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慧,楊 陽
(西安工程大學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陜西西安 710048)
西安市作為我國西部地區(qū)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近年來經濟發(fā)展迅速,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張,建筑物和人口密度急劇增加,開始呈現高密度、緊湊化的發(fā)展趨勢[1]。城區(qū)建設迅速,人們日?;顒宇l繁,導致城市綠地面積大范圍減少、下墊面硬質化現象嚴重、城區(qū)熱島效應明顯和城市建成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等問題[2-3]。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設中有效利用微綠地,營造具有良好生態(tài)效益的人居環(huán)境,成為城市建成環(huán)境的難點與關鍵點。微綠地作為城市中面積很小的綠色空間,呈斑塊狀分布,用地規(guī)模接近于口袋公園,具有規(guī)模小、分散廣和數量多的特點[4]。建設城市微綠地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低效城市建設用地,另一方面可補充和增加城市綠化面積,通過再設計打造人們身邊的“小型綠地”,充分發(fā)揮微綠地生態(tài)效益,緩解城市建成環(huán)境空間擁擠的現狀[4-5]。
國外城市微綠地多為口袋公園?!熬G色英畝公園”口袋公園作為美國紐約微綠地開放空間之一,設計者通過植物、水景和空間等多層次設計,在城市中心營造了一處靜謐綠色空間[6]。瑞典White Arkitekter 建筑事務所設計的占地13 m ×15 m 斯哥德爾莫口袋公園,不僅能改善區(qū)域環(huán)境,也可為周邊居民、微小生物提供共享空間,提升城市活力和美感。這種結合城市特色、景觀藝術化處理和合理布局的休憩空間,正是本研究所討論的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中的微型綠色空間[7]。國內對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中的微綠地設計有一些較為成熟的案例。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guī)劃2016—2035》,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建成小微綠地407處,其中,王府井公園占地4 970 m2,其植物群落構建十分講究藝術效果并充分利用城市空余空間,創(chuàng)造生態(tài)性良好的城市微綠地環(huán)境。根據《上海市街心花園建設技術導則》的總體原則,上海街心花園植物景觀設計采用色葉植物與開花喬灌木配比不低于50%、常綠落葉植物配比2∶8 等方式,并設計了多種植物群落配置形式。
本研究選取西安市建成環(huán)境中的辦公附屬綠地、商業(yè)附屬綠地和校園附屬綠地3 處典型微綠地作為研究對象,對3 處附屬微綠地的景觀植物群落進行實地調研,記錄植物種類和結構組成,總結植物群落結構景觀特征,為西安建成環(huán)境中微綠地植物群落營造提供參考。
西安地處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107°40' ~109°29'E,33°42' ~ 34°45'N),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市轄八區(qū)五縣,面積約10 108 km2,是我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城市。該地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溫多雨,年均氣溫約15 ℃,年均降水量約740.4 mm。
本研究選取的微綠地分別是摩爾中心辦公樓占地約98 m2的附屬微綠地、商業(yè)綜合體MO?MOPARK 占地約300 m2的附屬微綠地和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占地約120 m2的校園附屬微綠地(圖1)。摩爾中心為甲級5A寫字樓,位于高新區(qū)高密度中央商務集群聚集地核心位置,周邊用地密度較大,多為辦公場所,其附屬微綠地具有辦公區(qū)附屬綠地的屬性,主要為周邊上班白領提供休憩和散步的綠色空間。MOMOPARK 商場占地約30 萬m2,是雁塔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商業(yè)綜合體,地處吉祥村商圈,離西安美院和西安石油大學較近,是生態(tài)綠鏈的重要城市節(jié)點,其附屬微綠地具有商業(yè)區(qū)附屬綠地的屬性,主要為周邊年輕上班族和大學生服務。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位于碑林區(qū),與西安理工大學金花校區(qū)鄰近,四周居住區(qū)環(huán)繞,緊鄰長樂公園,其附屬微綠地具有校園附屬綠地的屬性,是西安主城區(qū)中校園綠地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為周邊教職工、學生和家屬等服務。
圖1 微綠地區(qū)位分析Fig.1 Analysis on micro green space
采用實地調研法,對摩爾中心辦公樓、MO?MOPARK 商場和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的附屬微綠地進行實地調研。每個樣地中各選擇3個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進行分析,通過植物識別和照片拍攝等方法采集植物數據,對植物種類、群落結構和觀賞特性等進行圖文記錄,并利用Excel 2020 軟件整理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群落結構、群落配置特征及觀賞特性等各項指標[8]。
3 個附屬微綠地內的植物共計63 種,隸屬34 科50屬,本木植物53種,草本植物9種,藤本植物1種。喬木層植物共27種,隸屬14科22屬,占植物總種數的42.86%;灌木層植物共26 種,隸屬15 科20 屬,占植物總種數的41.27%;草本地被層植物共10 種,隸屬8科10屬,占植物總種數的15.87%(表1)。
表1 微綠地植物生長類型統(tǒng)計Tab.1 Statistics of plant growth types in micro green spaces
