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目的順應論視角下《射雕英雄傳》英譯研究

      2021-12-29 15:59:40蔡高梅
      關鍵詞:射雕英雄傳英雄傳金庸

      冷 慧, 蔡高梅

      (遼寧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一、引 言

      《射雕英雄傳》成書于1959年,作為金庸的一部長篇力作,在國內(nèi)外華人社區(qū)享有盛譽,然而正式的英譯本直到2018年才得以問世。2018年2月,《射雕英雄傳》第一卷英譯本AHeroBorn:VolumeIofTheCondorHeroes開始在全球發(fā)售。自此,國內(nèi)外英語讀者開始了新一輪的金庸熱,中國英語學習者也對其所使用的翻譯技巧與策略展開熱烈討論,例如:程功以紐馬克“交際翻譯理論”為框架,探討《射雕英雄傳》中武功招式的英譯[1],林麗娜和王紹祥基于翻譯操縱理論探究意識形態(tài)對《射雕英雄傳》翻譯文本的選擇以及翻譯策略的選取的影響[2],戴若愚和陳林自建語料庫,對《射雕英雄傳》原文和英譯文進行分析,探討其英譯刪減的“合規(guī)性”[3]。閱讀《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Holmwood并非追求字字對應的“忠實”翻譯,而是圍繞翻譯目的,動態(tài)地擇取適合的翻譯策略,以順應英語讀者的閱讀體驗。

      本文基于目的順應論框架,探討譯者翻譯《射雕英雄傳》第一回至第九回中的人名、武功招式、故事情節(jié)時使用的翻譯策略,希望能為推動武俠小說外譯與中國文化走出去盡綿薄之力。

      二、目的順應論

      目的順應論是翻譯界對功能主義目的論與語言順應論整合后形成的新的理論框架。翻譯理論界著名學者Newmark認為翻譯活動的特殊語境就是具有明確的翻譯目的[4]。同時,翻譯也是順應語境的語用活動,符合Verschueren提出的語言順應論[5]149,即翻譯是人們按照語境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華中師范大學廖美珍教授帶領的團隊整合了Verschueren的語言順應論和Reiss及Vermeer的翻譯目的論[6],構建了目的順應論[7]。目的順應論把語言順應論拓展到語用研究領域,也為翻譯目的論提供了語言學理據(jù)。

      功能主義目的論把翻譯目的靶定于目標讀者和翻譯任務委托者,著重強調(diào)目標文本所屬的文化功能。因此,譯者要根據(jù)目標文本在目標文化中所承擔的功能來決定翻譯方法和策略。換言之,“在目標文本產(chǎn)生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目標文本的功能”[8],影響譯本功能的因素包括譯者、翻譯任務委托人、目的語讀者和目的語文化等。因此,依據(jù)功能主義目的論,翻譯應滿足參與翻譯過程中各要素的目的。

      基于功能主義目的論的翻譯活動可能會使翻譯過程中的部分交際信息流失,但語用學理論為翻譯過程中的信息折損提供了合理的解釋。語用學研究把翻譯目的作為語境的一個因素而綜合考量翻譯的語用效果。語言順應論認為語言選擇是語言使用者為順應交際目的,靈活篩選出適當?shù)皿w語言表達形式的動態(tài)過程,使語言選擇順應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等多個維度。同時,語言使用者需要通過不同的自我協(xié)商或與他人的協(xié)商才會選擇出適當?shù)恼Z言策略,做出恰當?shù)捻槕猍5]149。

      翻譯目的論以及語言順應論是翻譯領域和語用學領域較為成熟的理論,整合之后所建構的目的順應論則更具解釋力。目的順應論強調(diào),翻譯過程是目的分析、目的理解和目的順應的過程,翻譯因此應綜合考慮參與翻譯活動各方的目的[9]。譯者、贊助方、目的語讀者、原文作者的目的會共同影響翻譯策略的選擇[10]。

