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探究《秋風辭》不甘的悲韻

      2021-12-28 20:19:27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武帝秋景佳人

      薛 剛

      (呂梁教育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0)

      漢武帝劉徹,世人說起皆云他“內興制度、外事四夷”為千古名帝。然而武帝不光是中國歷史上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名文學家、詩人。武帝提倡辭賦,還樂于詩賦創(chuàng)作。其中他的詩篇《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被贊其“壯麗鴻奇[1]”。而詩賦《悼李夫人賦》更是被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2]”。

      然而綜合其作品,最代表漢武帝詩作則是這首清麗雋永,筆調流暢的《秋風辭》。全詩比興手法并用、情景互融在一起,文筆曲折纏綿,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悲秋”的名作,也一直為古今文人墨客所推崇。清代沈德潛稱贊該詩篇是“《離騷》遺響[3]”。

      這首詩的主旨在史上一直爭議頗多,世人在議論解析該詩辭時有著幾種相異的說法,有的認為寫的是“有感秋搖落。系念求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4]”。并認為詩中求仙之意以“懷佳人兮不能忘”一句為暗指,“以佳人為仙人,……于時事始合,而章義亦前后一線穿去[4]”。而另一種同樣結合了武帝的晚年求長生慕神仙的事項認為該詩辭也僅僅為求長生不得而“樂極哀來,驚心老至”。這兩種是歷史上主要對該詩詞主旨的說法。然而筆者結合全篇文學研究及其特點以及詩人生平的時代背景卻認為該詩辭應該有第三種說法,那就是為感秋搖落,驚心老至,欲積極進取,然哀生命苦短、壯志難酬之嘆息。以下筆者將從文辭研究和詩人生平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全篇詩詞的文辭研究方面進行分析

      全詩共九句,根據(jù)文辭手法可分作四解。前面寫景鋪墊,后面抒情言志。

      第一解,原文為“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首句開篇就氣勢不凡,宛如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一般,描繪出一副蒼茫大地秋風襲來的宏大場面,予人以不斷的遐想。明人謝榛也認為“《秋風辭》之起句,出于高祖劉邦的《大風歌》的‘大風起兮云飛揚’[5]”。如果我們僅從字面看,兩者確實相類似,但兩者的境界和情韻,卻頗為異趣。雖然皆以風起云涌來開篇起興,然而漢高祖劉邦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則顯得更加蒼莽遼闊,這樣的風起云涌是為了表現(xiàn)風云際會中崛起雄主的豪情壯志。與之相對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起兮白云飛”,相比較“大風起兮云飛揚”雖然也是借用風起云涌來表達壯志,而綜合全詩則顯得清新明麗,少了一些剛硬,多了些如泛舟蕩漾、俯仰觀賞的纏綿歡情,尤其是在結合下一句后,首句的風起云涌在韻味上更像《九歌·湘夫人》里“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6]”。

      那么為什么要啟首之句要類通高祖的《大風歌》的“大風起兮云飛揚”,而境界和情韻卻互為異呢?筆者認為詩人的意寓是認為同為一代雄主,但時代環(huán)境卻不同,高祖為風云之際崛起的雄主,而詩人卻是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和平年代的一代雄主。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疆拓土、奠定版圖,創(chuàng)立太學,加強中央集權等等確實堪稱一代雄主。所以這里類同高祖的《大風歌》就是詩人認為自己的功績足夠和高祖相提并論。

      再回到首句,從詩辭分析來看“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短短兩句,清遠流麗,點出了秋天季節(jié)的特點。這兩句狀物描景,句子結構緊密干練。使用了起、飛、落、歸四個動詞便將風高氣清、草木枯黃、樹木凋零、大雁南歸勾連在一起。既有色彩形象又有流動韻感,描繪出一幅深秋斑斕的美麗畫卷。后世很多詩詞在寫秋景時無不受其啟示影響,如“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7]”等等。

      明詩論家胡應麟也非常推崇本詩的首句,他認為:“秋風百代情至之宗。[8]”正是因為秋風、秋日惹人思情,所以枯黃凋零的草木、歸雁鳴聲這一幅深秋蕭瑟之景才勾起漢武帝對“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張玉谷高度贊譽了這句為“一篇之骨……”[9]然筆者從全詩篇分析來看,認為此句卻是用比興的手法烘托地寫出了全篇哀嘆的定精之筆,人到老年如秋日之蕭瑟。

      第二解,原文為“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詩人因景聯(lián)想抒放情思。春蘭秋菊,春天蘭草秀麗,秋天菊花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解讀這兩句時必須要接上一解一起解讀。詩人由秋景觀賞到花木的賞析比對,再到因秋景而引發(fā)生起了對佳人的思念,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結構緊促,其文筆又寫得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

      雖有春蘭幽幽其芳,秋菊爭奇斗艷,然百草枯黃、樹木凋零、大雁南歸、哀鳴聲聲,才勾起了詩人對“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秋景、花木、思念三者似乎不搭,然就是這種由物到人的移情過度手法,層層烘托才突出了對佳人的思念之深切。這種手法熟練的運用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10]”有之一比。

