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金玲 孟煥麗
父親一代的信念,支撐他們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舍生忘死、勇敢前行。黨的光輝旗幟,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黨員接續(xù)前行。
我的父親常永燦,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黨員。他童年乞討,少年參軍,18歲抗美援朝,轉業(yè)后進入教育戰(zhàn)線。他用69年的黨齡,寫下一生跟黨走的故事。
人民軍隊三字經
“天荒荒,地荒荒;不識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舊社會,害人狼……”這是《人民軍隊三字經》,也是我童年的兒歌,教我的人是父親,而教父親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
父親出生于貧困農民家庭,9歲就跟著爺爺奶奶背井離鄉(xiāng),一路逃荒到陜西西安、寶雞一帶。為了糊口,父親做過童工、賣過水果,每天在死亡線掙扎。
1949年8月,16歲的父親,聽人說北邊有解放軍,是為窮人打天下的,就自愿入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3師98團炮兵連的一員。連隊發(fā)給他一本《人民軍隊三字經》,父親知道了這個道理:解放軍是為窮人打仗求解放。從此,父親找到自己一輩子的志向。
父親說:“毛澤東,救命星,領人民,作斗爭,教全黨,為百姓……黨讓我知道,土地原本就是我們的,我們自己可以救自己,我們也可以救這個國家?!碑敃r,我不知道有個詞叫信念,只是覺得,自己愿意為這個目標,獻出一切。
《人民軍隊三字經》是一本集黨史、軍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常識于一體的解放軍早期文化教材,以其口語化的語言、實用性的知識在部隊廣泛流傳。在被傷員用鮮血浸透的衣袋里、在烈士儉樸的遺物中都曾發(fā)現過這本《人民軍隊三字經》。新中國成立后這部“三字經”被革命歷史博物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革命文物收藏并展出。
父親先后參加了解放西安、寶雞、成都、重慶等戰(zhàn)役。1950年,部隊換裝武器,父親在三營八連任班長。經過整訓,部隊學習新式武器、掌握技術后,人人寫申請書,做入朝參戰(zhàn)準備工作。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1951年12月,父親響應國家號召,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zhàn)爭。在朝鮮,父親參加了上甘嶺戰(zhàn)役、魚穩(wěn)山戰(zhàn)斗、883.7(高地)戰(zhàn)斗、(三八線)中段反擊戰(zhàn)斗等,并在炮火中火線入黨。直至今日,父親還清晰地記得他入黨的日子:1952年3月19日(介紹人:秦來寶、王元貴,代支書:陳儉)。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父親英勇頑強,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幾次負傷不下火線,很多戰(zhàn)友英勇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父親流著眼淚給戰(zhàn)友溫子賓( 四川人) 包裹遺體,然后用全力背著重傷戰(zhàn)友閆文古( 雙腿已斷,西安人) 送后方醫(yī)院搶救。父親返回前沿陣地時天已拂曉,依然拿起武器繼續(xù)參加戰(zhàn)斗。
那是炮火連天的歲月,是隨時可能犧牲的戰(zhàn)場。上甘嶺戰(zhàn)役,鏖戰(zhàn)43天,擊退了“聯合國軍”900多次沖鋒, 志愿軍傷亡率超過25%。父親也在戰(zhàn)火中幾度負傷,榮獲兩次戰(zhàn)功,晉升成為排長。
一位位英雄前仆后繼,一位位烈士埋骨他鄉(xiāng)。他們用鮮血染紅了旗幟,守住了國門,打出了國威軍威。
一盒紅色像章
父親至今還保留著他因為在訓練及國防建設等方面成績突出記三等功時發(fā)的獎品:一盒毛主席像章。
1957年年初,炮團隨76 師移軍煙臺地區(qū)文登縣駐軍。當時的任務是整訓部隊,開展練兵備戰(zhàn)、銅墻鐵壁、守衛(wèi)海防。因訓練及國防建設等工作成績突出,父親晉升為連長。1958年,父親身先士卒,領導全連緊密團結、齊心協力,在訓練及國防建設等方面成績突出,經濟南軍區(qū)批準,記集體三等功,獎品有毛主席像章一盒、各種圖書一大箱、錦旗一面。
63年過去了,這盒像章依然被珍藏著。
1960年春父親受部隊派遣,到鄭州炮校學習兩年。父親所在的特殊連隊全部是現役營連軍官,父親任一班班長。在困難時期,父親忍著饑餓仍然努力勤奮好學,畢業(yè)考試五門功課四門優(yōu)秀、一門良好,因此學校給父親書面嘉獎一次。
父親回歸部隊,已經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基層軍隊指揮官,領導的連隊各方面工作努力、成績突出,是當時有名的“合子溝好八連”。因一起連隊意外,父親未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等領導人的接見,父親認為這是他人生最大的遺憾。
耕耘教育,為國育才
1976年,父親從正團級轉業(yè)到開封師范??茖W校,任副書記兼副校長。父親牢記黨對自己的培養(yǎng),秉承軍隊一貫優(yōu)良作風,清正廉潔、自律奉公、全心全意為學校師生服務。在教育戰(zhàn)線工作20年,父親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探索教育規(guī)律,桃李滿天。學校教職員工對父親的評價是“實干家”,父親自己也感到欣慰滿意。
半生戎馬彈雨密,數載耕耘桃李深。父親用69年的紅色黨齡,詮釋了一個黨員應有的擔當。身為戰(zhàn)士,他英勇作戰(zhàn),無畏犧牲;身為軍官,他統兵有方,屢受嘉獎;身為副校長,他培英育李,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人才;身為父親,他用言傳身教影響著下一代。耄耋之年,他依然熱心奉獻,貢獻著光與熱,書寫著燦爛人生新的故事。
父親一代的信念,支撐他們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舍生忘死、勇敢前行。黨的光輝旗幟,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黨員接續(xù)前行。傳承著熾熱的信仰信念,謹記著父輩的教誨,我們賡續(xù)紅色血脈,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