摩爾中心辦公樓附屬微綠地的植物有18種;喬木多選用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榆葉梅(Amygdalus triloba)、碧桃(Amygdalus. persica)和紫葉李(Prunus cerasifera)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選用紅葉石楠(Photinia×fraseri)、大葉黃楊(Buxus megistophylla)、衛(wèi)矛(Eu?onymus alatu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金葉女貞(Ligustrum×vicaryi)、桃葉珊瑚(Aucuba chinensis)、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和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等。MOMOPARK 商場附屬微綠地植物有41 種;喬木種植有大葉女貞(Ligustrum compactum)、櫻樹(Cerasus jamasakura)、廣玉蘭、杜仲(Eucommia ulmoides)、雞爪槭(Acer palmatum)、杏樹(Armeniaca vulgaris)和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選用金邊黃楊(Euonymus japonicus'Aureomarginatus')、紅葉石楠、海桐、紅瑞木(Cornus alba)、玫瑰(Rosa rugosa)、衛(wèi)矛、黑麥草(Lolium perenne)、鳶尾(Iris tectorum)和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等。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植物有23 種,喬木多選用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雪松(Cedrus deodara)、紫葉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和棕櫚;灌木和草本植物多選用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海桐、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玫瑰、結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紅葉石楠和麥冬等。3處微綠地以尊重自然為基礎,根據不同類型的周邊環(huán)境種植適宜的植物,喬木和灌木植物種類較豐富,營造以木本植物為主的“喬-灌-草”復合群落,群落層次豐富,且調研區(qū)內不乏觀賞性良好的觀葉、觀花和觀形植物,生態(tài)與觀賞效益結合的較好。
調研區(qū)域的微綠地植物群落結構有3種類型,分別是“喬-灌-草”“喬-灌”和“喬-草”。摩爾中心辦公樓附屬微綠地的植物群落結構以“喬-灌-草”“喬-灌”和“喬-草”為主?!皢?灌-草”復層結構中,喬木層以廣玉蘭、碧桃和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等小喬木為主,灌木層以大葉黃楊、小葉女貞(Li?gustrum quihoui)和海桐等為主,草本層以地毯草和醡漿草為主(表2)?!皢?灌”單層結構中,喬木層以杜英為主,灌木層以紅葉石楠、大葉黃楊為主?!皢?草”單層結構中,喬木層以櫻樹為主,草本層以地毯草為主。
表2 摩爾中心辦公樓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統(tǒng)計Tab.2 Stat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 attached to Moore center office buildings
MOMOPARK 商業(yè)附屬微綠地的植物群落結構以“喬-灌-草”和“灌-草”為主?!皢?灌-草”復層結構中,喬木層以杜仲和西府海棠(Malus×mi?cromalus)等亞喬木為主,灌木層以木槿(Hibiscus syriacus)、衛(wèi)矛、金葉女貞和紅葉石楠等為主,草本層以麥冬和黑麥草為主(表3)?!肮?草”單層結構中,灌木層以紅葉石楠、衛(wèi)矛和金葉女貞為主,草本層以黑麥草為主。
表3 MOMOPARK商業(yè)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統(tǒng)計Tab.3 Stat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 attached to MOMOPARK shopping mall
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的植物群落結構以“喬-灌-草”為主。喬木層以石楠、大葉冬青(Ilex latifolia)、棕櫚、雪松、桂花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等為主,灌木層以臘梅、海桐和金葉女貞等為主,草本層以麥冬為主(表4)。
表4 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統(tǒng)計Tab.4 Statistics of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 attached to Jinhua campus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可分為水平向和垂直向[9]。3 處微綠地植物景觀模式以垂直結構為主,上、中和下3層植物相結合進行復層植物配置。較常見的垂直結構模式主要有廣玉蘭+ 大葉女貞+ 碧桃-紅葉石楠+海桐+大葉黃楊-地毯草(圖2);雞爪槭-紅葉石楠+金葉女貞+紫葉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Atropurpurea')-黑麥草(圖3);雪松-桂花+棕櫚+大葉冬青-麥冬(圖4)。
圖2 摩爾中心辦公樓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Fig.2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 attached to Moore center office buildings
