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網絡非主流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意識影響的調查分析與思考

      2022-01-25 14:44:42
      長春大學學報 2021年12期
      關鍵詞:非主流問卷心理

      矯 宇

      (吉林工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春130000 )

      1 問卷的目的與內容

      針對網絡文化尤其是網絡非主流文化對大學生身心影響,我們設計了共計25個問題的問卷且均為多項選擇題,希望既能反映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又能兼顧到具體的個性因素。問卷采取匿名方式,通過學生們的真實回答,了解網絡文化尤其是網絡非主流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意識的的沖擊與影響,找出典型性、普遍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并加以探尋和分析,為后續(xù)開展相應的網絡文化的引導、教育與管理提供一些資料和參考。我們在網上發(fā)布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800份,有效問卷757份,結果顯示,數據均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院校的本科、??拼髮W生以及研究生。在這個問卷中,內容涵蓋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網絡的依賴情況;使用網絡的目的和關注的主要內容;網絡道德和安全意識情況;網上人際交往情況;網絡文化的心理體驗(主要是對網絡負面文化的認知和態(tài)度、對心理和情緒的影響);對主流文化包括校園文化建設的評價與期待等。

      2 問卷的結果與分析

      (1)從網絡的依賴情況。無論是在網的時長、時段還是在網的場合都顯示出網絡依賴的情況在不同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客觀存在:

      表1 在網時長與人數比例

      表2 上網場合與人數比例

      表3 網絡依賴程度與人數比例

      以上三項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上網時長在一天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平均每天在網3~4 h已經成為多數學生日常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還有很多學生產生了網絡依賴,離開手機便會六神無主、心理莫名焦慮,有的不分時間場合沉迷網絡不能自拔,尤其那些迷戀網游的學生甚至會為此逃課曠課、晨昏顛倒、通宵達旦。在很多高校的課堂上,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刷“抖音”、玩“快手”、看電影、打游戲早已不是個別現象。諸如此類情況表明,網絡及其非主流文化已經廣泛滲入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并產生了深刻影響。

      (2)上網的目的與關注的內容。查找資料、學習知識、拓展視野、溝通信息、交流情感、消遣娛樂仍然是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動機。

      表4 上網動機、關注內容與人數比例

      調查結果表明,關注娛樂信息和偶像以及聊天、打網游、刷電影等的學生總數比例高于關注學習情況和國內外時事的人數,尤其是網絡游戲已經成為“精神鴉片”令許多學生欲罷不能。值得注意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更喜歡關注網上那些驚險刺激的暴力事件和自媒體網紅的各種夸張搞怪直播,甚至用自己有限的生活費為喜歡的網紅瘋狂打賞。

      結果顯示,學生們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同時,形形色色的網絡文化尤其是那些以宣揚怪誕冷暴、邊緣反叛為目的的非主流文化更是抓住了青年人喜歡獵奇刺激的心理并且以疊加的方式對其施以影響,這種狀況之所以十分令人擔憂,是因為它會對大學生的認知追求、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產生較大的沖擊。“網絡非主流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區(qū)別在于非主流文化具有非組織性、非強制性和盲目性的特點”[1]它的泛娛樂化、功利化、庸俗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對主流文化和理想信念的消解,令青年學生產生價值危機、信仰風險以及審美低俗化。從以往的訪談、調查和此次問卷結果來看,大學生喜歡的影視劇中,看青春偶像劇、日劇韓劇以及暴力犯罪、古裝玄幻穿越劇、好萊塢的《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等的學生比例(71.3%)遠高于看國產歷史劇、國產正劇的人數(28.7%),不少學生喜歡和崇拜的明星不是那些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杰出人物以及各條戰(zhàn)線涌現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而是活躍在影視劇或各類線上線下綜藝娛樂節(jié)目里的忸怩作態(tài)的“小鮮肉”,是那些俊男美女明星偶像以及那些一夜暴富的各路網紅,他們更喜歡看明星選秀、網絡直播,更喜歡驚險刺激,在追求個性自由的同時,卻忽略了非主流文化的盲目性和顛覆性特質,這樣的結果實在令人堪憂,久而久之必然出現主流理想信念的消弭和放逐,導致精神虛無、審美庸俗、責任淡漠、認知低下。

      (3)網絡道德意識和安全意識。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總體道德水平是正向發(fā)展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網絡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淡漠以及是非觀念的混淆。

      表5 網絡道德意識情況

      表6 網絡安全意識情況

      大學是青年道德意識和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網絡非主流文化中的拜金享樂、暴力色情、急功近利等內容會使大學生對原有的道德觀念與價值觀念產生懷疑和迷惘,甚至放棄對原有的道德的堅守,導致大學生道德水準和價值判斷的滑坡。同時,針對互聯網上充斥著的大量西方惡意輸出的文化觀念和煽動性信息,比如故意挑起民族矛盾、制造地域沖突、斷章取義散布謠言等企圖破壞和顛覆我們來之不易的團結和穩(wěn)定的信息,許多大學生缺乏應有的警惕和責任感。

      (4)網絡聊天與交友的心理體驗。大學生普遍認為虛擬世界比現實中的交友體驗更加輕松、舒適和真誠。

      表7 網絡交際的心理感受情況

      這兩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網絡交往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微信作為網絡聊天的載體是大學生進行人際交流和情感溝通的重要手段,相較于現實中的真實人際往來,他們更喜歡也更愿意相信虛擬世界的簡單關系,“寢室里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傾訴衷腸”成為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現象,相當部分學生從心理到行為均表現出敏感退縮,他們逃避現實、消極懈怠、情感淡漠、自我封閉、缺乏現實中與人正常交往的能力和心理準備,只有在虛擬世界中才能找到存在感和安全感,這種狀態(tài)對大學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成長以及社會性的養(yǎng)成是十分不利的。

