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果到過上海的芷江西,一定會被這座社區(qū)的煙火氣所吸引。車輪滾滾的鐵路和高高架起的輕軌,運送著南來北往的乘客,貫穿城市的南北高架終日川流不息;老公房與花園小區(qū)彼此相鄰,沿街商鋪飄蕩著美食的香氣。
? 92歲的畫家蔣振國將這一切付諸筆端,用連環(huán)畫描述芷江西的前世今生,至今已創(chuàng)作了500多幅畫作。2014年春節(jié)起,老人的作品在社區(qū)報上連載,每月一組,從未間斷,現(xiàn)在滿8年了。
? 能畫出一個社區(qū)的千姿百態(tài),源于蔣振國和老閘北、芷江西七十多年的緣分,1929年出生的蔣振國,18歲就進了“鐵路紅房子”上班。為了離單位近些,20世紀40年代末,他帶著妻兒在育嬰堂路搭了間木板房,后來搬到了鄰近的光華坊。人老了愛懷舊,在這里生活的歲月仿佛電影膠片,總在他腦海中循環(huán)播放。
? 照相機還沒普及的年代,蔣振國的工作就是用畫筆描繪生活。
? 為了感受更多新變化,老人常常佇立街頭,在熟悉的社區(qū)里挖掘新鮮事,讓連環(huán)畫的主題與時俱進。小區(qū)“美麗家園”改造、街頭市容環(huán)境整治、垃圾分類的推行、防疫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別人用相機記錄,他用畫筆。
? 為了靜心作畫,老人的生活作息和年輕人有得一拼,晚睡晚起成了標配,只圖夜深人靜時的靈感涌動?!鞍滋鞂懮?,走到哪畫到哪,晚上加工修改,細節(jié)看不清就用放大鏡?!?/p>
? 報紙版面上的一個個長方格,每一幅他都畫過四五遍?!暗谝桓逵勉U筆打輪廓,構思人物建筑,第二稿畫出具體的外形和布局,第三稿對局部細節(jié)進行修改調(diào)整,第四稿用畫筆將人物建筑描深,第五稿用顏料對畫作進行上色,成稿?!?/p>
? 辛勤耕耘終有回報。老閘北變成了新靜安,老人的作品被集結成書,取名《幸福從芷江西出發(fā)》,囊括衣食住行的變遷,成為時代的記憶。(摘自《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