圖4 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Fig.4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 attached to Ji?nhua campus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微綠地的作用是服務周邊人群,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補充和提高城市綠化率。目前,西安城區(qū)中微綠地植物群落受人為影響較多,種植方式規(guī)整,常采用“喬-灌”、“喬-灌-草”等結構方式進行多層次植物群落配置。
2.3.1 辦公區(qū)附屬微綠地
摩爾中心辦公樓附屬微綠地是辦公區(qū)附屬微綠地,以服務周邊辦公人群,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且優(yōu)美的可供散步與休憩的綠色辦公環(huán)境為主要目的,注重植物群落的美觀性,減少群落規(guī)整度,融于周邊環(huán)境??刹捎谩皢?灌-草”、“喬-草”的植物群落結構,模擬自然植物群落配置,在建筑旁種植大小喬木和花灌木,適當增加觀賞草的種植,弱化硬質邊界,柔化空間,將整個區(qū)域環(huán)境融為一體。建議采用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五角楓(Acer pic?tumsubsp.mono)+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衛(wèi)矛+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 金絲桃(Hyperi?cum monogynum)-鳶尾+ 黑麥草的“喬-灌-草”復層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圖5)和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狼尾草(Cenchrus alopecuroides)+細葉芒(Miscanthus sinensis'Gracillimus')+ 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等“喬-草”單層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圖5 辦公區(qū)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Fig.5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s attached to office areas
2.3.2 商業(yè)區(qū)附屬微綠地
MOMOPARK 商場附屬微綠地是商業(yè)區(qū)附屬微綠地,主要服務于周邊商業(yè)活動,起到美化建筑環(huán)境,為游客、上班族和大學生提供短時休息場所的作用。因此,在植物群落營造上,可將具有鮮明特色的鄉(xiāng)土植物和觀賞性良好的觀賞草作為重點物種,模擬近自然植物群落結構,植物群落配置以亞喬木、低矮灌木和觀賞草為主,選用耐旱、耐水淹和耐鹽堿等抗逆性強的植物種類,營造近自然植物群落。建議采用大葉女貞+ 絲棉木(Euonymus maackii)-紫薇+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金葉女貞-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var.sinensis)+鳶尾(圖6)、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陜西衛(wèi)矛(Euonymus schensian?us)+ 丁香(Syringa oblata)+ 連翹(Forsythia suspen?sa)-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a)+ 嶗峪苔草(Carex giraldiana)和元寶楓(Acer truncatum)-珍珠梅+ 錦帶花(Weigela florida)+ 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高羊茅(Festuca elata)+ 早熟禾(Poa annua)等植物群落配置模式。
2.3.3 校園附屬微綠地
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為校園附屬微綠地,應從校園綠地的功能需求出發(fā),在進行植物配置時,選擇符合生長環(huán)境、吸音降噪、病蟲害少且觀賞性好的適生鄉(xiāng)土植物,模擬西安周邊植物群落結構,以便師生近距離感受鄉(xiāng)土植物豐富的季相變化,達到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的效果。建議采用“喬-灌-草”、“喬-灌”和“喬-草”不同類型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構建以功能性、景觀性和生態(tài)性為基礎的校園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10]?!皢?灌-草”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建議采用雪松+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木槿+ 粉花繡線菊(Spiraea japonica)+ 木茼蒿(Argyranthemum frutescens)-麥冬+ 白三葉(Trifolium repens)(圖7);欒樹+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棣棠(Kerria japonica)+ 珍珠梅-三色堇(Viola tricolor)+玉簪(Hosta plantagin?ea)?!皢?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建議采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var.rubrum)+ 金葉蕕(Caryopteris clandonensis'Worcester Gold')?!皢?草”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建議采用楸樹(Catalpa bungei)-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狼尾草+麥冬。