      整合后的目的順應論目前是學界一個較新的理論嘗試,對此進行的研究與應用并不多,已有的成果大多集中在口譯領域???、筆譯均為人類有目的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動,都具有目的性。所以,目的順應論能為口譯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同樣也能應用于筆譯研究。

      三、《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翻譯目的分析

      翻譯是具有多重目的的語言行為。是何原因促使《射雕英雄傳》于2018年得以翻譯并出版發(fā)行呢?本文從委托方(即出版商)的目的、原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譯者翻譯此書的目的,以及目的語讀者需求與文化背景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射雕英雄傳》英語本委托者的目的

      《射雕英雄傳》英語本委托方是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該出版社以發(fā)行翻譯文學作品為主,旨在向英語國家引進不同文化作品,銷售目標主要是西方英語國家的讀者。若譯者能將金庸小說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與特立獨行而又剛直不阿的主人公性格翻譯出來,不僅能讓英語國家普通民眾在休閑時光了解中國百姓的家國情懷,也能使他們理解中國文化內(nèi)涵,同時,其扣人心弦的武功故事也一定能打開西方市場的大門。當Holmwood寄去翻譯樣章時,麥克萊霍斯出版社看到了商機。作為以大眾讀者為目標客戶的通俗讀物出版商,麥克萊霍斯出版社要把讀者的審美期待放在首位[3]。因此,依據(jù)出版商滿足大眾讀者審美期待的委托,Holmwood所使用的翻譯策略注定會與翻譯經(jīng)典文學著作所采取的翻譯策略不同。

      (二)原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

      20世紀50年代,香港市民對比武活動充滿興趣。金庸為吸引更多讀者購買他創(chuàng)辦的報紙,開始在報紙上連載他創(chuàng)作的武俠小說。金庸在接受采訪時數(shù)次提及其寫武俠小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娛樂讀者”[11]。在載有新版《射雕英雄傳》的“金庸作品集”新序中, 金庸也多次強調(diào)讀者體驗及讀者感受,“武俠小說只是表現(xiàn)人情的一種特定形式……問題不在采取什么形式,而是表現(xiàn)的手法好不好,能不能和讀者、聽者、觀賞者的心靈相溝通,能不能使他的心產(chǎn)生共鳴”[12]2。金庸在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會充分考慮讀者的接受度,期望創(chuàng)作出讀者滿意的作品。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同樣也要將原著作者顧及讀者感受這一因素考慮在內(nèi)。

      (三)譯者的目的

      譯者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其翻譯動機對譯本的呈現(xiàn)也會產(chǎn)生影響?!渡涞裼⑿蹅鳌返谝痪淼淖g者是瑞典人Anna Holmwood,中文名為郝玉青。由于Holmwood并沒有成長于厚重的漢語文化環(huán)境中,盡管其在大學期間學了中文,也能流利地講漢語,但是她在翻譯《射雕英雄傳》前既不是武俠小說迷,也不是“金庸粉”,只是在學中文期間接觸到一些金庸作品,在不甚了解金庸語言大師精湛獨特又寓意深刻的表達背景下,就開始了她的翻譯之旅,僅在閱讀與翻譯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射雕英雄傳》的理解[13]。此外,Holmwood也是一名從業(yè)多年的圖書經(jīng)紀人,一直致力于文學作品版權交易工作。她認為,“金庸的作品里有俠肝義膽、江湖情仇,是全世界讀者都喜歡的內(nèi)容,武俠小說在西方一定會有一群‘核心’讀者”[14]。因此,Holmwood深信中國傳統(tǒng)武俠小說具有的愛恨情仇等普遍性價值,在英文讀者群中也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為讓讀者充分感受金庸武俠小說的魅力,Holmwood更注重譯文內(nèi)容的通順易懂,以期達到“就像金庸在和讀者用英文講話”的效果[14]。Holmwood擁有外國文學作品譯介的經(jīng)歷,深諳英語讀者的閱讀需求與習慣,她的翻譯凸顯故事情節(jié),讓非中文背景的英語讀者通過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來體驗原著的蕩氣回腸。簡言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譯文的可接受性和可讀性,順應讀者的審美期待,讓譯文讀者能生成和原文讀者同樣的情感反應。

