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月愛
(瓊臺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南 海口 570100)
瓊崖革命知識分子是近代瓊崖最早覺醒的,傳播革命思想、探索革命理論、領導革命運動的先行者、開路者,其杰出代表有王文明、楊善集、馮平、徐成章、馮白駒等一大批革命家。瓊崖革命知識分子不僅是指瓊籍革命家,也包含從大陸來瓊指導革命的中共早期黨員,如陳公培(吳明)、魯易、羅漢、李實等人。本文重在考察瓊籍革命先驅的覺醒和革命歷程。在近代黑暗的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率先覺醒,喚醒民眾,點燃了波瀾壯闊的瓊崖革命。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群體是瓊崖社會的“良心”和“頭腦”。他們的群體特征是詮釋覺醒年代、覺醒瓊崖的獨特視角。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然而民族意識的覺醒還只是局限于少數先知先覺者。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后,面臨生死存亡,中國人的中華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到五四運動時期,在新文化運動思想解放潮流的洗禮下,特別是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工人階級積極參與到拯救民族危亡的歷史進程中。毛澤東在 1919 年7 月寫下的《民眾的大聯(lián)合》中指出: “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毛澤東早期文稿(一九一二年六月—一九二〇年十一月)》,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56頁。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五四運動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覺醒,成為時代的顯著特點。覺醒,也是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的共性?!敖涍^五四運動,瓊崖涌現出一批為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新的先進分子。他們以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為己任,尋求新的革命道路”(2)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海南歷史》(第一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第25頁。。在近代抵抗西方侵略和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過程中,中國人的中華民族意識逐步覺醒。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的群體覺醒正是時代呼喚下的產物。
瓊崖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得其近代在思想、政治、經濟等方面發(fā)展緩慢。但是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的后發(fā)優(yōu)勢在于,他們一開始走上革命道路就得到了黨中央的指導。在黨的領導下,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快速成長,成為黨在瓊崖的中堅力量。
五四運動之后,伴隨著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中央高度重視瓊崖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及時派人來瓊指導革命。1921年末至1922年初,中共中央先后派遣陳公培(吳明)、羅漢、魯易、李實等早期黨、團員來瓊指導革命,加快了瓊崖知識分子的覺醒和進步。他們在瓊以教書為掩護,以《瓊崖旬報》《瓊島日報》和學校為陣地,發(fā)展黨員、傳播馬克思主義、組織工農運動,打開了工作局面。特別是陳公培(吳明),他于1920年在上海與陳獨秀、李漢俊等一起參加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chuàng)建活動。隨后,他赴法國勤工儉學,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組建了旅法中共早期組織,回國后被派遣到瓊崖開展建黨活動。作為黨的發(fā)起組重要成員,陳公培對瓊崖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和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正是在陳公培等人的培養(yǎng)下,1922年秋,王文明、徐成章、徐天柄、嚴鳳儀、王器民、王大鵬等十多名進步分子入黨,增強了黨在瓊崖的活動力量。這是在瓊崖入黨的第一批黨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成為瓊崖黨組織創(chuàng)建的骨干。先有五四運動的洗禮,緊接著黨的光輝照耀瓊崖,這就為瓊崖知識分子的覺醒和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為瓊崖革命提供了方向指引。
