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國際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析

      2021-12-31 03:53:11蒲朦朦
      科學咨詢 2021年29期
      關鍵詞:國際法法治思政

      蒲朦朦

      (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 新疆伊寧 835000)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早在2014年提出并在上海試點,后逐漸在全國進行探索和建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自此,全國高校開始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實踐,國際法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之一,是涉外法治建設的基礎課程并肩負著培養(yǎng)涉外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但當前高校對國際法的邊緣化以及對國際法課程思政不重視使得國際法課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

      一、高校國際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其核心在于人才培養(yǎng),根基在于立德樹人。[2]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單純依靠思政課,很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迫切需要將思想政治內(nèi)容貫穿整個教育過程,而課程思政就是對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回應。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要求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統(tǒng)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建設,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法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和緊密的聯(lián)系,法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不僅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同時也為法學課程本身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發(fā)展規(guī)律。國際法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教學任務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國際法知識,還肩負著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任務,因此在國際法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改革是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二)“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nèi)法治和涉外法治”背景下培養(yǎng)“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xiàn)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手段,2020年確立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nèi)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更好地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就要運用法治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法治建設。國際法是培養(yǎng)涉外法治人才的基礎課程,其價值和作用就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并塑造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及使命感,但當前涉外法治建設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短板,涉外法治人才總量小、水平不高、經(jīng)驗不足,嚴重滯后于我國國際法實踐。我國國際法的教育水平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復雜的國際交往需要,不能匹配中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遠遠不能達到中國深入?yún)⑴c全球治理體系的需求。[3]2018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發(fā)布的《關于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2.0的意見》,提出了“厚德育人,鑄就法治人才之魂,堅持‘一課雙則’,各門課程既要傳授專業(yè)知識,又要注重價值引領,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這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卓越法治人才時要將德育放到第一位。因此,對國際法進行課程思政改革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培養(yǎng)“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國際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對國際法課程思政不重視

      目前,課程思政已在全國高校廣泛開展,國際法課程思政也早有實踐。但由于高校長期對國際法認知的偏差,導致目前國際法課程在很多高校中不斷被邊緣化,“國際法無用論”的觀點充斥在學生甚至是老師間,其認為法學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的“敲門磚”是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以下簡稱“法考”)證書,而國際法在法考中占比非常低,且在司法實務中運用更多的是民法、商法、刑法等,國際法如此“高大上”的東西可能一輩子也遇不見。這種觀點反映在國際法課程上,直接導致課時數(shù)安排過少,與國際法相關的選修課程基本沒有,國際法方向的師資隊伍建設也不受重視。國際法課程的邊緣化也導致了對國際法課程思政改革的不重視,很多老師認為思政內(nèi)容就應由思政課教授,專業(yè)課只需教好專業(yè)知識,國際法專業(yè)知識龐雜,課時安排本就很少,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將專業(yè)知識講好就很不錯了,沒有時間再去開展課程思政,沒有認識到國際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更不會花心思對國際法課程思政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新。

      (二)國際法課程思政與實踐相脫節(jié)

      目前高校國際法課程思政大多是在理論層面開展,卻與國際法實踐相脫節(jié),我國高校法學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早有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診所試教學、模擬法庭、見習實習等,但基本都是在國內(nèi)法領域開展,在國際法領域開展的極少,很少有高校將學生派往外事部門或國際組織見習、實習,國內(nèi)自2003年起參加的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大賽也是由美國主辦的,目前國內(nèi)沒有這種規(guī)模大、影響深遠的國際法專業(yè)賽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導致高校培養(yǎng)出的涉外法治人才無法滿足我國日漸豐富的國際法實踐。