      (四)目的語讀者需求與目的語文化背景

      語言與文化水乳交融。作為委托的產(chǎn)物,譯文最終是為了滿足目的語讀者的文化需求。金庸小說描述的武俠精神和西方的騎士精神看似相近,但兩者在文化內(nèi)涵上卻有著本質(zhì)差異。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遵循著儒釋道傳統(tǒng)文化,行走在飄逸神秘的武俠世界,穿行于行俠仗義的中國武俠文化元素中,而這些中國武俠小說的精髓與要義恰是西方文學所缺少的,這就為中國故事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當今世界文化呈現(xiàn)多元性與合作性,目的語讀者有通過翻譯作品填補西方文學中武俠文化真空的強烈愿望,金庸《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的應時而生,恰好拓展了英語讀者的文學視野。

      Holmwood表示,“對西方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有些陌生的地方,但金庸小說反而讓這些陌生的文化變成一種新鮮感”[15],這可能也恰是英語讀者們所期待的。閱讀《射雕英雄傳》英譯本不僅能讓英語讀者接觸到中國“武俠”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衣食住行、傳統(tǒng)習俗等基本概念,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生活[3]。

      四、《射雕英雄傳》英譯本翻譯策略分析

      Holmwood所譯第一卷《射雕英雄傳》的中文底本為新修版《射雕英雄傳》前九章的內(nèi)容。對比原文和譯文可以發(fā)現(xiàn),Holmwood在翻譯《射雕英雄傳》時,根據(jù)翻譯目的對原文本進行了一些改動,如刪減了原文中一些歷史文化、場景細節(jié)描寫和人物主觀感受等內(nèi)容,占原文總字數(shù)的17%[3]。筆者依據(jù)目的順應論分析其刪減后的英譯本,從人名、武功招式、故事情節(jié)三個方面探討其翻譯策略。

      (一)人名翻譯策略

      金庸小說中的許多人物名字折射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Holmwood細心地在《射雕英雄傳》英譯本前面提供了長達9頁的主要人物英語名稱及背景介紹,這有利于英語讀者在閱讀前能夠厘清人物之間的關系,熟悉故事所發(fā)生的背景,增加閱讀流暢性,提高譯文的可讀性和接受度。通常情況下,中國小說中的名字在翻譯時多使用音譯法,如John Minford對《鹿鼎記》中大多人物名字都采用音譯法(吳三桂Wu Sangui、李自成Li Zicheng[16])。在《射雕英雄傳》英譯本中,Holmwood也采用同樣策略,如對郭靖Guo Jing、楊康Yang Kang、丘處機Qiu Chuji、完顏洪烈Wanyan Honglie,曲三Qu San等人物都是使用漢語拼音音譯法。由于譯者在譯文開篇已對小說重要人物進行了名稱和背景介紹,讀者在初步熟悉重要人物后,也能較好地接受這些人名的音譯。另外,Holmwood對有些出現(xiàn)次數(shù)極少的不重要人物,同樣采取音譯的翻譯策略,以保持風格一致,同時減少譯者的負擔。

      然而,如果一味地將所有人物名稱全部音譯,必將會抹去一些中文姓名的文化內(nèi)涵,無法使譯文和原文產(chǎn)生語義對等的美學效果。為此,針對部分主要人物的名字,Holmwood采用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翻譯方法,如郭嘯天Skyfury Guo、楊鐵心Ironheart Yang、包惜弱Charity Bao、黃蓉Lotus Huang、穆念慈Mercy Mu、段天德Justice Duan等,對此Holmwood的解釋是,因為這些名字如果按照拼音翻譯,讀者看起來會覺得非常平淡,感受不到其中的含義[17]。這種音譯與意譯相結合的翻譯方法既能譯出名字的字面意思,又能突出小說中人物的特點與性格;既能傳達出《射雕英雄傳》原文的文化意義,又提高了譯文的可理解性。

