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波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松陵第一中學 江蘇蘇州 215000)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構(gòu)建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階段,學生已經(jīng)擁有了獨特的思維方式及判斷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進行選擇。但在性格方面,初中學生比較沖動,且做事不計后果。在初中階段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并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為以后更好地步入社會做鋪墊。
初中這一年齡段決定了學生的叛逆程度,他們與家長和教師的溝通逐漸減少,且在處理事情上有自己的判斷,也會用自己的思維來觀察這個世界,這一階段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成人,因此可以做出應有的決定。但在真正遇到事情時,表現(xiàn)的行為仍然是一個孩子的做法,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還未真正了解社會,對事情的思考比較魯莽,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因此這一過程是很有必要的[1]。
想要把教材上的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教學方案上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樹立榜樣精神,進而使學生在實際教學中耳濡目染,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例如,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在法律常識中,拿“中國式過馬路”來說,教師可以將這一現(xiàn)象與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jié)合,以此對學生敲響警鐘,警告學生要引以為戒。并且,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問學生應該怎么過馬路,可能會有學生說“和人群一起扎堆過馬路”,教師聽到后應該告知學生這是錯誤的行為,并為學生講述相關交通規(guī)則,倡導學生一同遵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只停留在課本的理論知識上,就無法真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加強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2]。教師可以組織有關核心價值觀的演講比賽,讓學生掌握核心內(nèi)容,以便于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帶動身邊的人一起踐行。例如,講解“公民基本義務”時,應該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課堂上學到的基本義務進行社會實踐,以此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社區(qū)宣傳公民的基本義務,如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等,學生通過對群眾的宣傳,也能更深層次地了解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nèi)容,并掌握道德與法治的基礎知識。
新課改明確指出,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需要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這才算是真正意義上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一些自己身邊的模范,并以此學習模范身上不怕苦累、扎實肯干的精神,從一些身邊的小事中感受到社會的文明與和諧[3]。比如,在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身上,學生能夠?qū)W習到敬業(yè)精神;在商場賣家身上,學生能夠感受到誠信精神;在公交車上看到讓座事跡,學生們能夠感受到社會上的愛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價值觀中的愛國精神,以此提升自身意識。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生在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自然會形成強烈的愛國意識。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必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以重視。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教師需要從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入手,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科學的設計,并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