瓊崖革命知識分子之所以能夠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一個群體,進而成為瓊崖覺醒的代表、瓊崖社會的 “頭腦”,源于他們都接受了系統(tǒng)的、良好的文化教育。中學時期,他們分別在瓊崖中學、瓊山中學等瓊崖名校就讀。特別是瓊崖中學(今瓊臺師范學院),作為當時海南最高學府,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優(yōu)越的師資力量,吸引了大量優(yōu)秀學生報考。瓊崖早期革命家中畢業(yè)于該校者比例之高,是瓊崖其他學校無法相比的。以中共瓊崖一大當選的13位地委委員為例,其中有九名都是該校師生,他們分別是教師陳垂斌、羅文淹、羅漢、許俠夫,學生王文明、馮平、李愛春、陳德華、周逸,特派員楊善集也是瓊崖中學校友。革命家群體在瓊臺的集中涌現,成為近代瓊崖革命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瓊臺既是瓊崖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又是孕育瓊崖革命思想和先驅的搖籃,在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五四運動”作為一場文化運動,對海南最直接的影響莫過于激發(fā)了海南青年學生對新知的追求(3)趙康太:《瓊崖革命論》,??冢耗虾3霭婀?,2005年,第248頁。。五四運動前后,一批青年學子從瓊崖中學等學校畢業(yè),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真理,掀起了出島求學熱潮。赴島外讀書的青年多達數千人,廣州、上海、北京、南京、廈門、昆明、東京、莫斯科等城市成為熱門游學地。他們懷著憂國憂民之心,如饑似渴地學習新文化、新思想,以求改造社會、救亡圖存。正是在相似的學緣結構下,他們幾乎同時成長起來,志同道合、共同進步,從而呈現出群體式覺醒的文化現象,為造就瓊崖革命領導群體奠定了基礎。
五四運動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瓊崖先進青年開始接觸、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歷島外游學后,他們的眼界大為開闊,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人被黨組織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經過系統(tǒng)地學習,其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及軍事才能有了質的提升。瓊崖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讀物基本都是由這批人從島外寄回的。
這批從瓊崖中學畢業(yè)的學子,把具有革命傳統(tǒng)和基礎的母校瓊崖中學作為重要的革命據點。1920年,瓊崖中學改稱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中共瓊崖特別黨支部派遣黨員和進步人士進入該校任教,建立了“中共六師”黨團支部。當時楊善集、王文明、馮平、李愛春等校友紛紛返校演講、做報告,宣傳革命思想,成為引領母校緊跟時代潮流的先鋒。這些革命校友受教于母校,在島外深造之后,又積極反哺母校和瓊崖社會,成為引領瓊臺學子走上紅色革命的思想導師。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的成長和回饋形成倒“U”型曲線。以瓊崖為起點,瓊崖文化、人民養(yǎng)育了他們,為了拯救黑暗中的瓊崖,他們積極到島外尋找革命真理,其學識、思想快速增長,學成后又積極反哺瓊崖,引領瓊崖人民走出黑暗,尋得光明。
縱觀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的成長過程,伴隨著瓊崖革命的發(fā)展,在每個時間節(jié)點上,他們的身份轉換也基本趨同。在五四運動中,瓊崖青年學生作為先鋒登上歷史舞臺,這是其成長為革命先驅的起點。當時他們基本都是學生,特別是瓊崖中學的學生王文明、楊善集、馮平、周士第等,在五四運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策動和組織作用。五四運動后,他們紛紛外出求學并開始參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各地參與國民大革命,投入反帝反軍閥的革命中。馮白駒曾在自傳中寫道:“我決心回家鄉(xiāng)參加革命,這表示了我思想指(傾)向革命,開始了我革命的生活,這是我個人生活史上新的一頁?!?4)中共海南區(qū)黨委黨史辦公室:《馮白駒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8頁。1926年年初,王文明等隨國民革命軍渡海入瓊,他們正是以革命者的身份回到瓊崖的。1926年6月,隨著中共瓊崖一大的召開和中共瓊崖地委的誕生,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已經成長為領導瓊崖革命的先驅,代表黨對瓊崖革命的領導。因此,中共瓊崖一大是他們從革命知識分子轉型為共產主義者與革命先驅的重大轉折點。
在相近的成長軌跡下,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群體集合在瓊崖革命的旗幟下,共同演繹了覺醒瓊崖、拯救瓊崖的壯麗篇章。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瓊崖被迫開埠,瓊崖人民長期處于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雙重欺壓的惡劣環(huán)境當中?!皧^起救瓊”“改造瓊崖”成為有志之士共同的心聲。
五四運動中,以王文明、楊善集、馮平等為代表的青年學生,發(fā)揮先鋒帶頭作用,積極組織瓊崖學生運動,投入到反帝愛國運動的洪流中,五四運動成為他們覺醒的開端。楊善集在1926年《革命雜話》一文中曾回憶自己早年走上革命的歷程:“我十五歲以前,沒有什么思想可述。” “民八年‘五四’運動!我便如蟄蟲驚雷,由頹靡不振的生活當中改頭換面地出來做五四運動的戰(zhàn)士。”(5)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瓊崖革命歷史文獻選編》(第一卷),海口:海南出版社,2019年,第231頁。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瓊崖愛國青年認識到自身的使命擔當,也看到了群眾聯(lián)合行動的強大力量,他們的思想從自發(fā)走向自覺,他們的行動從自在走向了自為,成為愛國救瓊的先鋒。
作為“瓊崖民眾里頭先知先覺的分子”,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在黨的領導下,自覺擔負起了思想啟蒙、傳播真理、籌備和建立瓊崖黨組織、領導瓊崖武裝斗爭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徐成章在《新瓊崖評論》第十期發(fā)表的《敬告瓊崖同志》一文中提出:“我以為當這個艱難困苦的時候,我們是應當拿出我們堅忍沉毅的全副精神,作伐木開山的先鋒,除去這道途上一切的障礙物,造成平坦康莊的大道,為民眾立永久的幸福,為社會留永久的紀念,這才是我們同志的責任,這才是我們革命黨的精神 ?!?6)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瓊崖革命歷史文獻選編》(第一卷),第67頁。徐成章、王文明、楊善集、馮平等革命知識分子立志作“伐木開山的先鋒”,成為瓊崖的“良心”。
