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久明
(大連市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園區(qū)凌水小學)
我校體育工作在PDCA教學項目管理體系下,逐漸形成了“六位一體”的籃球特色校園文化。所謂“六位一體”即從六個方面去探索籃球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加強籃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形成特色課程體系;開發(fā)大課間籃球技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豐富校園籃球活動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展籃球社團訓練,提升學生競技水平;建設籃球校園文化,提升籃球運動氛圍;推動籃球家校合作,共育學生美好未來。通過努力,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體化”的籃球課程體系、校園文化體系和德育發(fā)展體系,打造了適合我校特點、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要求的籃球特色校園文化。
籃球校本課程是學生學習籃球技能的主要陣地,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則影響著學校特色發(fā)展的質(zhì)量。我校在“快樂學習,幸福生活”文化理念的指引下,面對硬件設施有限、師資力量不足、生源薄弱等問題,在研讀文件、問卷調(diào)查、專家指導、征求意見及反復醞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最終決定開發(fā)以“快樂籃球,幸福成長”為主題的籃球校本課程。我們的出發(fā)點是想通過籃球這項學生終身受益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樹立起終身運動的“大體育觀”,強健體魄,促進身心健康,開發(fā)優(yōu)勢潛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達到“以球健體,以球啟智”的目標。如今,我校師生手中的小小籃球,不僅傳遞著學校對特色教育的美好追求,更是一個支點,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球文化正貫穿于整個籃球運動之中,遷移到學生和教師學習、生活、工作之中。
在籃球校本課程的創(chuàng)編過程中,我們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fā)點,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去開發(fā)校本教材。在開發(fā)教材的過程中我們遵循從已知到未知、從淺到深、由易到難的過程,一個年級一本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展開籃球知識、技能的科普和教育,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在創(chuàng)編校本教材的同時,我們分解技能要求,創(chuàng)編出本單元適合準備部分、基本部分中的教和練的方法,創(chuàng)編出結束部分的游戲集。如一年級籃球運球單元(水平一),我們創(chuàng)編了紅綠燈運球游戲、運球搶球游戲、運球寫電話號(父母、火警、匪警、急救等電話號碼)、運球旅行(情境創(chuàng)設)等30個游戲項目。教師在上籃球校本課時,就可以到“游戲集”中找適合自己班級的籃球游戲進行教學。我們每堂課必有籃球賽,在校本教材中,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創(chuàng)編了三本《課堂籃球賽事集》,水平一的“賽事集”一本、水平二的“賽事集”一本、水平三的“賽事集”一本。如水平一“賽事集”中的移動籃筐籃球賽,就是我們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簡化比賽規(guī)則,可以兩次運球,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手持特定籃筐接住投過來的籃球。這樣,在課堂中就能感受到比賽中的對抗和投進籃球時的成就感。體育教師要嚴格按照校本教材內(nèi)容,上好每周一堂的籃球校本課,貫徹落實教育部下發(fā)的“教會”要求。我校開發(fā)籃球校本課程,旨在打好學生籃球技能基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zhì)。
課間操是強化學生的籃球技能和提升身體素質(zhì)的主陣地,我們利用每天一次的籃球特色大課間操,強化和展示籃球技能。學生通過大課間操將自己學到的基本動作技術全部展示出來。我們通過集體性項目提升學生的控球能力,通過自主性項目提升學生的運、傳、投及其配合能力。按照學生接受能力的特點,編排不同學段、不同技能層次的籃球活動,并融入柔韌和力量練習,以鞏固籃球技能,提高靈敏、力量、柔韌、速度、耐力這五大身體素質(zhì)。
如一年級集體項目,我們編排了原地運球、原地變頻運球、原地雙手提前變向運球、原地雙手雙球同時運球、原地雙手雙球變頻運球、原地雙手雙球左右變向運球。自主項目編排了運球接力和移動運球拋傳球。柔韌項目編排了體前屈、肩肘倒立、仰臥成橋、單臂支撐、橫叉、縱叉。六年級集體項目,在之前五個年級的基礎上增加了胯下變向運球、移動胯下變向運球、背后運球、雙手雙球開合運球、雙手雙球旋轉運球、雙手雙球交叉運球、雙手雙球胯下變向運球。自主項目編排了四角傳球、三步上籃。柔韌項目增加了有人扶持手倒立。不同年級不同技術動作,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能而且發(fā)展了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
在鍛煉的同時,我們不斷尋找學生的展示平臺:在2017年,我校的大課間不經(jīng)意之間成為了“網(wǎng)紅”籃球特色大課間,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優(yōu)酷視頻、新浪視頻等20多家媒體對我校的特色籃球教學進行了播報,還有許多的電視臺也相繼報道了我校的特色籃球教學。我們還參加了中伊男籃對抗賽展演、省級籃球大課間現(xiàn)場會、市級籃球大課間現(xiàn)場會等,并接待國內(nèi)外參觀學習團隊20余次。特別是2018年8月,中國籃協(xié)姚明主席、中國男籃隊員以及多位NBA籃球巨星走進凌水小學,助力凌水小學學生的籃球夢,他們也高度評價了我校在做籃球特色教學方面為學生所做的努力。學生在提升專項技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感受到了專家、媒體及籃球明星的肯定,更激發(fā)了他們利用籃球項目鍛煉身體的積極性。
當學生掌握了籃球基本技能后,還需要用比賽機制促進他們練習籃球技能的積極性,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和運用籃球技能的平臺。我們充分利用每學期一次的籃球周、每年一次的“一二九長跑”、每年一次的體育節(jié),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籃球技能的展示平臺?;顒又校覀冊O立了全員性的基礎籃球技能系列比賽、全員性的籃球文化系列比賽、五人制小籃球班級聯(lián)賽,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展示籃球才能的機會。
