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鄭州頤和醫(yī)院 超聲診斷科(鄭州,450000)
運動損傷是指運動過程中發(fā)生的損傷,主要由于長時間、高強度、超負荷的運動引起損傷,常見于軍事訓練、體育活動、體力勞動等人群。運動損傷的檢查手段有X 線、CT 與MRI 等,但X 線和CT 對軟組織分辨率較低,導致診斷符合率不高,而MRI 費用較高,難以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應用[1]。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發(fā)展,肌骨超聲因其優(yōu)勢和高準確率在臨床越來越受重視。下面就肌骨超聲對運動損傷的診斷進行研究,具體如下。
選我院在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期間收治的72 例運動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女性28例,男性44 例。年齡22~63 歲,平均年齡為(42.51±8.05)歲。病程2~12 d,平均病程為(6.38±1.45)d。
損傷部位:上肢40 例,下肢32 例。本研究患者均采用手術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病例納入、研究方法等均給予審查批準。已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和中途退出的患者及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損傷者?;颊咴谀挲g、損傷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入組患者術前均采用X 線、常規(guī)CT、肌骨超聲檢查。
①X 線檢查,用德國SIEMENS(西門子)的Yiso-DR X 線攝影系統(tǒng),分別采用正位和側位等拍攝損傷部位的正位和雙側,嚴格按照檢查程序進行操作[2]。
②CT 檢查,采用美國GE 公司生產的多排螺旋CT 進行檢查,根據(jù)患者損傷部位取合適體位,作橫斷面螺旋掃描。參數(shù)設置:電流為300 mA,電壓為120 kV,螺距為1.0,掃描層厚為5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掃描患者整個損傷部位,并把圖像傳送到工作站進行分析處理。對所得的多平面立體圖,分別從俯位、仰位、前位、后位、側位、斜位等全方位進行觀察,評估損傷情況[3]。
③肌骨超聲檢查,儀器為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選用高頻變頻探頭,探頭頻率設置為6~15 MHz,根據(jù)損傷部位,協(xié)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充分暴露損傷部位,用探頭多切面探查受損部位,先檢查一側,再檢查對側,觀察損傷部位周圍的軟組織、血管、形態(tài)、回聲、邊界、血流等情況,并進行分析[4]。
由2 名閱片經驗豐富的影像科醫(yī)師對肌骨超聲結果進行討論,并與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肌骨超聲的診斷符合率。
本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9.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表示診斷符合率等計數(shù)資料,并以χ2檢驗,差異為P<0.05,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X 線診斷符合率為73.61%,CT 診斷符合率為79.17%,肌骨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5.83%,X 線、CT 與肌骨超聲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肌骨超聲與手術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肌骨超聲的診斷符合率分析Tab.1 Analysis of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muscle bone ultrasound
運動損傷又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臨床上急性損傷較為多見,急性損傷如果治療后過早運動、治療不當?shù)龋瑒t會變?yōu)槁該p傷。引起運動損傷的原因很多,因此,需明確病情,并進行針對性治療,才能有效減少慢性損傷的發(fā)生率[5]。運動損傷的影像學檢查有X 線、CT、MRI、肌骨超聲等檢查,每種檢查方法都各具優(yōu)缺點。本研究對72 例運動損傷手術患者進行研究,患者術前分別給予X 線、CT 和肌骨超聲檢查,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結果發(fā)現(xiàn),肌骨超聲診斷符合率高達97%,遠遠高于X 線(73.61%)和CT(79.17%),結果說明,肌骨超聲的診斷符合率非常高,可作為運動損傷的檢查手段。
X 線和CT 是臨床的常規(guī)檢查手段,X 線可根據(jù)人體組織的不同吸收特征,測量、計算出微小差異,能夠清晰顯示出病灶情況,優(yōu)勢顯著,操作簡單,價格低廉,但X 線對軟組織的分辨率較低,平片影像間容易發(fā)生相互重疊,且無法多方位、直觀地顯示損傷具體情況,診斷容易出現(xiàn)誤差,故而影響到最終的診斷準確率[6]。CT 檢查,無痛無創(chuàng),且無需變換體位,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且掃描速度快、掃描范圍廣、分辨率高,能夠清晰地顯示損傷的具體情況,但是,CT 檢查過程中容易受金屬干擾,出現(xiàn)圖像偽影,導致圖像質量降低,影響診斷準確率。而且在軟組織改變的診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檢出率不高。MRI 具有分辨率高、圖像清晰、多方位、可顯示微小病變等優(yōu)勢,能夠清晰顯示損傷部位的骨性結構改變和軟組織結構改變,檢出率非常高,但是MRI 檢查時間長,檢查費用高,難以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7]。
肌骨超聲是一種新興的超聲檢查技術,主要是采用高頻超聲進行診斷,能夠清晰顯示肌肉、韌帶、神經等軟組織結構及病變情況,廣泛應用于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有研究證實,高頻超聲對軟組織病變的診斷符合率與MRI 不相上下。肌骨超聲可應用多學科臨床中,如骨科、疼痛科、內分泌科等,可用于關節(jié)病變、肌肉肌腱損傷、外周神經、骨及軟骨疾病等疾病的診斷[8]。肌骨超聲檢查的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超聲儀器可移動使用,尤其是便攜式超聲儀,可移動到手術室、病床旁、急診室使用,甚至可拿到災害現(xiàn)場檢查,使用非常便利。②實時動態(tài)顯像。圖像清晰,動態(tài)顯示病變情況,在檢查中,患者配合被動、主動運動,能夠提高異常、病變的檢出率[9]。③介入性操作引導,操作達到可視化的程度,尤其在穿刺操作上,大大提高成功率,從而提高治療效果。④肌骨超聲沒有禁忌證,不需要特殊要求且沒有輻射損害,操作簡便,檢查速度快,準確性高[10]。⑤檢查費用低,可重復操作,無創(chuàng)無痛,可作為常規(guī)檢查手段。
總而言之,在運動損傷的診斷中,相比于其他診斷方法,肌骨超聲具有軟組織分辨率高、檢查費用低、無創(chuàng)無痛、診斷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更具臨床應用價值。