在現代瓊崖社會,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率先覺醒,自覺擔當,在理論、政治、策略和組織等方面,走在普通民眾的前面,為他們指明道路,帶動工農群眾參與瓊崖革命。正是在他們的引領下,瓊崖民眾逐步覺醒,加入瓊崖革命的隊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喚醒瓊崖民眾,必須用先進的思想沖刷人民頭腦中愚昧、迷信、落后的觀念。正如瓊崖革命先驅洪劍雄在《“新瓊崖評論”之回顧和希望》一文中所指出的:“將革命的潮水涌入瓊崖,洗去瓊崖人民的悲痛與恥辱;作瓊崖革命的號筒,呼集一班革命的群眾;作革命的武器,攻擊一切偽革命的以及反革命的行動?!?7)同①:第74頁。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在“改造瓊崖”的過程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的理論武器,并逐步將其與瓊崖革命實踐相結合,促使其中國化、大眾化。
瓊崖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得馬克思主義傳入的時間略晚于內地,但是馬克思主義一被瓊崖先進分子掌握,便勢如破竹,力重千鈞。1921年至1926年間,在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和早期中共黨員的引領下,瓊崖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高潮。這一時期,在瓊崖傳播的書籍和報刊有《馬克思全書》《共產黨宣言》《新青年》《每周評論》《少年中國》《廣東群報》等,這些都是瓊崖革命思想啟蒙的重要載體。
隨著瓊崖革命思想的進一步傳播,瓊籍青年把創(chuàng)辦革命報刊和革命團體作為開啟瓊崖民智的利器。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一時期有十幾種進步報刊。一系列革命報刊令人耳目一新,一篇篇革命文章如雷貫耳,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瓊崖旬報》和《新瓊崖評論》。1921年,徐成章、王器民、馮平等人在海口創(chuàng)辦《瓊崖旬報》。該報以“改造瓊崖”為宗旨,積極介紹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歐洲社會主義學說,宣傳革命。該報堅持了近三年,啟迪了瓊崖民眾的革命覺悟。1924年,楊善集、徐成章、洪劍雄、周士第、王器民等創(chuàng)辦《新瓊崖評論》。該刊共出版30期,在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具有排頭兵作用,所發(fā)表的文章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僅洪劍雄就在《新瓊崖評論》上先后撰寫了33篇署名文章。瓊崖大地成為馬克思主義風起云涌之地,瓊崖革命知識分子成為瓊島紅色革命的播火者,瓊崖人民進入覺醒年代。
大量報刊的出現以及新思想的傳播,沖破了各種錯誤思想對人們的束縛,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瓊崖的傳播,為瓊崖人民打開了一扇窗戶,給人們提供了改造社會的科學理論根據和革命行動的指南。
瓊崖革命先驅的思想覺醒,體現在其階級意識的成熟。他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逐步認識到無產階級的力量與使命,并且在革命實踐中注意將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等社會各階級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從而形成了堅定的人民立場。他們的人民性體現在為了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的立場和實踐中。
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從領導五四運動開始,就表現出了群眾性和徹底的不妥協(xié)的特征。在瓊崖革命早期,徐成章、楊善集、洪劍雄等人十分注重馬克思主義與工農群眾的結合。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入認識,結合解決瓊崖革命問題的實踐需求,瓊崖革命先驅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不是抽象、籠統(tǒng)的,必須要結合人民大眾和具體的實踐。1924年2月,楊善集在《再討論品學與政治——答陳駿業(yè)》中所說:“我們并不是閉戶潛修的研究,并不是隱居山谷的修養(yǎng)道學;并不是理亂不知、黜陟不聞的處士”“應當跑入工人、農民、商人、官吏、兵士里頭去,使他們聯(lián)合起來,覺悟起來,一齊做民眾的革命運動;決不可自劃鴻溝,自立為‘優(yōu)秀分子’的特殊階級?!?8)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瓊崖革命歷史文獻選編》(第一卷),第37頁。洪劍雄在《國民黨改組與瓊崖革命運動》一文中號召瓊崖革命者“努力去宣傳與領導農民工人起來打倒特殊階級的政客、官僚、軍閥及勾結反革命派的教育界”(9)同①:第138頁。。
1938年,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強調“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頁。,指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和路徑。以楊善集等為代表的瓊崖革命先驅,為黨的革命理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作出了貢獻。他們正是掌握了科學的革命理論,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人民大眾、瓊崖社會實踐的結合中,找到了瓊崖革命必勝之路。