我校在“籃球周”活動時,會設置全員籃球技能比賽、全員籃球文化比賽和競技類的五人制籃球賽。全員籃球技能比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技能水平分為三個層次,一、二年級以籃球控球基礎為比賽內(nèi)容,比原地不同姿勢的運球,如原地運球、變頻運球、變向運球、雙同時運球等。三、四年級以高難度的控球能力為比賽內(nèi)容,如胯下變向運球、胯下八字運球、體后變向運球等。五、六年級以技術動作的組合為比賽內(nèi)容,如運球-持球-假動作-投籃、變向運球-假動作突破-持球-體后傳球等。全員籃球文化類比賽,是以籃球基礎知識、籃球文化知識、籃球競技知識等為主要內(nèi)容,以剪紙、繪畫、手抄報、知識競賽為主要形式進行的比賽。五人制籃球賽中,每個班級都會組建男、女各一支籃球隊伍進行循環(huán)式比賽,每一場籃球賽的上半場5個人比賽,下半場會把這5個人全部換下,重新?lián)Q上5個人。這樣一場籃球賽下來,一個班級就會有10名學生參與到籃球比賽中,一個賽事下來,班級所有學生都會參與到籃球賽中。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夠了解最基本的籃球比賽規(guī)則,掌握籃球比賽技能。這樣的常規(guī)賽,目的是打好學生籃球技能運用的基礎,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
籃球是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之一,成立籃球社團,能夠為熱愛籃球運動的學生提供活動的平臺和空間,能夠豐富校園文體生活,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加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增進情感交流,陶冶情操。這樣,在發(fā)展普通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同時,也能為特長學生提供了提升籃球競技能力的訓練場所。在籃球社團訓練中,應以興趣為導向、以訓練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為重點,最終提升其專項素質(zhì)。籃球社團的訓練水平,體現(xiàn)了一所學校競技籃球運動水平的高低。
我校的籃球社團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由學校體育教師牽頭的“凌之傲龍”籃球社團?!傲柚笼垺被@球社團分為四支隊伍:一、二、三年級的男隊,一、二、三年級的女隊,四、五、六年級的男隊,四、五、六年級的女隊。每周一、周三和周五的下午,會有90分鐘的學?;@球社團活動,為每支隊伍配備專業(yè)的籃球教師進行授課。作為代表著學?;@球運動技能最高水平的團隊,“凌之傲龍”籃球社團為我校贏得了很多榮譽,提升了我校在區(qū)域內(nèi)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第二梯隊為班級籃球社團,每班成立男、女籃球社團,以促使普通學生喜愛上籃球和提高身體素質(zhì)為目標,借助家長資源,每班邀請兩名擅長籃球運動的家長義工到校幫助訓練。學生為班級籃球社團設計團旗、團名,學校制定班級籃球社團規(guī)章制度、訓練制度、比賽制度、管理制度等,保障班級籃球社團的正常運行。每學年,我校還會組織籃球綜合賽事“籃球周”。其中的“小籃球班級聯(lián)賽”就是班級籃球隊的展示平臺。通過這樣,我校的競技籃球氛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籃球校園文化的建設,能促進學?;@球運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為目標,打造精品、爭創(chuàng)特色,豐富校園籃球文化的內(nèi)涵,提升學校辦學品味。我校的籃球校園文化以籃球運動作為創(chuàng)建特色的突破口,堅持“以特色求發(fā)展,以質(zhì)量求生存”的宗旨,傳承和弘揚“以球促德、以球啟智、以球健體、以球審美”的傳統(tǒng),凸顯籃球運動的“拼搏精神、團隊精神”,全力提升籃球運動的校園氛圍。我們在操場、教學樓內(nèi)墻面、班級墻面、活動比賽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籃球校園文化。操場上的墻壁及籃球器材是籃球文化的主陣地;教學樓內(nèi)的墻面展示出學校的籃球大事記及籃球比賽中的籃球作品;班級墻面中展示班級籃球隊的隊旗、隊名、隊員的基本信息;“籃球周”和體育節(jié)中創(chuàng)辦關于籃球的剪紙、手抄報、籃球畫、隊旗設計、隊名設計等活動;通過校園的廣播站、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方式對學?;@球特色文化進行有效宣傳,根據(jù)學生喜歡的籃球單項技能進行著重推廣。我們還設置了“籃球技能小達人”“籃球小達人”等獎狀和“凌小章”“校長章”等微章,使學生的每一個籃球專長都能得到肯定。這樣,形成了豐富多彩、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籃球氛圍,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特色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家校合作是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種教育形式。通過家校合作,學生能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兩方面的教育。這兩方面的教育是相輔相成、各顯特色的,其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家校合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對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家長既是家庭體育教育的引導者,又是家校體育合作的參與者。正是有了家長的積極介入,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籃球技能的再次提升和籃球運動可利用資源的再次開發(fā)。學生課余時間的充分利用是籃球技能提升的又一陣地,學校為學生制定好家庭練習計劃,家長通過班級微信群、班級釘釘作業(yè)功能等上傳學生練習的圖片或視頻,體育教師加入班級微信群或釘釘群,對家長反饋回來的信息進行評價、指導,也提升了家長的指導能力。這樣,既為學生、家長、教師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又提升了家長的運動意識和指導能力,同時提升了學生的籃球專項技能。
我們結合本校的實際資源和條件,突出個性、尋找特色,讓學生通過籃球釋放激情,在球場投射夢想,進行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籃球特色教學,從而促進了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zhì)的協(xié)同發(fā)展,提升了他們的籃球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