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英,張 紅,鄧 樸,李建仁,周飛云
(1.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湖南 衡陽 421101;2.衡南縣農業(yè)農村局,湖南 衡南 421199)
近年來,華南農業(yè)大學選育的華春系列大豆品種在湖南永州種植表現(xiàn)較好,推廣面積較大。衡陽鄰近永州,位于永州東北面,氣候近似,均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1]。衡陽有悠久的大豆種植歷史和種植習慣[2],發(fā)展大豆生產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目前,衡陽市大豆種植面積約2.33萬hm2,年產大豆約5萬t,平均單產2175 kg/hm2,各縣區(qū)均有種植[3]。衡陽大豆產業(yè)鏈完整,不僅種植面積大,單產較高,而且豆制品加工企業(yè)云集,有大型豆腐制品加工企業(yè)10余家,其中“一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大豆1800 t;中型加工企業(yè)60多家;小型加工企業(yè)200多家,小作坊無數(shù)家,有效促進了大豆產業(yè)轉化增值。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先后選育了湘春豆12號、湘春豆16號、湘春豆20號、湘春豆23號、湘春豆28號、衡春豆8號、衡春豆9號等優(yōu)質、高產、適應性強的大豆品種應用于生產,為衡陽以及湖南省大豆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4-6]。為加強對外交流,構建“引進來,走出去”種業(yè)雙循環(huán)良性發(fā)展格局,豐富湖南大豆種質資源,篩選推廣更多的優(yōu)良品種應用于生產,2020年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從華南農業(yè)大學引進6個華春系列大豆品種進行品種適應性試驗。
試驗在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科研基地(112°30′E,26°52′N)進行,供試土壤為第四紀紅壤,pH值6.84,堿解氮67 mg/kg,速效鉀84 mg/kg,有效磷51 mg/kg,肥力水平中等,前茬作物為水稻。
供試大豆品種為華春2號、華春6號、華春7號、華春11號、華春13號、華春21號,均由華南農業(yè)大學大豆課題組提供,對照品種湘春豆24由湖南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提供。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1個品種即1個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次重復排成一排。小區(qū)種植面積14.96 m2,每小區(qū)11行,行長3.4 m,行距0.4 m,穴距0.2 m,密度為25.05萬株/hm2[7-8]。試驗地四周設置保護行10行。收獲前割去邊行邊株,收獲中間9行計產,計產行長3 m,實收計產面積10.8 m2。
前茬作物水稻收獲后,2020年12月下旬采用大型旋耕機旋田翻耕,開出深溝排水;2021年2月23—25日劃分小區(qū),并開出橫溝、腰溝、圍溝等排水溝,保證試驗田排灌暢通;3月20日采用小型旋耕機第二次旋田,并結合旋田施入過磷酸鈣750 kg/hm2、氮磷鉀三元復合肥450 kg/hm2作基肥;4月5日人工精細整平小區(qū)廂面。2021年4月7日統(tǒng)一播種,出苗7 d后間苗1次,間苗7 d后結合人工中耕除草完成所有參試品種定苗,每穴留苗2株。生育期間人工中耕除草2次,防治地老虎、豆莢螟、點緣蜂蝽等病蟲害3次,抗旱灌水2次,清溝排水1次。各小區(qū)田間管理操作保持一致。
1.4.1 物候期及田間調查性狀依據(jù)國家籽粒型大豆品種調查標準,觀察、記載播種期、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葉形、花色、茸毛色、結莢習性、株型、裂莢性、落葉性、倒伏性、抗病性[9-10]。
1.4.2 室內考種取試驗小區(qū)內中間兩行生長正常、無缺株的連續(xù)10株為考種樣本,測量株高、主莖節(jié)數(shù)、底莢高度、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有效莢數(shù)、單株粒數(shù)、單株粒重、百粒重等農藝性狀[11]。
1.4.3 計 產待種子曬干含水量達到13%以下時清除雜質后稱量小區(qū)產量,在計算時加入取樣重量,并折合成單位面積產量(kg/hm2)。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為101~114 d;其中,華春11號與對照湘春豆24的全生育期最短,為101 d;華春2號全生育期最長,為114 d,較對照晚熟13 d;華春6號較對照晚熟5 d,華春7號、華春13號較對照晚熟6 d,華春21號較對照晚熟8 d。
表1 參試品種的物候期
由表2可知,所有參試品種株高為39.6~67.2 cm,華春2號株高最高,為67.2 cm,比對照高19.1 cm,華春21號最矮,為39.6 cm,比對照矮8.5 cm;底莢高度為6.8~15.5 cm,以華春13號的最高,所有參試品種的底莢高度均高于對照;主莖節(jié)數(shù)為10.5~12.7節(jié),以華春7號最多,為12.7個,所有參試品種的主莖節(jié)數(shù)均比對照多;有效分枝數(shù)為2.3~3.1個,以華春6號最多,為3.1個,華春2號、華春7號、華春21號均為2.4個;單株有效莢數(shù)為29.4~48.8個,華春11號最多,為48.8個,華春6號、華春21號次之,分別為46.7、45.4個,所有參試品種的單株有效莢數(shù)均多于對照;單株粒數(shù)為64.9~114.4粒,以華春11號最多,為114.4粒,華春6號、華春21號次之,分別為99.3、98.5粒,所有參試品種的單株粒數(shù)均多于對照;單株粒重為14.1~23.4 g,以華春6號的最重,為23.4 g,華春21號、華春11號次之,分別為22.9、22.7 g,所有參試品種的單株粒重均重于對照;百粒重為19.1~23.9 g,以華春6號的最重,為23.9 g,比對照多1.9 g,華春2號的最輕,為19.1 g,比對照輕2.9 g。
表2 參試品種的農藝性狀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以華春6號的產量最高,為4312.5 kg/hm2,較對照湘春豆24號增產22.8%;隨后為華春21號、華春11號,分別比對照增產5.7%、4.4%;而華春7號、華春2號、華春13號分別比較對照湘春豆24減產3.6%、6.1%、7.5%,除華春7號外其余品種的產量與對照差異顯著(P<0.05)。
表3 參試品種的產量結果
由表4可知,參試品種均表現(xiàn)半落葉,抗裂莢性好,未發(fā)生病毒?。蝗A春6號、華春11號、華春21號抗倒伏,華春2號、華春7號中度倒伏,華春13號、湘春豆24(CK)輕度倒伏;華春7號、華春13號、湘春豆24(CK)輕感霜霉病,其余品種未發(fā)生霜霉病;華春13號、湘春豆24(CK)輕感細菌性斑點病,其余品種未發(fā)生細菌性斑點病。
表4 參試品種的田間抗性表現(xiàn)
華春系列大豆在衡陽地區(qū)的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6個參試品種全生育期在101~114 d之間,其中華春11號全生育期101 d,與對照湘春豆24相當,屬中熟品種;華春6號、華春7號、華春13號、華春21號全生育期比對照長5~8 d,屬中熟偏遲品種;華春2號全生育期114 d,比對照長13 d ,屬遲熟品種;華春6號、華春11號、華春21號這3個品種分別比對照湘春豆24增產22.8%、4.4%、5.7%,其中以華春6號產量最高,達4312.5 kg/hm2。綜合2021年各品種的生育期、農藝性狀、產量及田間抗性表現(xiàn),筆者認為華春11號生育期適中、抗性較強,產量較高,在衡陽春播種植適應性好;華春6號、華春21號豐產性突出,綜合農藝性狀較好,但生育期偏長,為防止生育后期遇高溫干旱天氣造成籽粒不飽滿,適宜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塊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