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紫砂制器從日常的生活飲用器皿發(fā)展到今天,一部分作品走進了藝術(shù)殿堂,有了藝術(shù)價值與收藏價值。這部分具有藝術(shù)價值的紫砂作品取決于它的藝術(shù)性。一件作品的藝術(shù)性是由多方面的表現(xiàn)手段呈現(xiàn)的,“砂四方”是典型的紫砂方器器型,以傳統(tǒng)紫砂制壺工藝制作,配以泥繪裝飾,以下將從傳統(tǒng)手制工藝、泥繪裝飾工藝這兩方面突出的表現(xiàn)入手,剖析其工藝方面的藝術(shù)性,從而了解其在工藝方面的藝術(shù)價值。
紫砂器型有光素器、花器、筋紋器,不同的器型有不同的成型方式,其中光素器又有圓器與方器之分,而圓器和方器的成型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俗話常說“一方頂十圓”,在流傳下來的茗壺中,方器也較少,足以說明方器成型的難度?!鄙八姆健币运姆綖樾沃疲夥絻?nèi)圓,既有豐盈之感,又有剛毅力度,造型別致,工藝講究。下面以“砂四方”為例,論述紫砂方器的傳統(tǒng)手工成型方式。
因為工藝繁瑣,并且每一步下面又分為很多小步驟,在此以“砂四方”壺體制作的過程簡述由始至終的大步驟及制作要點。制壺的前提是泥巴密度的摶煉與干濕度的掌握,在此之后,才能開始壺體的制作。第一步:打泥片,重點在于薄厚均勻。第二步:切泥片,切出壺身、壺肩、壺蓋、壺底各部位所需要的方形泥片,重點在于片與片之間拼接地方的角度要準確無誤。第三步:虛泥片,“砂四方”的壺身方中寓圓,特別是壺底處變化明顯,所以要把泥片放在虛陀上壓出弧形。第四部:鑲接身筒,將之前剪裁好的泥片用滋泥(同一塊紫砂泥活水攪拌均勻)鑲接在一起,呈四方壺體。重點在于每一個塊面呈均勻的弧度,不能有凹凸。第五步:上下兩端上片,即上面壺口處上滿片,下面壺底處上底片。第六步:篦身筒。篦,是宜興話,制壺工具中有個工具叫竹篦子,用此來修整身筒,叫做篦身筒。第七步:壺嘴、壺把。這里包括單獨做好壺嘴、壺把,開壺嘴,裝嘴,裝把。第八步:壺蓋,重點在于子口居中,不可有任何偏斜。第九步:壺鈕。這里包括做鈕、裝鈕。第十步:開蓋,重點在于壺口的修整,決定了成品是否能嚴絲合縫。第十一步:假底。這里包括開假底、做壺底。第十二步:推墻刮底,注意壺在手里的拿捏。第十三步:光身桶,俗話說“洗臉”,是最后的修繕整理工作。第十四步:敲章,即敲上作者的印張,要求平實方正。至此,這把“砂四方”的壺體才算完成,這里只是簡略步驟,可見一把方器的成型過程之繁瑣、工藝之復(fù)雜。
方器成型手法叫做多面鑲接成型,這種成型方式對于泥片的濕度、彎曲度要求特別高。比如,如果泥片過干,成型時容易開裂;如果泥片過濕,成型時容易坍塌。如果泥片的彎曲度過平,則無豐盈之感;過曲則失方器剛毅力度。另外,方器中角的處理也至關(guān)重要,決定了茶壺的氣度與呈現(xiàn)藝術(shù)。手工制作方器,要求合理把握好線與角、線與面的關(guān)系,線面挺括、輪廓線分明、口蓋平整、比例精確,嘴、把均是統(tǒng)一等等都只是制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方器對制壺者的功力要求甚高。
紫砂作品“砂四方”除了突出的制作工藝,其壺身上的傳統(tǒng)手工泥繪工藝也相當出色。泥繪,是紫砂裝飾藝術(shù)中的一種,特點是以紫砂泥為顏料在紫砂生胚體上作畫,我們看到的五顏六色,其實是充分利用紫砂泥“五色土”的天然優(yōu)勢,用不同顏色的泥料調(diào)配而成,就像繪畫中調(diào)配顏料一樣?!吧八姆健鄙系哪嗬L清晰可見,構(gòu)圖有疏密、虛實,選用的色澤素雅,與壺型、壺色氣質(zhì)吻合。圖中兩只喜鵲在枝頭對望,喜鵲,是人間的吉祥鳥兒,在我們的民風(fēng)民俗中,喜鵲對望寓意“喜相逢”;喜鵲站上枝頭寓意“喜上眉梢”。以泥繪畫鵲兆喜,不僅增加了作品的欣賞性,還帶著濃濃的吉慶祝福。
總結(jié):“砂四方”以傳統(tǒng)紫砂制壺工藝制作,既有剛毅力度,又不乏豐盈之感,以傳統(tǒng)紫砂泥繪工藝為裝飾,色澤素雅,意蘊祥瑞。以一壺之力演繹了紫砂泥的可塑性與五色土的優(yōu)越性,呈現(xiàn)了紫砂制壺工藝與泥繪裝飾工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