      那么漢武帝感秋之際,懷念的心中“佳人”是指哪位?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11]”的北方“佳人”李夫人嗎?據(jù)史料記載李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以至于夜間出現(xiàn)幻覺,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12]的迷茫悲痛之歌。

      然筆者結合全詩篇,尤其是根據(jù)類同漢高祖《大風歌》豪邁的啟首之句后認為武帝和屈原在《離騷》中以美人來喻自身理想的高潔一樣?!皯鸭讶速獠荒芡崩锏摹凹讶恕币辉~也不能局限于字面的本身認為是佳麗,而應該傳承全詩的主旨思想。詩人在“佳人”前用了一個“懷”字,它不是懷抱的意思而應該是胸懷?!皯鸭讶恕眲t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心愿、事業(yè)的追求?!安荒芡备墙Y合“佳人”表達了追求理想、事業(yè)堅定的信念。這句也就是詩人在感秋傷懷之際,回顧往昔種種功績,如春蘭如秋菊一般美麗炫目,但懷揣理想和事業(yè)的追求卻永不停止。

      第三解,原文為“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泛”為漂浮,“濟”為渡河,“橫”為本義,這里使用給詩辭賦予一股王霸的傲氣?!爸辛鳌弊置嬉馑紴榻又醒搿H弧盾髯印ざY論》卻賦予了“中流”不同的意思,猶中道,正道。王先謙也稱:“中流,猶中道。[13]”“素波”即白色的波浪。這里前兩句本義是描寫詩人漢武帝祭祀后土之后,坐著樓船渡過汾河,船上君臣歡宴,船在汾河中間疾速駛過,河水被劃出一道白色的波浪的生動景象。結合上一解來解讀的話,尤其是結合了這個充滿霸氣的“橫”后,不難得出詩人是在以景喻情,回顧自己往昔功績,覺得自己的事業(yè)還遠遠未到終止之時,還正如泛舟中流正在穩(wěn)步的進行中。

      “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棹歌”中“棹”本義為船槳,《棹歌》即指漁民或船工在撐船、劃船時候唱的漁歌。大凡酒酣耳熱之際最易動真情,于是詩人也不禁在蕭鼓鳴樂中合著劃槳的拍子放聲而歌。“蕭鼓鳴兮發(fā)棹歌”一句生動的勾畫出詩人蹣跚的步履、朦朧的醉態(tài)和合著節(jié)拍悠然而歌之場景。

      同時“蕭鼓鳴兮發(fā)棹歌”這一句再加前兩句“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一共三句話,每句都有兩個動詞,依次為泛、濟、橫、揚、鳴、發(fā)六個動詞,這六個動詞仿佛是將詩人乘船渡河時熱鬧的場景彩繪的聲情并茂。然再結合下一解的第一句“歡樂極兮哀情多”,不得不說這六個動詞的使用就是烘托反轉的點精之筆。

      第四解,原文為“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大凡歡樂之后,總會帶給人哀怨的心緒。這也許就是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吧。同樣詩人也不例外。歡樂到了極致之后便會變成哀愁。哀愁什么?青春難覆,衰老難逃。最后一句結合詩中“橫中流兮揚素波”覺得自己還處于事業(yè)中間階段,不服老的想法其實也是有“老驥伏櫪”[14]的意思。

      回顧全詩篇,開篇用類同高祖劉邦《大風歌》方式抒發(fā)自己胸懷,隨后用清麗如畫的寫景回顧自己一代偉業(yè)功勛,用思念“佳人”來綻放自己的情懷,到樓船上歡樂飲宴隨節(jié)拍逸興放懷高歌,然后又急轉直下,因物移情傷懷,發(fā)出年華不再的幽幽嘆息。一系列寫景抒情、以物移人、以景言情,將詩人的復雜情思書寫的曲折而又纏綿。詩人縱有既有平南越、斥匈奴、興太學、崇儒術的文治武功,但也終抵不過歲月的流逝。再加上開篇就定性的“秋”更使得這份“悲秋”的傷感格外沉重。沈德潛評價該詩辭為“《離騷》遺響”[15]。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還是比較切實的?!肚镲L辭》之所以能以清新流麗之辭,與蒼莽雄放的《大風歌》相敵并同流傳百世,原因正在于此。

      二、由詩詞入手結合漢武帝劉徹生平去研究

      從古至今對于《秋風辭》成詩時間歷來說法不一。然筆者首先從《漢武故事》記載發(fā)現(xiàn),漢武帝吟誦《秋風辭》后,便“顧謂群臣曰:‘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涂高也?!撼歼M曰:‘漢應天受命,祚逾周殷,子子孫孫,萬世不絕……’上曰:‘吾醉言耳!然自古以來,不聞一姓遂長王天下者,但使失之非吾父子可矣?!盵16]根據(jù)這段記載可以說明《秋風辭》成詩于漢武帝晚年期間。

