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安
江南宜興自古以來就有著“陶都”的美譽,7000多年的陶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在歷史的更迭和時代的發(fā)展之中,許多的陶瓷藝術形式逐漸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被社會所淘汰,而隨著人們對于飲茶健康的重視,紫砂壺成為了一種很好的選擇,這種介于陶和瓷之間的材質(zhì),讓我們在沖泡茶葉的時候,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出茶葉本來的滋味。與此同時,宜興的紫砂藝人們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巧奪天工的雙手,把紫砂的全手工成型這一特點展示的淋漓盡致,使其區(qū)別于其他的陶瓷和玻璃茶具,更加符合我們國人低調(diào)內(nèi)斂的性格特征。通過紫砂包羅萬象的造型變化,也讓我們徜徉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之中,領略紫砂藝術的無窮魅力。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寶菱壺》采用了筋紋的技藝來展示傳統(tǒng)藝術之美,其成型的難度和需要耗費的精力也更多,同時還要照顧到在燒制過程之中的收縮比例,所以當我們看到如此靚麗的紫砂筋紋器型時候,一定要好好欣賞珍惜。此壺壺身扁圓,一道道的筋紋陰陽凹凸,韻律和諧,壺底平整,微微收攏的圈足層次感突出,更是增加了許多的把玩度。壺嘴彎流,微微上揚,出水非常爽利,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則是圈卷設計,端握舒適,上面的筋紋和壺身的如出一轍。截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上面點綴的壺鈕也是筋紋密布,貫通到底。從器型的成型方面來看,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把玩,特別是在長期的摩挲過程之中,可以更好的感受到筋紋的凹凸不平和強有力的筋囊張力。從整體上來看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寶菱壺》,根據(jù)菱花的形態(tài)細節(jié)放大,抽象的演繹出來之后,經(jīng)過世世代代的紫砂藝人長期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形成了今天比較固定的造型,然后在保持筋紋特征的基礎之上,廣泛的延伸出來許多的器型,讓我們在喝茶品茗的過程之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紫砂藝術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之美,同時也能夠讓我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藝術審美水準和傳統(tǒng)文化知識水平。
在紫砂的造型之中,筋紋器是非常特別的一種存在,它主要聚焦的是自然萬物的局部特征,主要是花卉果蔬的紋理,其中最為考驗的就是匠人的工藝制作水準,沒有一定的基礎和頑強的定力根本無法完成,而筋紋器最為體現(xiàn)出來的特質(zhì),就是其中的韻律感。韻律,原本是指代音樂之中,音的強弱程度與音調(diào)的高低,以及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在紫砂藝術之中,則是指代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造型波紋頻率,也是一種抽象的描述,把具體的形態(tài)演繹成為一種感覺,可以加深我們的感知和印象,從而更好的呈現(xiàn)出其中的藝術感染力。寶菱的原型和靈感來源,其實是古代的菱花鏡,在清代的時候紫砂藝人們根據(jù)其形制設計而成壺,受到了壺友們的熱烈追捧,成為了一代紫砂筋紋經(jīng)典器型,也受到了紫砂泰斗、布衣壺宗顧景舟大師的青睞,在今天也是筋紋器里面的主要器型之一,帶給我們很多的藝術享受和人生感悟。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寶菱壺》則是采用了段泥精致而成,成型和燒制更加的不易,作者把筋紋的技藝純熟的運用其中,每一道筋紋,每一條陰陽相隔的設計都展示出作者的匠心獨運和對于紫砂藝術的理解,也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藝術審美,特別是在每一次的沖水澆淋和把玩之中,許多的壺友能夠從其中感受到藝術的熏陶和文化的魅力,體味到禪茶一味的人生境界。
結語:隨著我們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飲茶的儀式感也更加的重要,禪茶一味不僅僅是理想的期待,也在實際的飲茶過程之中希望能夠營造出來。紫砂筋紋器恰恰最能夠體現(xiàn)這樣的特點和要求,于是在今天日益受到廣大壺友們的高度重視,成為了一種炙手可熱的器型,在喝茶的同時也陶冶著我們的生活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