世界,來一場美妙的精神之旅吧!(陳盼雯)
我喜歡捧一本書,跟著作者進入書中的世界,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一部作品灌注了作者的心血,是其智慧的結晶。我們或許無法見到作者,但能從書中汲取智慧,獲得感悟。閱讀也是屬于讀者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在與作者的心靈對話之中,我的所思所想便是我對書的再創(chuàng)作,于是書的意蘊在潛移默化中變豐富了。閱讀過程中我既探訪作者的內心世界,思考書中的哲理,又仿佛身臨其境地去欣賞作者筆下的意境,提高審美能力。與思考相結合的閱讀,才更有價值。讓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去挖掘書的深層意蘊,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吧?。ㄔS雅萍)
信息時代,網(wǎng)絡閱讀雖便利,但我還是鐘愛紙質的深度閱讀。薄薄的紙張,給人以真實的觸感。從《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瑰麗幻境,到《朝花夕拾》的現(xiàn)實人生,不知不覺間,開始生出溫情與感動,生出歡笑與淚水。蠢蠢欲動的浮躁、燈紅酒綠的誘惑,于難得的清凈與閑適中消弭。文字一代代地傳承,那些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者將一個個獨立的文字組織起來,融為整體。這些創(chuàng)作者終究會化為塵土,但作品中凝結的精粹不會,而是永遠鮮活地等我們相遇。(饒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