      此外,Holmwood對一些主要歷史人物及人物稱謂均做了英語歸化處理,運用的是英語讀者較為熟悉的英語歷史文獻翻譯方法,而非漢語拼音的直譯,從而降低了讀者對譯本及情節(jié)的陌生感,如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鐵木真Temujin、王罕 Ong Khhan、李白Li Po、大師Venerable Monk、住持Abbot、大人Excellency、道長Your Reverence、上人Your Eminent Holiness、娘子Madam 或My lady、相公Master、公子My Lord等。在翻譯其他蒙古族人名時,Holmwood遵循了少數(shù)民族名字傳統(tǒng)譯法,如托雷Tolui、術赤Jochi、哲別Jebe、木華黎Muqali、窩闊臺Ogedai等。

      金庸在作品中借助郭靖、黃蓉之口展現(xiàn)了中國的漢字文化。在以下這段郭靖與女扮男裝的黃蓉首次見面的對白中就有所體現(xiàn)。

      例句1:

      原文:那少年微微一笑,道:“還沒請教兄長高姓大名?!惫感Φ溃骸罢媸堑?,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那少年道:“我姓黃,單名一個蓉字。”[12]227

      Holmwood對原著中“黃蓉”的名字翻譯得非常地道,對中國名字文化保留得非常完整。

      譯文:“I didn’t ask you your name,” he said and smiled. “Yes, we forgot. My family name is Guo, my given name Jing. And you?” “My family name is Huang, my given name Lotus.”[18]275

      在例句1的譯文中,“黃蓉”的翻譯是“Huang Lotus(黃蓮花)”,而沒有把“蓉”字譯成“蓮蓉”的“蓉”,即“用某些植物的果肉或種子制成的粉狀物”(Powder)。有網(wǎng)友對“Lotus”這一翻譯有所不滿,覺得鄉(xiāng)土氣息濃厚。Holmwood在第一卷最后給出注釋:“這個角色在許多金庸迷那里是以她的拼音名字‘Huang Rong’而被熟知的。但我把她的名字譯作‘Lotus’。因為在故事的這個階段,我們讀者正置身于一個郭靖所不知道的秘密之中”[12]392。兩人初次相遇時,黃蓉扮成小叫花,郭靖并沒有認出黃蓉是女扮男裝。通過閱讀這段對話,漢語讀者一看“蓉”字便知此處的“少年”是女兒身,譯文讀者在讀到“Lotus”這花卉名稱時,也能辨出“Huang Lotus”是女生。原文讀者通過名字提前看破黃蓉喬裝的秘密,而“Lotus”這樣恰如其分的翻譯讓英語讀者有了與漢語讀者類似的感受,符合翻譯目的性和忠實性原則。

      (二)武功招式的翻譯策略

      《射雕英雄傳》中有大量的武功招式,如“風卷云殘”“夜叉探海”“推窗送月”“雙掌移山”“馬龍取水”等,不僅彰顯了漢語的文字之美,也傳遞出由意象構造的畫面之美。然而由于西方國家缺少武術這一中國特色文化,也缺少水墨丹青似的山水意境,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很難找到與之完全對應的詞匯來傳遞金庸的文字魅力。

      首先,針對部分畫面感強的武功招式,Holmwood大多選擇了直譯法。雖然英語直譯并不能準確傳達原著中漢語的文化負載,但由于保留了原文的意象,在英語讀者心目中所塑造的畫面也不至于生疏。如鐵鎖橫江A Lock Across the River、白虹經(jīng)天Rainbow Crosses the Sky、秋風掃落葉An Autumn Wind Blows the Fallen Leaves、春雷震怒Deafening Soring Thunder等。

