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勇
(1)壓筆
孫過庭草書筆畫轉彎處的寫法,除了轉與折外,還經(jīng)常用到“壓”的方法。即轉折時下一筆的起筆搭在上一筆的收筆上,兩種筆畫都顯示出自己的形態(tài),但沒有楷書的方棱之感,也不像圓轉那樣抹殺了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特性,而將兩筆轉化為一筆?!皦汗P”的方法容易形成“關節(jié)”。關節(jié)在草書中尤為重要,清代劉熙載說“草書尤重筋節(jié)”,而“壓筆”是形成“筋節(jié)”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臨摹的過程中一定要將這些地方看清楚,同時,要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對待。如“者”“岸”“尺”“書”“從”“筆”“奇”“學”等字中的壓筆。
(2)節(jié)筆
孫過庭《書譜》中有一種很特殊的筆畫形態(tài),即“節(jié)筆”。關于“節(jié)筆”的產(chǎn)生,普遍認為是紙張的折痕所致,此處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用筆方法加以分析。“節(jié)筆”是一種帶有三角形狀的筆畫,尖鋒入紙,然后逐漸加大力度下按,筆畫逐漸變粗,到了一定程度后突然收筆。在筆畫形態(tài)中,這個筆畫顯得比較有節(jié)奏,我們可以把“節(jié)筆”當作一種緊縮運筆的手段?!肮?jié)筆”這種筆畫給人以戛然而止的感覺,特別具有個性。在南齊王慈《郭桂陽帖》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種筆畫形態(tài),如“也”“郭”二字,在孫過庭《書譜》中運用得更為廣泛。如“宜”“太”“極”“時”“巨”“實”“后”“文”“之”等字中,“節(jié)筆”的特點非常明顯,甚至有些極端。
“節(jié)筆”一般整行出現(xiàn),如“紙墨相發(fā)四合也”“偏追勁疾”“知偏工易就”等句中,每個字都出現(xiàn)了“節(jié)筆”。
3.提筆與按筆
提與按,是書寫中最常用到的兩種筆法,且往往相伴而行。只提不按,線條往往輕軟飄浮,缺乏凝重感;只按不提則形拙體腫,沒有生機。一般說來,草書中提按動作不可盡勢,即提時似有重物相拖,不能盡起;按似按在彈簧上,不能盡下。最明顯的提按,如“薦”和“之”字,以提為主和以按為主形成的形態(tài)也迥異。
孫過庭草書在運筆過程中,提按變化有兩個特點:一是提按轉換頻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如“周”“毅”“陽”“杜”“解”“及”等字;二是提按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大,如“懷”“將”“端”“進”等字。
孫過庭草書中有種特別的提筆方式,即用“切”的動作提筆收鋒。橫畫和反捺,經(jīng)常是先頓筆重按,后順勢提筆出鋒,使一筆中陡然出現(xiàn)兩種變化,波瀾跌宕,神采頓生,如“渝”“搜”“人”等字的反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