圖7 校園附屬微綠地植物群落Fig.7 Plant community of micro green spaces attached to campus
充分利用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下高密度城區(qū)中的零星地塊建設微綠地,積極發(fā)揮微綠地生態(tài)效益,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是建設生態(tài)宜居城市建成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微綠地具有微小、零散和分布廣的特點,可在城市中連成綠色生態(tài)網絡,能為城市降溫增濕,緩解熱島效應,調節(jié)城市小氣候[11]。由于微綠地是分散在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中的綠色生態(tài)斑塊,其服務人群范圍更廣,包括上班族、游客、周邊居民和高校師生等,因此要充分考慮微綠地植物群落的功能性和觀賞性,不斷發(fā)掘微綠地的建設潛力,努力完善城市微綠地系統(tǒng)。適宜的植物群落配置既能提升城市綠化量,又能體現地帶性植物景觀特色,發(fā)揮微綠地生態(tài)效益,使其成為建設生態(tài)宜居城市的可行途徑。
通過對摩爾中心辦公樓、MOMOPARK 商場和西安工程大學金花校區(qū)附屬微綠地的植物種類和群落配置方式進行研究,可知這3 處微綠地在營造時均注重垂直向植物群落配置,但存在植物種類單一、鄉(xiāng)土植物選用較少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雷同等問題。植物群落結構中,喬灌層多為觀葉植物,觀花、觀果類植物數量較少,缺乏色彩層次性,景觀效果不佳,且草本層植物種類應用過少,致使部分“喬-灌-草”配置模式僅體現為“喬-灌”配置模式。3 處微綠地植物群落受人為干擾較明顯,樹形與綠籬的規(guī)整需耗費大量人力進行修剪與維護,導致后期養(yǎng)護成本高,未能實現低成本植物群落構建。鑒于以上不足之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微綠地植物群落景觀品質。
鄉(xiāng)土植物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強,是形成特色景觀的重要基底[12]。應注重西安市鄉(xiāng)土樹種的應用,栽植鄉(xiāng)土植物不少于總量的2∕3。根據降水對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下土壤干濕狀況的影響,選擇適旱、耐積水的鄉(xiāng)土植物,不僅能適應本地的自然降水條件,還能提升植物群落的穩(wěn)定性和抗逆性[13]。這類鄉(xiāng)土植物對養(yǎng)護要求不高,能適應粗放式管理,可降低維護和管理成本。西安市地帶性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林,一般喬木層落葉與常綠樹種的配比為2∶1,可多種植鵝掌楸、欒樹、臭椿和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等鄉(xiāng)土喬木,增加林冠線的高低層次變化,適當搭配常綠樹種雪松和側柏等,豐富植物群落喬木層景觀。適當減少灌木層植物數量,為草本植物留出適當的生長空間[14]。在灌木植物選擇上,種植株型優(yōu)美、具有西安區(qū)域特色的鄉(xiāng)土觀花和觀果類灌木(木槿、珍珠梅、榆葉梅、棣棠、火棘和山茱萸等),從視覺、嗅覺等多感官角度提升群落美感,豐富群落感官層次性;同時種植粉花繡線菊、荊條(Vitex ne?gundovar.heterophylla)和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等蜜源類植物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蟲,增加群落生物多樣性,構建穩(wěn)定的微綠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15]。優(yōu)先選用狼尾草、鼠尾草(Salvia japonica)、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和大濱菊(Leucanthemum superbum)等觀賞價值高的鄉(xiāng)土草本植物,增加群落靈動性和色彩豐富度,營造質樸的自然式景觀。在植物選擇時注重鄉(xiāng)土植物應用,不僅可以增加群落的物種多樣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和微生物群落,保持群落的可持續(xù)性和生態(tài)穩(wěn)定性,營造出適應西安城市建成環(huán)境下生境條件的植物景觀,避免建成城市微綠地景觀公式化[16-17]。
近自然植物群落是指通過模擬自然植物群落的演替規(guī)律,采用建設種和優(yōu)勢種進行的人工植物群落構建[18]。調研的3 處城市微綠地,受人為干擾較明顯,建議結合近自然理念模擬西安地帶性植物群落,適當引入野生鄉(xiāng)土植物,提升物種多樣性,增強群落的抗逆性,構建穩(wěn)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結構。觀賞草的引入在植物群落配置中也極為重要,可充分利用觀賞草動態(tài)觀賞效果好、配置組合性強等特點營造自然之境[19]。近自然植物群落的后期維護比人工群落少,維護成本主要集中在前期種植,待形成自然演替規(guī)律后,可顯著降低維護成本,營造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城市生態(tài)建成環(huán)境。
西安建成環(huán)境微綠地植物群落中可適當增加植物群落垂直層次豐富度??紤]不同類型微綠地特征與功能,重點營造與周邊環(huán)境相對應的植物群落,采用規(guī)則式和自然式相結合的[20]。重視植物群落中伴生種的應用,合適的伴生關系可促進植物群落的營養(yǎng)循環(huán),增強植物群落的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產生共生互利的作用[21]。選擇和運用多種植物配置模式,增加物種豐富性和異質性??刂迫郝浞N植密度,打造低維護的微綠地植物景觀群落,充分利用城市建成環(huán)境內零碎的綠色空間,積極“見縫插綠”,實現西安建成環(huán)境微綠地植物景觀群落美觀性和生態(tài)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