      其二,Holmwood對部分武功招式也采用了意譯法,如:笑語解頤Laugh the Jaw Out of Joint、燕青拳Yanqing Sparrow Boxing Moves、偷云換日Steal the Clouds、二郎擔山Gentleman's Cape等。其中燕青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代表,該拳法講求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相傳由梁山好漢燕青所傳,故稱之為“燕青拳”。譯者沒有將“燕”譯為“swallow”,想必是知曉該拳法的由來,故而將其音譯為“Yanqing”,再增譯“sparrow(麻雀)”以小巧靈活多動的意象來凸顯其特點。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對“九陰白骨爪”一詞采用了音譯和意譯混用的翻譯方法,將其譯為“Nine Yin Skeleton Claw”。閱讀《射雕英雄傳》原文可知“九陰白骨爪”是一門狠毒武功,因此譯者在翻譯時使用了骷髏(skeleton)一詞替代白骨(bone),令英文讀者同樣能感受到該招式的兇狠之處。而“陰”在英文中很難找到對應的詞匯來表現(xiàn)招式的陰狠毒辣,拼音“yin”也因太極的盛名而被英語讀者所接受,所以Holmwood采用“陰”的音譯更能再現(xiàn)原著之意。

      Holmwood在采訪中說:“很多人都很好奇我是怎么翻譯那些武功招數(shù)的名稱……重要的是譯文能否讓英語讀者被書中的情緒和人物吸引,能否讓讀者被超凡脫俗的武打所震撼,能否將書中的陰謀詭計翻得扣人心弦”[14]??梢钥闯?,Holmwood靈活的翻譯方法恰如其分地順應了委托方、原文作者及譯文讀者和文化的需要。為傳播中國武俠文化,為滿足原文作者創(chuàng)作的初衷,為能夠在西方市場實現(xiàn)暢銷,順應目標讀者的審美期待無疑是譯者需首先考量的原則和標準。

      (三)故事情節(jié)的翻譯策略

      在翻譯《射雕英雄傳》的故事情節(jié)過程中,Holmwood主要采取了刪譯策略。

      例句2:

      張十五道: “想當年徽宗道君皇帝一心只想長生不老,……”郭嘯天道: “靖康年間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這件大恥……”張十五替郭、楊二人斟了酒,自己又斟一杯,一口飲干,說道:“岳爺爺有兩句詩道……”[12]8

      原文中724個字都是對該故事背景下秦檜和岳飛的歷史介紹,中國讀者可能對這細節(jié)頻頻稱贊,而對英語讀者而言,這一歷史背景就成了難以跨越的文化壁壘。故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將其全部刪除。若按原文全部保留的話,不了解中國歷史的英語讀者勢必會對原文中出現(xiàn)的徽欽二帝、岳爺爺是誰產(chǎn)生疑問,在主線劇情開始前,一些缺乏耐心的讀者就可能失去閱讀興趣。譯者作此刪除處理,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同時也減少譯者大篇幅不必要的解釋,避免文章啰唆冗長。

      例句3:

      原文:……待銅缸再次落下時,也抄一口酒吃了,忽地躍起,雙足抵住缸邊,空中用力,雙腳力撐,身子如箭般向后射出,那銅缸也給他雙腳蹬了出去。他和銅缸從相反方向飛出,銅缸徑向丘處機飛去[12]59。

      譯文:Just as it was falling, he too fished out a handful of wine, caught the censer with his feet and then kicked it back at Qiu Chuji[18]68

      例句3中,譯者刪去了武打過程的細節(jié)描寫——“忽地躍起,雙足抵住缸邊,空中用力”和“身子如箭般向后射出,那銅缸也給他雙腳蹬了出去”。在金庸筆下,比武的一招一式像電影的慢鏡頭一樣展示在讀者眼前,極大地提高了小說的觀賞性。但對英語讀者而言,大量的動作描寫卻成了一種挑戰(zhàn)[3]。過多地“忠實”保留原文中的動作描寫會使譯文顯得冗長,不利于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句4:

      原文:丘處機……心道:“丘處機啊丘處機,這兩位朋友是忠義之后,好意請你飲酒,你卻累得他們家破人亡。你若不替他們報仇雪恨,還稱得上是什么男子漢大丈夫?”[12]66

      譯文:Qiu Chuji… These men were descended from loyal patriots, he said to himself. They invited you to drink with them and destroying their families[18]79.

