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特殊教育學校 許程程
體育教學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的正常發(fā)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因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特殊性,為了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殘疾類型,采用分層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特殊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特殊教育的教學對象從單一殘疾類型向多重殘疾發(fā)展,輕度殘疾向中重度殘疾發(fā)展。一個班級內的學生殘疾類型及程度各有不同,傳統(tǒng)的集體課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每位特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單一的教學目標導致一些學生上課時缺乏積極性,配合度不高。分層教學在特殊教育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實現(xiàn)能讓所有學生共同成長的教學目標。
我國現(xiàn)有的特殊教育學校包括聾校,盲校,培智學校。文中提到的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指的是培智學校。根據(jù)《山東省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要求,每個培智班級有6名學生。這6名學生殘疾程度,殘疾類型各有不同。一般一個班級里有自閉癥的學生,有唐氏綜合征的學生,還有智力殘疾、腦癱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心理、生理方面各有特點。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身體協(xié)調性要求較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增加了體育課堂教學的難度。體育分層教學,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每位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
體育課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主的課程,體育課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讓學生習得某些運動技能。體育動作技能的形成是指學生對某一體育動作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學生運動技能的形成是有階段性的,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動作的認知階段,動作的聯(lián)系階段以及動作的完善階段。運動技能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需要反復練習,使思維活動和身體運動器官活動緊密結合。對于智力殘疾學生來說,掌握動作技能的過程是漫長的,一個簡單的動作,都需要不斷的重復練習,例如投擲沙包,腳的一前一后擺放都需要教師用手拿著學生的腳來做,需要教師不斷的提醒,不斷的示范。
智力殘疾學生與正常學生在智力和體力上是有差距的。智力殘疾學生在體育課上習得的運動技能,需要及時的鞏固,同樣的動作,他們需要練習幾十次甚至上百次。課堂上的時間有限,這就需要家長課后不斷的和孩子進行動作的強化和鞏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每個學生都需要教師一對一指導,但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精力有限,陪讀家長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后指導學生練習時,能更加準確、具體。家長的配合對學生體育動作技能的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普通學校進行體育分層教學時,一般是根據(jù)學生的體育知識、體育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來分。而在特殊教育學校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差別很大,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殘疾類型進行分組教學。在體育分層教學中,把學生分為3個層次。A組學生為唐氏綜合征的學生。唐氏綜合征的學生大多數(shù)性情溫和,常傻笑,喜歡模仿和重復一些簡單的動作,能聽懂老師的口令并執(zhí)行,上課時能自己獨立練習并完成動作。B組學生為智力殘疾學生。這類學生智力發(fā)育遲緩,對周圍的事物和聲音反應遲鈍,可以與教師溝通,但理解力與學習能力較差,需要教師一對一教授,學會以后,基本能獨立練習技術動作。C組學生為自閉癥的學生。自閉癥是因大腦、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障礙而引起的廣泛性、發(fā)展性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互動缺陷、溝通缺陷、重復刻板的行為模式。這類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經常亂跑亂跳,教師與他們溝通困難,需要家長輔助上課。
根據(jù)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3個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是有區(qū)別的。A組唐氏綜合征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多有基礎疾病,不能從事劇烈的體育活動。因此,針對這類學生,其認知目標是初步學習動作技術,了解體育基本知識;技能目標是通過體育課的學習,能模仿教師動作,并能獨立練習完成,在練習的次數(shù)上,不做強制要求。情感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練習中學會合作,體會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B組學生為智力殘疾學生,理解能力較差,在對技術動作的認知上存在缺陷,認知目標是說出動作的名稱,技能目標是能夠在教師的輔助下,完成技術動作,達到促進身體正常發(fā)育的目的。情感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C組學生為自閉癥學生,其教學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家長的輔助下,能完成教師教授的技術動作,發(fā)展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通過和同學合作,逐漸融入到班集體中去。
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主要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在體育游戲的選擇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設計不同的游戲。例如A組學生可以設計不劇烈的模仿類游戲,例如大家跟我做,聽指令做動作等,通過模仿老師、同學,學會體育技術動作。B組智力殘疾學生選擇簡單的比賽類小游戲,例如端水走、趕球跑、扔沙包等,這些游戲簡單易學,又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C組自閉癥學生表現(xiàn)為社交困難、交流能力受限、刻板的動作和行為,根據(jù)這些的特點,體育課要在他們熟悉的場地和環(huán)境進行,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親子互動游戲,例如夾球跑,障礙跑,傳球等。教師需要結合體育課的主題,設計適合每組學生的教學內容,例如體育課的主題是投擲,A組學生可以設計“看誰學的像”小游戲,教師演示投擲沙包的動作,學生模仿學習,教師語言提示、指導,看看誰和老師做的一樣。在A組學生模仿練習時,教師一對一指導B組學生進行投擲動作練習。C組學生在陪讀家長的輔助下,進行看誰投的遠的親子比賽,教師要在上課時兼顧到每位學生。
因為學生的差異性,教學內容不同,評價方式也要有所區(qū)別。A組學生要根據(jù)體育動作技術的掌握情況,做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和對動作的理解程度進行評價。B組學生在教師的一對一指導下,能否順利完成技術動作,作為評價依據(jù)。C組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能夠順利完成技術動作,能否實現(xiàn)增強體質的目的作為評價依據(jù)。教學評價需要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
(1)分層教學不是分類教學,不是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能說唐氏綜合癥的學生比自閉癥的學生學習好,而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原有認知和運動水平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分層教學不是只管好學生,放棄差生,而是因材施教,特別是中度自閉癥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動作,只要能在家長輔助下完成,就算完成教學任務,就是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每位學生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
(3)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學生分層不可能做到精準,把學生固定在相應的層次,否認了學生發(fā)展的可能,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和身體健康水平,一學期或一學年調整學生的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