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英,任玉敏,吳旭麗,葉文杰
食管癌是由遺傳、飲食結(jié)構或各種理化因素導致的一種惡性腫瘤,我國該病約占全球50%以上[1]。據(jù)2015年的癌癥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食管癌發(fā)病率約為18/10萬,位居癌癥發(fā)病的第六位,死亡率約為14/10萬,位居癌癥死亡的第四位[2]。
食管癌早期沒有不適癥狀,因此一旦被發(fā)現(xiàn),超過九成的患者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此時化療就成了最佳治療方案[3]。由于化療藥物對人體的正常細胞具有一定的損傷,會導致患者在進行化療時出現(xiàn)各種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對治療和護理產(chǎn)生不利影響[4]。
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作為一種護理模式,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護理中[5-7]。這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已經(jīng)成功應用到多種護理工作當中,比如新生兒護理、燒傷護理、乳腺癌護理、肺癌護理和宮頸癌護理[8-13]等。本研究旨在將該護理模式應用于食管癌化療患者中,觀察患者護理滿意度、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和不良情緒狀況等指標,并分析對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洛陽東方醫(yī)院的112例食管癌化療患者,依據(jù)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男25例,女31例;年齡36~76(50.26±3.86)歲。觀察組男27例,女29例;年齡36~79(52.35±4.28)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各項病情常規(guī)觀察與監(jiān)測、心理與飲食照護、健康宣傳與教育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最重要的4點如下:①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掌握患者的心理、對食管癌的認知程度等,并進行客觀評價;②根據(jù)評價結(jié)果初步確定對其進行的護理模式,并對該護理模式進行詳細講解,讓其充分意識到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的區(qū)別和優(yōu)越性,提升其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從而能積極參與到護理中,并主動注意各種事項;③征求患者對護理方案的建議和意見,讓患者參與到最終護理方案的制定中,帶領患者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和相應自我護理技能,指導患者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和需求,對自我護理能力的不足之處進行全面客觀的認識;④在患者參與自我護理的過程中,對于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內(nèi)容給予耐心指導,積極鼓勵并及時疏導,并用圖形的方式告訴患者康復過程如同一根曲線,開始必須要穩(wěn)住,平緩前進,到后期就能快速達到理想的效果。
1.3 評價標準①住院滿意度測評:在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住院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測,每項滿意度如表1所示,其中滿意項包括很滿意和一般,最終統(tǒng)計出滿意和不滿意兩個指標進行對比[13-14]。②食管癌知識的掌握情況評測:該項包括表2所示的4大項內(nèi)容,一共50題,答案分為3個檔次,分別是2分、1分和0分。③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抑郁自評量表)和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慮自評量表)評測:SDS與SAS各設28道題,答案為“是”和“不是”,分為1分和0分,高分代表不良情緒不明顯,低分代表情況較嚴重[15-16]。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情況(n=56)
表2 兩組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0.05為標準。
2.1 兩組患者住院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滿意55例(98.21%),高于對照組的48例(85.7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兩組患者干預前各項指標無顯著性差別,經(jīng)過護理后的各項知識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數(shù)據(jù)值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狀況入院時兩組的SAS與SDS指標無顯著性差別。經(jīng)過護理,兩組SAS與SDS指標均高于護理前,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與SDS評分比較 分
食管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與死亡率極高的惡性腫瘤,其分布存在明顯種群和年齡差異。該疾病會導致吞咽困難、乏力等多種生理不適,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導致死亡。
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效果也各異,但以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其中化療的應用十分廣泛,既可以單獨治療食管癌中晚期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惡化、緩解疾病帶來的痛苦,還可以聯(lián)合手術、放療等其它治療手段提高治療效果。對于食管癌患者來說,以疾病為中心,單純地進行治療達不到有效的治療效果,治療后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容易忽視患者其他方面的感受,可能導致醫(yī)患關系緊張,從而影響患者康復,因此需要增加護患之間的互動,以減輕患者對治療的抵觸,提高治療效果。
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讓患者及家屬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使患者感覺到不被歧視,產(chǎn)生平等感,提升自尊,從而創(chuàng)建一種更加良好和諧的護理環(huán)境。同時邀請患者及家屬共同參與到患者護理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更能提高護理工作的完成度,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屬主動配合整個治療和護理工作的積極性。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患者及家屬全程參與了護理方案的制定,因此他們對疾病認知以及護理知識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高,從表2中可以看出,兩組患者在基礎知識、自我護理知識、飲食知識和用藥知識4個方面的掌握程度,由護理前的兩組之間無差異變成護理后有顯著差異的結(jié)果,充分表明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在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和認知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對患者的不良情緒情況調(diào)研中,針對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了研究。從表3中可以看出,沒進行護理干預時,兩組患者在兩方面的不良情緒評分中均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表明分組具備充分的隨機性。但在進行了分組護理之后,兩組產(chǎn)生了顯著的不良情緒差異(P<0.05),觀察組的效果更優(yōu)。
因此,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能讓患者及家屬主動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大大提高患者對疾病及護理知識的掌握能力,更有益于食管癌化療患者掌握自身病情,消除恐懼心理及不良情緒,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有效改善護患關系,實現(xiàn)自我照護,以提升治療和護理效果。本研究進一步驗證了護患共同參與式護理對食管癌化療患者護理的積極作用和有效性,為食管癌化療患者護理模式的制定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