      例句4中,譯者刪譯了原文中的心理描寫——“丘處機啊丘處機”和“你若不替他們報仇雪恨,還稱得上是什么男子漢大丈夫?”雖然這段對丘處機的內(nèi)心活動描寫充分體現(xiàn)了丘處機為郭楊兄弟報仇的決心,使原文中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但是刪除此處心理描寫細節(jié),對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并無大礙。對以消遣為目的的英語讀者來說,刪除這些不影響故事情節(jié)的心理描寫,能給他們帶來更順暢的閱讀體驗,滿足他們了解故事情節(jié)和小說梗概的閱讀目的。

      譯者在不隨意篡改主要情節(jié)的條件下,適當?shù)貙υ倪M行刪減能大大增加英譯本的可讀性,在順應目標語讀者審美期待的同時,也能滿足商業(yè)出版社的出版目的和要求[2]。

      五、結 論

      基于目的順應論,我們歸納出Holmwood在《射雕英雄傳》英譯本中所使用的翻譯策略:(1)對人名的翻譯,譯者多采用意譯與音譯相結合的翻譯方法,用以突出人物特色,傳達文化意蘊,保留中文色彩,實現(xiàn)讀者與作者對話的翻譯目的。在提高譯文可讀性的基礎上,也讓原文中的人物在英語讀者心中留下烙印。(2)對武功招式的翻譯,譯者主要采用意譯的翻譯方法,部分采用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的翻譯方法,保留原文的意象文化要素,從而給英文讀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間。(3)對故事情節(jié)的翻譯,譯者順應讀者需要,刪除次要描寫信息,降低目的語讀者的閱讀障礙,增強譯文的閱讀流暢性及可讀性,縮減篇幅與成本,從而提高譯本市場銷售量,在贏得讀者認可與喜愛的同時,也順應了出版商的出版目的和要求。

      綜上所述,依據(jù)目的順應論的理論框架,我們發(fā)現(xiàn),Holmwood在翻譯《射雕英雄傳》時,充分考慮了普通英語讀者不具備深入領會精深無邊、奧妙無窮的中國武俠文化背景的能力,適當發(fā)揮了譯者主體性,凸顯出原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使用的翻譯策略皆為翻譯目的服務,既符合委托方的要求,又能達到提升譯文影響力,吸引讀者的翻譯目的,為今后類似的中國暢銷書翻譯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猜你喜歡
      射雕英雄傳英雄傳金庸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歷時近十年完成出版
      中醫(yī)導引法——八段錦(二) 左右開弓似射雕
      It Was Nice Getting to Know You
      文化交流(2019年1期)2019-01-11 01:34:26
      為金庸因一錯字查證道歉叫好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誰是金庸小說第一情圣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42
      射貂英雄傳
      金庸的財富江湖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14
      漫畫無極
      每個時代都應該有屬于它的《射雕英雄傳》
      電視指南(2017年3期)2017-03-27 10:59:04
      《射雕英雄傳》中俠義之士郭靖的形象探析
      九龙城区| 景东| 华容县| 抚松县| 南昌县| 洪洞县| 锦屏县| 望奎县| 清苑县| 麻江县| 波密县| 河北省| 元阳县| 青海省| 兴隆县| 宝应县| 阳信县| 合川市| 房产| 廉江市| 贵阳市| 丽江市| 禄丰县| 高青县| 万载县| 商河县| 兰溪市| 攀枝花市| 兴国县| 射阳县| 武山县| 禄丰县| 松江区| 桑日县| 大冶市| 海盐县| 互助| 大英县| 泰兴市| 洛扎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