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瓊崖民眾是革命要拯救的對象,更是革命思想傳播的載體、革命行動的主力軍。革命需要民眾來做,才能得到勝利。如果民眾沒有根本的思想覺悟和行動的自覺,就難以形成翻天覆地的改變。馮白駒回憶他組織發(fā)動農民參與革命時,“到農民中去,和他們在一起,經過持續(xù)的艱苦的宣傳教育工作,已逐步地把全部郊區(qū)農民組織起來”(11)中共海南區(qū)黨委黨史辦公室:《馮白駒研究史料》,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29頁。。
在之后的瓊崖革命進程中,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理論的指導下,瓊崖革命完全成為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戰(zhàn)爭。瓊崖人民用生命證實了馮白駒“山不藏人,人藏人”的經典論述。瓊崖革命孤島奮戰(zhàn)、紅旗不倒,正是基于其深厚的人民性。在黨的堅強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下,瓊崖歷經二十三年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徹底贏得了海南島的解放。瓊崖革命的特征也正是領導革命的先驅們共同的革命品質。他們從投入革命開始就堅定了做革命先鋒、解救瓊崖民眾的決心,歷經磨難與考驗,前仆后繼,最終達成了解放瓊崖的使命。他們選擇了正確的人民路線,矢志不渝地領導瓊崖人民完成了解放海南島的偉大事業(yè)。從思想引領到行動指導,瓊崖革命知識分子們以堅定的人民性,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
瓊崖革命先驅基本都是在青年時代就滿懷信仰和豪情地加入了黨組織,并為黨和人民奮斗終身,他們是新時代青年的楷模和標桿,他們的群體覺醒,對于當今海南自貿港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迪意義。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群體是自貿港建設的先鋒力量。青年的培養(yǎng)是自貿港人才建設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tài),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回望瓊崖革命先驅成長歷程和革命實踐,他們也正是在其所處的時代條件下,堅定改造瓊崖、奮起救瓊的信念,始終從瓊崖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學習先進思想文化,探索革命真理,投身解放瓊崖的革命征程,將自己的人生融入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實現了青春出彩和精神升華。
近代瓊崖革命知識分子目睹了瓊崖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樹立和堅定了要拯救瓊崖的理想信念。為實現理想,他們積極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傳播馬克思主義,探索瓊崖革命的道路。歷經磨難和坎坷,他們矢志不渝,最終取得瓊崖革命的勝利。理想信念是瓊崖革命者二十三年紅旗不倒的精神支撐。
青年時期是立志和奮斗的黃金期。每個人的理想各不相同,但是只要把個人理想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就能夠實現人生抱負,綻放青春芳華。無數人的理想匯聚成全民族的夢想,就能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引領社會前進、推動民族復興。海南自貿港建設是新時代青年的機遇和使命,當代青年生逢其時,當立大志,當有作為,要自覺投身自貿港建設,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瓊崖革命先驅與人民血脈相連、生死相依。人民養(yǎng)育了瓊崖革命先驅,他們又回報人民,為瓊崖人民解放事業(yè)奮斗終生。人民立場是瓊崖革命先驅鮮亮的底色,也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一個大國領導人的胸襟和境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情懷和擔當。新時代青年要扎根人民,感恩人民的養(yǎng)育,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與自貿港共發(fā)展,讓自己的青春在服務人民、建功自貿港中蝶變與升華。
追尋瓊崖革命先驅的成長軌跡,他們之所以能夠成長為瓊崖革命領導核心力量,源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習積累和追求真理、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品質。他們從偏僻的瓊崖走向全國各地,不斷汲取先進的思想文化知識,提升自我理論水平和能力素質。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瓊崖革命實際相結合,不斷總結革命方法,解決革命難題,提高領導革命的能力,最終成長為瓊崖革命的堅強領導核心。
新時代,青年學生要以先輩的學習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實現遠大理想,才能服務人民群眾。海南自貿港建設,有賴于一批又一批具有過硬本領的人才。當代青年要謹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磨煉本領,提升自我,建功自貿港,不負偉大的新時代。
綜上所述,瓊崖革命知識分子是覺醒瓊崖的“革命健兒”,在風雨如磐的近代社會,他們敢為瓊先,披荊斬棘,引領瓊崖人民從覺醒走向解放。他們是瓊崖革命精神的代表和象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偉大征程中,當代青年要從先輩身上學習革命精神,繼承和弘揚瓊崖紅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以時不我待的勁頭爭做新時代的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