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男 by Jing Nan
賞石人把古人賞石之“瘦、皺、漏、透”稱為“相石四法”。鄭板橋言定“相石四法”自米芾,且評語“可謂盡石之妙矣”。這個評語肯定了“相石四法”,“可謂”二字的言下之意卻耐人尋味,但這沒有影響后來賞石人將“相石四法”認定為古人賞石之標準,并且進一步作了詮釋。詮釋甚多,描述也不盡相同,居多者認為:瘦,指石形骨感;皺,指石紋褶皺;漏,指石上下之洞;透,指石前后之洞。
古人賞石為什么喜歡“瘦、皺、漏、透”之石?
從美學(xué)、哲學(xué)、言志的角度,古今賞石人沒少下功夫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紜答案多以石為研究對象。筆者曾與資深賞石人張建宇茶語間談及“相石四法”,張建宇主張“以人為本”站在賞石人心理需求的角度解讀,認為:古代賞石人渴望自己像“瘦、皺、漏、透”的石頭一樣。
瘦,身體健康的一種表現(xiàn),“有錢難買老來瘦”,古今認識大抵一致。古代文人說“瘦竹壽”,今人忌肥胖。身體健康是人們對自身的心底要求。若拿出唐以胖為美說事,則不應(yīng)為據(jù)。古代賞石人多為文人儒仕權(quán)貴,其賞石重“擬人”,以“瘦石”為身體健康之偶像,這也許才是古代賞石人好“瘦石”的初衷。
皺,指皺紋。年齡大的人才會出現(xiàn)皺紋,人至高壽皺紋愈加明顯,皺紋深且多被古人認為是長壽的表現(xiàn)。
長壽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在君君臣臣的時代,伴君如伴虎,儒仕權(quán)貴多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人頭落地在朝夕之間。未入仕的文人們大多生活貧苦,甚或食難果腹、衣難蔽體、朝難保夕。這些文人儒仕權(quán)貴對長壽的渴望更是強烈。帝王可尋長生不老藥,發(fā)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吶喊,臣民豈敢!古人賞石好“皺石”,怕是把對長壽的渴望寓于石了。
皺,原是“縐”,指衣服的皺紋,后來改用“皺”,指皮膚的皺紋,這個變化似乎也有點這個意思。
漏,上下之洞,上入下出,有得有舍,人之大情懷,決定一個人格局的基本因素。一個人若有舍得情懷,自會善做事會處人,朋友多了路就寬,只得不舍朋友少。這道理人人懂得,人人皆希望自己胸有舍得情懷。古人賞石好“漏石”,應(yīng)是以上下之洞寓意
題名:【青蓮】 石種:靈璧紋石
題名:【老夫子】 石種:靈璧石
題名:【龍吟】 石種:靈璧石
舍得,希望自己擁有“舍得”這一處世情懷、做事風(fēng)格,更何況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達到和諧。
透,前后之洞。洞見、洞察、洞悉、洞曉、洞徹、洞穿、洞達、洞開、洞若觀火,洞見肺腑,洞燭其奸,瞧瞧這些詞!諸葛孔明見周瑜見司馬定也渴望“洞”勝對方一籌,決勝刀戈?!笆朗露疵鹘詫W(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惫糯p石人也許視“透石”如書,時賞時醒,提高自我“洞能”,以便輕松處事、自如處人。
洞前人視“透石”如書學(xué)處事,洞后人視“透石”為經(jīng)利處世。看透世事洞后人,滿心恬淡,泰然自若,看花開花落,看云卷云舒,寵辱不驚,這是何等的處世姿勢!
渴望“洞能”,不獨古人,今人同樣?!敖栉医栉乙浑p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焙螢榛垩郏烤哂锌赐甘朗履芰Φ难?。
另有“漏透成玲瓏”一說,這“玲瓏”二字更是直白直擊了古代文人清高迂腐之短板,應(yīng)為提醒文人處事、處世當識時務(wù)、靈活變通,摘掉“臭文人”之“臭”,別“臭”的被棄用,無用無利于世。
愚不反對賞石人站在哲學(xué)、美學(xué)、言志角度得出的答案,更贊同建宇先生以人為本刨根解讀的答案,且總結(jié)為“健康、長壽、得舍、能力”。今日回味,梳理成文猶如“摘桃”,不敢獨享,故分享之,以期有更多的賞石人能體會到這“相石四法”的別味。
更 正
2021年11期P119《金元寶》,石種應(yīng)為: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