      三、新疆高校國際法課程思政改革的基本路徑

      (一)轉變國際法教學理念,樹立對國際法課程思政的正確認識

      國際法教學改革首要的是轉變國際法無用論的認知,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我國逐漸從規(guī)則的參與者轉變?yōu)橐?guī)則的制定者,應不斷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加強國際法運用,但當前我國對國際法研究和運用,遠不能與我國大國地位相匹配。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最重要的地方,要充分認識到國際法的重要性,轉變國際法無用論的認知,加緊國際法教學改革的步伐。其次要樹立對國際法課程思政的正確認識,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培養(yǎng)的涉外法治人才應是有強烈愛國主義和使命感并且為了國家主權和利益服務的人才,而不是空有知識沒有德行的人。而課程思政就是挖掘課程的隱形教育資源,傳授有溫度、有厚度的知識,這種知識傳授不糾結于學科的單向度、線性知識進化論思想,而是引入人文情節(jié)和思考,在課程的學習中體驗和感知科學的魅力,通過課程教育教學挖掘知識的育人功能,從而實現(xiàn)課程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tǒng)一。[4]此外還要明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內(nèi)涵的不同,國際法課程思政既不是將專業(yè)課變?yōu)樗颊n,也不是要弱化思政課程,開展教學改革過程中絕不能牽強附會地將思政內(nèi)容搬到專業(yè)教學中,而應結合課程的內(nèi)容和性質形成體系,將思政內(nèi)容自然融入專業(yè)知識中去,使學生自然而然的接受。

      (二)明確國際法課程思政指導思想,加強課程設計和創(chuàng)新

      國際法課程思政改革首先應明確國際法課程思政的指導思想以及教學目標,在宏觀上把握國際法和思政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論述過涉外法治和國際法的重要性,以及當前對涉外法治人才的迫切需求,2020年11月確立的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堅持統(tǒng)籌推進國內(nèi)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zhàn)略布局”“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因此國際法開展課程思政應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將培養(yǎng)合格的涉外法治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其次,應不斷加強課程思政設計,對國際法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斷深挖和梳理,制定系統(tǒng)的國際法課程思政綱要,在課程中將思政資源自然地融入專業(yè)知識中去。如在講述我國國際法發(fā)展歷史時,可以用鮮活的案例,講述梅汝敖、倪征燠在東京審判中代表中國出任遠東軍事法庭法官時是如何據(jù)理力爭維護祖國尊嚴,這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國際法的價值所在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可以結合當下的國際熱點案例,如中美貿(mào)易戰(zhàn)、南海仲裁案、巴以沖突等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國際法的熱情,同時挖掘了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情感。此外,開展國際法課程思政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為國際法課程本就不屬于法學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學生認為該課程不夠“接地氣”,多有隔膜感,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課程內(nèi)容再好也得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如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結合案例分析、模擬法庭及辯論賽等多種形式使教學能夠達到效果。

      (三)將國際法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國際法教學的落腳點在運用上,我國在對外經(jīng)濟交往中,離不開國際法的保駕護航,國際法教學一定要加強實踐教學。高校應加強與實務部門的聯(lián)系,實踐層面的“言傳身教”,如學生在司法實務部門見習、實習時遇到的優(yōu)秀法律工作者對其影響可能會是終身的,往往勝過課堂上的“千言萬語”。培養(yǎng)涉外法治人才還應加強與國外高校的聯(lián)系,并建立與國際組織的聯(lián)系,派送學生去國外交流訪學,去國際組織見習、實習。此外,還應開展類似杰賽普模擬法庭的有影響力的國際賽事,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國際法興趣的同時也為學生提高國際法實踐能力提供平臺。

      猜你喜歡
      國際法法治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論陳顧遠之先秦國際法研究及啟示——基于《中國國際法溯源》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作為國際法淵源的條約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44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五莲县| 平江县| 临武县| 德州市| 大庆市| 花莲县| 哈尔滨市| 望谟县| 孙吴县| 习水县| 南开区| 台中市| 汝阳县| 中西区| 休宁县| 石嘴山市| 仙游县| 资源县| 定襄县| 民县| 岗巴县| 疏附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隆县| 淮北市| 周口市| 蒲江县| 洛扎县| 陆良县| 三亚市| 梁平县| 寻乌县| 南丰县| 阳谷县| 邯郸县| 广灵县| 寻甸| 乌鲁木齐市| 壶关县| 安仁县|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