      (5)網絡非主流文化帶來的情感。由于大學生心理發(fā)展尚不十分成熟,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尚待提高,紛繁復雜的網絡文化帶給他們精神愉悅的同時也帶給他們心理和情感的困擾,有些不良信息會讓他們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表8 對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看法情況

      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對待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上出現了較大的分化,尤其是網絡文化中那些對英雄的惡搞、對歷史和傳統的否定、篡改甚至是鄙視和譏諷等不良信息,從根本上說宣揚的是一種歷史虛無和道德虛無,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動搖青年學生對祖國的自豪感和對民族的認同感,動搖對于是非的評價標準和善惡的判斷界限。與此相伴隨的是,這種對原有傳統文化和道德規(guī)范的疑慮也會影響到行為模式的改變。

      表9 網絡文化對原有觀念行為的影響情況

      與此同時,學生一方面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一方面又會因為耽誤學業(yè)、影響生活而帶來心理上的負疚感和罪惡感,由此產生的緊張、焦慮、抑郁成為一種新的情緒困擾。由此可見,因為沉迷網絡帶來的心理困擾成為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又一問題所在。

      表10 網絡文化帶來的情緒困擾情況

      3 調查分析基礎上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網絡非主流文化借助便捷的參與方式,可以無所顧忌地原創(chuàng)、修改或解構圖片、文字、游戲和視聽作品并以各種日新月異的形式進行快捷的傳播,這恰恰迎合了青年大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自我意識強烈、希望被人關注等心理發(fā)展特點,因而使很多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我滿足的心理需求,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精神愉悅,可見,“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是與互聯網的固有特征及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聯系在一起的”[2]

      3.1 強化主流文化的導向作用

      公眾要承認網絡非主流文化存在的意義,看到網絡非主流文化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促進作用,看到其為主流文化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網絡非主流文化的無序狀態(tài)和對大學生身心的影響表明,它也需要主流文化在對其包容和接納的同時必須對其引導和糾偏,過濾掉雜質,引導正常的心理宣泄和情緒表達,在尊重非主流文化追求自由和個性的特質的前提下,引導非主流文化進入主流文化的范疇,在動態(tài)的互動中實現文化的融合、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其中,校園文化的建設十分重要,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和技術,積極打造集思想性、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的校園網絡文化,掌握校園網絡文化的話語權,提高引導水平,加強引導藝術,全面提升校園網絡文化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供給能力。

      3.2 加強管理以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fā)展,當下有關網絡的法律法規(guī)卻相對滯后且不完善,使許多不良文化有了生存的土壤和繁衍的溫床,尤其是近年來各類線上線下的選秀節(jié)目以及網絡自媒體的興起,更是加劇了這種問題。因此,必須加強網絡行為的規(guī)范,對各類品位低下的選秀節(jié)目、娛樂節(jié)目、不良的網絡直播以及在網絡上散布虛假信息、造謠傳謠、煽動輿情、傳播色情、消極頹廢、地域攻擊等行為要堅決打擊,使大學生能夠擁有一個積極健康、風清氣朗的網絡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3.3 提升高校教師的網絡技能

      青年大學生是網絡文化的主要參與者和消費者,主流文化若要獲得更多的認同感,教育者就必須努力挖掘和發(fā)現其與非主流文化的契合點。面對海量的網絡文化,如何使大學生的興趣點與網絡正向的文化資源相匹配就成為高等教育實踐面臨的一個關鍵點和難點。在教學中,如果對大學生一味地采取傳統的“說教式”和“灌輸式”的教育是不會獲得學生的認同的。大學教師要改變和革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網絡知識和網絡技術,采用新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各類網絡教學平臺、APP小程序等的文章推送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把“單向輸入”變成“雙向互動”,以一種“代入式”和“體驗式”的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更加開放的網絡思維方式和教學手段引導改變和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

      3.4 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

      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發(fā)展尚不十分成熟,尚未形成系統的知識儲備和穩(wěn)定的三觀,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尚且不足,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頻繁的網絡互動和交流中極易發(fā)生思維、言語和行為的偏頗,因此,高校必須加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網絡辨識能力、網絡審美能力以及網絡自律水平,使網絡成為獲取文化知識、汲取精神營養(yǎng)的途徑而不是傳播精神垃圾的平臺。與此同時,還要把網絡道德教育、網絡倫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心理健康課以及各科專業(yè)課的教學中,真正發(fā)揮“課程思政”的全方位覆蓋作用以及多渠道的滲透作用。

      猜你喜歡
      非主流問卷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反思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敘事——以近年來國內非主流歷史話語為對象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6
      問卷網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非主流折紙圖賞
      “非主流”中學生的行為表現及心理特征*
      汽车| 西藏| 乌什县| 昌江| 安化县| 定西市| 宁津县| 郓城县| 周口市| 双城市| 温泉县| 山东| 阳曲县| 东明县| 牡丹江市| 交口县| 东海县| 邛崃市| 华容县| 南川市| 古蔺县| 赤壁市| 香格里拉县| 阿拉善左旗| 五华县| 黄大仙区| 盐山县| 乡宁县| 黔东| 民和| 上犹县| 南城县| 秭归县| 雷波县| 东莞市| 高州市| 开江县| 昆山市| 秦皇岛市| 阜阳市|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