      在《漢武故事》記載中,還記載了一段文字:是漢武帝欲“浮海求神仙,海水暴沸涌,大風晦冥,不得御樓船,乃還”[16]。吩咐“自今有妨害百姓費耗天下者,罷之”[16]。從而由田千秋奏請,罷方士,拜千秋為丞相。根據(jù)歷史史料記載漢武帝最后一次 “行幸東萊,臨大?!笔窃谡骱退哪?前89年)春正月,兩年后駕崩。故《秋風辭》可以當作成詩于征和四年之前,而漢武帝最后一次行幸河東、祠祀后土的時間唯有天漢元年三月[17]。故宋王益之主張《秋風辭》作于此時。

      漢武帝一生在位五十四年,開創(chuàng)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他的雄才大略使?jié)h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的豐功偉績也使自己成為與秦皇相提并論的千古帝王。他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推行推恩令。經(jīng)濟上,統(tǒng)一貨幣權和鹽鐵經(jīng)營權。思想文化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軍事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反擊匈奴。還有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漢族的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漢武帝的豐功偉業(yè)可不能簡單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績在于承前啟后,獨具開創(chuàng)性,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

      但是在漢武帝統(tǒng)治的后期,武帝好大喜功不斷開疆擴土,連年征戰(zhàn)使得國庫空虛,稅賦徭役繁重,也使得百姓大量破產(chǎn)流亡。同時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信神仙方術,迷信求仙,聽信讒言、妄用奸佞,致使衛(wèi)皇后和皇太子都死于奸臣小人之手。到了晚年,武帝內心確有感悟,在深刻反省之后,頒布了《輪臺詔》以罪己的形式檢討過失,同時斥遣術士取消了勞民傷財之事,實行了休養(yǎng)生息的寬民政策。

      所以隋代王通認為:“秋風之辭,其悔志之萌乎?蓋帝暮年所作也”[18]。而筆者認為《秋風辭》雖成詩于武帝晚年,但這既非感悟悔志之詩,也非是武帝因秋景樂極生悲、即興吟詠之作。他是因秋風、秋景而神之所思,歡盡哀來,惜壯嘆老,哀情詠歌。

      步入遲暮之年的漢武帝追求長生不老,信奉讖緯之學,迷信方士之言,聽信讒言,其原因在于不服老,覺得自己壯志未酬。而這最后一次巡幸河東、祠祀后土,以樂景寫哀,其實便是抒發(fā)內心情懷。

      我們再回顧下詩詞中一句“歡樂極兮哀情多”,漢武帝一生7歲時被冊立太子,16歲便君臨天下,一生如《謚法》中說“威武強睿德曰武”[19]。年少登基,在位54年,一生可以用豐功偉績來形容。這樣一個千古雄帝藐視一世,本應慨然得意忘形,其詩也應該充滿霸氣和豪邁之情,為何在豪邁浩然之間會有如此幽情哀音?清人王堯衢在其作《古詩合解》中的解釋比較中肯,那便是“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20]。

      即便是千古名帝也免不了生老病死,榮華富貴終有盡,而生命的歡宴再精彩也只有一次。人生老之將至,一切也會隨著死亡而消散。慕仙是為了求長生,而長生是為了更長久的實現(xiàn)心中壯志,所以又如何不會“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縱然心中覺得自己還能“再干五百年”,可在時間面前也只能無奈地說“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所以在這首《秋風辭》成詩之后不久漢武帝終前傳位:“行幸五柞宮,謂霍光曰:‘朕去死矣!可立鉤弋子,公善輔之?!瘯r上年六十余……一二年中,慘慘不樂。三月丙寅,上晝臥不覺……明日色漸變,閉目。乃發(fā)哀告喪?!盵21]成詩兩年后帝崩,這不得不也給《秋風辭》蒙上了一層哀傷。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秋風辭》并非如世人所言,因秋景而樂極生悲,也并非如古人所云是悔志之詩。結合詩詞以及武帝生平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這就是“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憂傷,縱心中壯志依舊,然光陰不在,縱愿縱馬江山,然只能徒留不甘的幽情哀音。

      猜你喜歡
      武帝秋景佳人
      攝影·美好安徽
      江淮法治(2022年17期)2022-11-16 12:27:52
      霞映佳人是云肩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32
      秋景
      畫秋天,寫秋景
      羊艾茶園秋景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梁武帝不殺侮辱自己的人
      梁武帝不殺侮辱自己的人
      佳茗佳人
      普洱(2009年1期)2009-07-24 01:47:22
      青岛市| 萝北县| 闽清县| 丰台区| 七台河市| 中宁县| 卓资县| 富蕴县| 桐乡市| 京山县| 思南县| 揭阳市| 崇左市| 中山市| 平定县| 深水埗区| 历史| 余江县| 鹰潭市| 谷城县| 南漳县| 民勤县| 安龙县| 祁门县| 乌拉特前旗| 三原县| 奈曼旗| 平江县| 双辽市| 梧州市| 舒城县| 仪征市| 类乌齐县| 和林格尔县| 炎陵县| 游戏| 隆安县| 迁安市| 阿图什市| 贵州省|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